7月20日,《中国商用汽车产业发展报告(2020)》(以下简称《报告》)首版发布会暨中国商用汽车产业发展研讨会在京召开。会议由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总工程师、副秘书长叶盛基主持。
会上,叶盛基对《报告》进行了解读。《报告》全书由总报告、车型发展篇和专题篇三部分组成,共十一篇章。总报告描述了2019年全球商用车产业发展及趋势,重点阐述了我国商用车产业发展现状,剖析了商用车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并对商用车发展趋势进行研判,提出了我国商用车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规划设想。车型发展篇包括中重型载货车、轻型载货车、客车、皮卡车、专用车和新能源商用车六类车型发展报告,分别介绍了各类车型的发展情况、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阐述了各类车型的新技术应用情况、发展趋势,提出了各类车型高质量发展目标及路径措施等。
《报告》全书有以下几个亮点。一是系统梳理了我国商用车产业发展的现状和趋势,明确指出我国商用车产业发展正处在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我国商用车产业起步早、发展时间较长,是汽车工业最早进行重点突破的产品领域。多年来,我国商用车企业在自主创新中不断发展,已经建立了覆盖全产业链的研发、制造、销售、服务体系,形成了种类相对齐全、配套相对完整的产业体系。随着改革开放持续深入,尤其是进入新世纪,通过市场竞争、体制改革、合资合作、技术引进、自主创新发展以及在国家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国商用车企业逐渐做大做强,在传统燃油市场、LNG(液化天然气)燃料市场形成了一定竞争优势,在新能源商用车发展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市场由培育期逐步进入成长期。中国商用车不仅在国内市场长期占据主流地位,而且还迈开脚步、走向世界,许多企业销售拓展到国外,逐步成长为全球化企业。当前,我国商用车产业正处在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商用车市场向着更加节能减排、安全、环保、高效方向发展,整体市场将呈现创新技术、多元模式、精细运营的趋势。
二是深度分析了全球商用车产业正呈现出“高效、绿色、互联、安全”四大趋势。全球重点商用车企业围绕智能互联、自动驾驶、共享出行及电力驱动等领域持续投入,不断提升竞争优势。其中,“高效”旨在降低整车产品成本和提升燃油经济性,缩短商用车列队的运营时间,优化容量和提升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的使用效率等;“绿色”体现在排放标准和后处理技术的提升,以及空气动力、轻量化、电气化、替代燃料和降噪等方面技术发展;“互联”是商用车未来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包括远程故障诊断、订单管理、大数据和远程信息处理等技术的应用;“安全”是商用车发展的永恒主题,商用车智能化和自动化进一步提升了商用车安全性,同时也需要完善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
三是系统预测中国商用车市场规模未来十年将长期保持高位,呈现出市场集中度不断提升,产品升级、专业化和多元化发展等趋势。目前,我国商用车市场稳定发展,预计未来十年将保持基本稳定和小幅增长态势。我国商用车市场结束高速增长态势,现有厂家众多,产能远大于市场需求,没有规模和技术优势的企业将逐步被淘汰,再加上国际竞争加剧等因素影响,行业集中度不断提高,预计最终将形成10家左右的国际化商用车集团。伴随商用车消费升级,我国商用车产品动力、产品可靠性、产品安全不断提升,个性化需求增加,定制化产品将成为未来发展方向。
四是表明了新能源商用车是汽车产业创新的成果,也将是商用汽车产业升级发展的动力。当前,我国汽车市场的发展模式已经从高速增长期转向中速增长期,甚至是中低速增长期。在这个历史转折点要反对固步自封和僵化保守,需要更多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模式创新。新能源商用车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主要包括逐步实现由政策引导转向市场驱动、加快提升整体产业链配套能力、着力提高品牌影响力、培育产品国际竞争力等。
五是系统阐述了我国皮卡车发展现状及趋势,国内主流皮卡车企业在技术研发与人才培养上大量投入,先进制造能力大幅提升,为我国皮卡车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基础。在皮卡车“走出去”方面,各企业通过与所在国开展商务合作,在当地市场建立组装工厂,并通过兼并优质整车和零部件企业,不断推动我国皮卡车国际化发展。在皮卡车“引进来”方面,我国主流皮卡车企业在产品研发阶段,通过引进国际化研发团队,在海外市场布局研发中心,引进国际人才等,吸收国际先进管理体系,借鉴国际产品标准体系,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可靠性和品牌形象。
据悉,《报告》蓝皮书已于日前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刘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