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知道,不吃早餐的危害,那就是伤胃。
这是有科学依据的,要知道正常情况下,头天晚上吃的食物经过六小左右就从胃里排空进入肠道。
第二天若不好吃早餐,胃酸及胃内的各种消化酶就会去“消化”胃粘膜层。
长此以往,细胞分泌粘液的正常功能就会遭到破坏,很容易造成胃溃疡及十二指溃疡等消化系统疾病。
但很多人并不知道这 3 个习惯,甚至会比不吃早饭会更伤胃。
让我们来看看是哪 3 个习惯会比不吃早饭更伤胃。
比不吃早饭更伤胃的3个习惯
首先是不分餐,很多人不知道不分餐是什么意思,下面来给大家科普一下。
不分餐,也叫合食,也是很多中国人的习惯,菜不分给个人,谁吃什么自己去夹。
张文宏也曾表示,吃饭是疫情传播最大窗口。在疾病面前,不分餐等于在“裸奔”,所以提倡分餐制成为常态化。
但目前来说,不分餐的现象还是常态。
有研究发现,在广州的大学生中有使用公筷或分餐习惯的,与没使用公筷或者分餐习惯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分别为2.9%和24.3%。
此外对于一些曾经采取幽门螺杆菌根除疗法的患者中,在治疗两年后调查复发率的同时,询问他们的用餐方式,会发现没有采取分餐患者的复发率大概是5.3%,而如果采取了分餐制的人群,复发率是0.45%,差别很显著(虽然这项研究样本量并不是很大)。
所以通常认为分餐饮食对于预防幽门螺杆菌是有效的,只是严格来说仍然缺乏随机对照试验。
建议养成分餐的习惯,减少幽门螺杆菌感染风险。
重要的是幽门螺杆菌和慢性活动性胃炎有密切的关系。
第二个习惯是吃太咸。
如果长期吃高盐食物, 如加工肉类、烧烤和腌制食物会对胃黏膜造成损伤,特别是其中的代表——腊鱼腊肉,吃太多真的会增加胃癌的风险!
腌鱼腌肉时添加的粗盐中含有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甚至有时做腊鱼腊肉的时候还会额外地添加一些亚硝酸盐,目的是为了保留其鲜红的色泽,并抑制肉毒杆菌的产生,延长保质期。
而鱼肉中富含的蛋白质及其代谢产生的胺类物质会亚硝酸盐发生反应,分解出N-亚硝基化合物。其中被称为「亚硝胺」的化合物正是致癌的直接元凶。
所以说适量吃盐,才能不伤胃。
第三个习惯就是大家常做的饮食不规律,也就是长期的暴饮暴食或者长期不进食。
而暴饮暴食有可能导致胃穿孔。长此以往会出现胃轻瘫(恶心、呕吐、腹部不适、腹胀,胃扩张、胃蠕动减慢和排空延迟)。
特别是人到中年,由于容易感觉不到满足,更容易暴饮暴食,出现“胃越撑越大”的情况。
过于松弛的胃由于失去代偿的机制,难以排空食物,从而更容易出现恶心呕吐的症状,比较难治愈,只能采取部分切除等方法来改善。
如果长期暴饮暴食,使胃承载的重量增加,胃部长时间有食物滞留,还有可能导致胃下垂。
我有个朋友就是,长期的不规律饮食,然后有一天肚子疼的厉害,就去医院检查,才知道自己得了胃炎和肠炎。
该如何保护好自己的胃呢?
虽说现在我们的食物越来越丰富,但我们的胃的负担却越来越大。
有许多人被胃病所困扰,这对他们的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困扰,那我们应该如何来保护自己的胃呢?
在这里有这么几个建议给大家:
1.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这个需要大家长期去坚持,才能有效,为了自己的身体,不要30岁前胃养人,30岁后人养胃才后悔。
少吃多餐,饭只吃七份饱。早上要吃好,中午要吃饱,晚上要吃少。忌暴饮暴食。
2.改变饮食习惯
按时就餐,坐着吃饭不要站立或蹲着。戒吃辛辣、油炸、烟熏食物如烧烤等,不吃过酸、过冷等刺激强烈的食物,不饮酒,少饮浓茶、咖啡等。多吃素菜和粗纤维食品如芹菜、香菇等。
3.积极食疗
羊肉、狗肉等温热食物均有养胃效果适合胃寒病症;大蒜消毒杀菌可以帮助消除炎症,建议多吃;另外枸杞、银耳、红枣、核桃都可以零食或入菜。
4.平心静养
胃病发生与发展,与人的情绪、心态密切相关。因此,要讲究心理卫生,保持精神愉快和情绪稳定,避免紧张、焦虑、恼怒等不良情绪的刺激。
我之前就有过被气的肚子疼得情况,可见胃病和人的情绪确实很相关。
写在最后
在“胃疼”这件事上,很少有人还能笑出来。捂着它哼唧的次数越来越多,而现在90后也终于意识到:“日益衰弱的胃,才是最大的中年危机。”
据统计,13亿中国人中有1.2亿肠胃病患者,且患者低龄化趋势明显。比较30年前的数据,19-35岁的年轻人胃癌发病率高了一倍。35岁以下年轻人患胃癌的比例占病患总数的6%-11%。
据统计平均每2-3分钟,就有1名中国人死于胃癌。八成胃癌患者发病初期都有胃部疼痛的症状。胃疼中的年轻人瞬间毛骨悚然。
只是多盛了一口米饭,多吃一颗肉丸,不合时宜地喝了一口水,不小心吹了几分钟空调,胃就开始变得微妙。这种似坏非坏的状态,我们暂且称之为“薛定谔的胃疼”。
曾经无辣不欢的我,嗜甜如命的的我,爱吃酸的我,爱吃冰的我,都已经死了。什么都不能吃,生活还有啥意义?!
所以请答应我,要像关爱你的秃头那样,关爱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