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率正在稳步快速上升……已达60次/分钟。”
2020年10月27日下午,在河南省胸科医院介入手术室,我国著名心内科专家、中国房颤联盟副主席、我院院长袁义强带领心血管内科二病区主任杨鹏伟、副主任医师孙玉梅、主治医师王记培等为76岁的张大爷成功实施我省首例兼容3T核磁共振双腔起搏器植入术。
5个月前,张大爷无明显诱因出现晕厥,持续时间约10-20分钟, 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再次发生晕厥,未给予特殊处理自行恢复。前几天自测心率38次/分钟,遂来我院就诊。
经检查发现,张大爷患有Ⅱ度 Ⅱ型高度房室传导阻滞(特点是均在希氏束远端和束支部位阻滞)。袁义强介绍说:“这种疾病属于老年退行性改变,因心率过于缓慢,易导致一过性脑供血不足引起的意识障碍(晕厥)。生活中如果一旦发生晕厥现象,应立即就医,如果不进行治疗或不及时治疗,会有猝死风险。”
治疗这种疾病的较好方式是利用左束支起搏技术——这也是近几年我国心内科领域的一项新技术——工作原理是起搏器的电路传导模拟正常人心脏的电路传导,使心房心室顺序收缩,更有利于病人心功能的改善,获得更好愈后效果。该技术已在我院常规开展。
以前,患者接受此种手术后就无法进行核磁共振检查。核磁共振的优势是无电离辐射,不会对人体造成辐射损伤;还可以多参数,多序列,多方位成像,能够更好地显示组织器官的结构,增加病变诊断的准确率。
但它也是有“脾气”的,核磁共振设备有强大的磁场,做检查前要注意避免将金属及电子产品带入到检查室,比如金属类的假牙、手机、电脑、打火机、轮椅、心脏起搏器、支架、骨折钢板、钢钉等,因此,在接受这项检查前,你经常能看到患者把全身所戴的金银细软全部摘下的场景。
而双腔起搏器就是金属制品,以前,做了这个手术后,就意味着不能再接受核磁共振检查。可由于起搏器患者平均年龄在65—70岁左右,正是肿瘤、心脑血管疾病以及骨关节疾病的高发年龄,我国数据显示,33.8%的起搏器植入患者具有核磁共振扫描的需求。但是核磁共振检查时强大的磁场会对起搏系统产生严重的影响,因而长期以来,磁共振检查是传统起搏器植入术后病人的绝对禁区。
随着我院3T核磁共振技术的不断普及,患者拥有了享有更优质医疗资源的机会。同时,临床中对于3T 核磁共振兼容起搏系统的需求也随之增长。国内首个3T&1.5T核磁共振兼容起搏器Astra?,该起搏器提供全身无限制1.5T&3T 核磁共振兼容功能,解除了患者和患者术后的后顾之忧。
除了以上优势外,起搏器Astra?还具有超长使用寿命,预估寿命长达15.3年;采用全新硬件平台,优化电路结构,大幅降低系统能耗,从而能够提供超强的电池续航动能,超长的使用寿命也能让患者减少更换次数,降低感染风险。
本月26日,是这款双腔起搏器在国内应用临床的第一天,27日,我院即用这种起搏器为张大爷实施了植入术。
心肺功能科主任吴志红说:“如果患者今后需要核磁共振检查,将由我科进行起搏器程控,调整到相宜参数后,即可进行核磁共振检查。”
目前,张大爷恢复顺利,心率在60次/分钟以上。杨鹏伟告诉张大爷:“以后不会再出现晕厥现象了。”
医学科普:
退行性疾病是指那些和年龄增长呈相关性的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中风、关节炎、各种癌症及老年痴呆症等。
文、图:李红
校对:杨鹏伟 杨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