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贵州沿河:家人“组团”去驻村

2020-10-28新闻15

故事背景:2020年,是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的收官之年,沿河自治县是贵州省9个未脱贫的深度贫困县之一,脱贫时间紧,任务重,攻坚难度大。

2020年初,沿河全面吹响决胜深度贫困的冲锋号,选派5151名干部脱产到全县432个村驻村扶贫。

5000多名干部进驻400多个村,不仅带来了干劲,更带来了决心。

他们积极发挥统筹、协调、指导和帮助作用,把村民当亲人,想方设法补短板助增收。

而他们当中,有的是父子,有的是夫妻,有的是姐妹,在脱贫攻坚战场上,以实际行动诠释着为民担当的动人故事。

他们只是沿河脱贫攻坚战场众多驻村扶贫干部的缩影。

扶贫路上,像他们一样以一线为家的干部还有许多,他们远离亲人,扎根山乡,克难攻坚,默默奉献,身体力行把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落实到群众中去,团结带领广大群众建设美好家园、创造幸福生活。

驻村“父子兵”:为了大家舍小家

2018年11月,在沿河税务局工作的崔永方到官舟镇肖家坝村任“第一书记”。

从此,崔永方就“泡”在了肖家坝,每天都在入户调研、宣传政策、精准帮扶……

走得多了、跑得勤了,一来二去没多久,崔永方就成了大伙的“老熟人”。

这个“老熟人”的身份“设定”,还挺管用。

贫困户晏光娥家被列为易地扶贫搬迁对象,但他舍不得住了几十年的老地方,迟迟下不了决心搬迁。

崔永方上门做他的思想工作,因为平时就熟,崔永方也不见外,敞敞亮亮给他讲政策、讲发展,让他把眼光放长远,字字句句都说在他心上。

把政策了解清楚后,晏光娥不仅一扫之前的犹犹豫豫,还巴不得赶紧搬走呢!

“就得这么干!”崔永方的父亲崔德清听说这事后,还夸奖了儿子。

那时,父子俩都没想到,不久之后,他们会成为同驻一个村的“战友”。

“得知父亲要来驻村,是今年的1月25日,那天正是大年初一,很多家庭都在团聚,当时由于新冠疫情形势严峻,父亲一大早就带着我来肖家坝村开展疫情防控。”崔永方说。

当时,崔永方也真是为难:奶奶去世,家里刚处理完后事,上有88岁患有脑梗的爷爷,下有刚满4岁的女儿,父亲来驻村,这一切就全都丢给了母亲一个人。

崔德清的身体状况也让他担心:崔德清的风湿病已有十三年之久,导致他手脚不灵活,加之年纪大,体力也不太好。

但崔德清并未因此放松自己,在人居环境整治中,仍然和大家一起拌泥沙硬化道路,让同行的年轻人敬佩不已。

父亲老崔生性善良、和蔼可亲、作风务实;儿子小崔性格随和、恪尽职守、任劳任怨。

父子俩用心用情用力发挥各自力量,真心实意解民忧助民富,在脱贫攻坚战场演绎着“上阵父子兵”的别样风采。

攻坚“夫妻档”:把家“搬”进村子里

在泉坝镇水田村,说起驻村干部唐刚猛和妻子王红玲,村民都情不自禁地称赞和夸奖。

2019年12月,泉坝镇计生办负责人唐刚猛,被下派到水田村驻村,任村脱贫攻坚指挥部副指挥长兼资料员。

妻子王红玲是泉坝镇中心完小教师,随着全县脱贫攻坚的深入推进,组织上再次从各单位抽调骨干力量,充实进村开展帮扶,王红玲就在增派的干部之列。

刚开始时,王红玲因业务不熟悉,经常要请教老公,请教次数多了还要被“嚷”,有时候嚷生气了,就不想再去请教他了,但是做到最后还是搞不明白,还得硬着头皮去找老公帮忙。

驻村期间,唐刚猛夫妻白天要走访群众,了解生产生活、人口结构、经济收入等基础信息,有时要到田间地头和贫困户一起劳动,要帮助贫困群众补齐住房、环境硬化等短板,还要引导群众改善居住环境。

晚上,当大多数人进入了梦乡,他们还要在灯光下伏案整理信息。

2020年3月,夫妻俩带着两个小孩到了水田村,为了不影响帮扶工作,把年迈的母亲也带到村里,帮助照顾孩子。

“我母亲只有两姐妹,外婆一直是我父母在照顾,父母都来村里帮忙带孩子,外婆暂时就由姨妈照顾。”唐刚猛说。

前不久,外婆病情加重,夫妻俩只好让父母带着大女儿回家去了。

“大女儿从来没有离开过我们,刚送回去的时候,每次视频都要哭,后来就算再想她,也不敢和她视频了,害怕她又哭,大人也难过。”说到这里,这个大男人红了眼眶。

“全村能顺利脱贫,我们就心满意足,也不枉一家人的付出。”王红玲说。

35岁的杜显忠是官舟中学教师,今年3月初被派到该镇水库村驻村扶贫。

妻子张婉怡是县信访局干部,原在和平街道虎头社区扶贫,为了照顾夫妻俩,年初组织上将张婉怡从和平街道调到水库村和丈夫一起驻村。

张婉怡告诉记者,和丈夫一起驻村,可以相互帮助。在收集整理信息资料方面,自己要熟悉一些;而在包保贫困户环境整治中,丈夫常常帮助她。

为了方便看望小孩,夫妻俩驻村后,就把5岁的儿子转到官舟上幼儿园,想孩子了,周末就去接到村里住一晚上。

谈到家人,张婉怡说最亏欠的是父亲。

张婉怡的父亲64岁了,以前患有慢性肾炎,今年8月,被确诊已转成尿毒症,现在每周都要到县人民医院做3次透淅,每次都是年迈的母亲全程陪护。

“父亲虽然身体不好,但从来没有说过我们什么,还经常在电话中要我们安心驻村,不要影响工作……”提起这事,张婉怡的眼泪就止不住。

扶贫“姐妹花”:两人驻村全家帮

“你把你填的资料发给我看看,我帮你审核一下。”“这个表填电子档方便多了。”在黑水镇龙堡社区,驻村干部冉叶和姐姐冉晓慧的聊天记录,多数都是向姐姐请教问题。

“她驻村时间比我长,驻村工作经验比我丰富,虽然不在一个村,但她经常关心我的工作,我们聊得最多的也就是驻村工作。”冉叶说。

今年三月,冉叶就回到了驻村岗位。

可是,孩子还不到半岁,怎么办?

一家子便商量,决定让冉叶把孩子带在身边,冉妈妈过来帮忙,姐姐的女儿也转学来黑水镇跟着他们,冉叶的丈夫上班的地方也不远,干脆都集中到她驻村的宿舍……

就这样,冉叶一家人搬到了所驻村。

“龙堡社区就在黑水场镇边,相比其他条件艰苦的村,我在这里驻村并不是很艰苦,我很庆幸能有这次驻村经历,不然像上房捡瓦、修路、挖土、锯板子这些事,我可能一辈子都不会经历。”冉叶笑着说。

龙堡社区80多岁的村民张加孝老两口,是村里出名的“满意度最低”户,现在说起冉叶,老两口脸上都笑开了花:“她就像我自己的闺女一样,经常带我们去县人民医院看病,还为我们买衣服、送月饼……感谢都来不及,还有哪样闲话讲啊。”

“驻村工作没有‘星期几’的概念,没有上班下班的区别,五加二、白加黑是常态,我们的辛苦是暂时的,村民们能顺利脱贫过上好日子,这点付出也是值得的。”冉晓慧说。

冉晓慧是村里的资料员,她每天都来回奔走于村委会与农户之间,随时摸准信息数据。据同事介绍,她工作很细心,能认真按照上级要求,整理村级脱贫软件资料并归档,经常对一户一档中的资料进行排查,做到简单明白,一目了然,经常得到领导和队员的好评。

脚上有多少泥土,心中就积淀多少情感。驻村路上,冉晓慧每天穿街走巷,深入村民家里访贫问苦,了解群众的所急、所盼、所望,就像美丽的天使,为每一位贫困家庭送去快乐阳光。(肖咏)

#扶贫#环境整治#新冠肺炎_社会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