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上海交大医学院—中科院营养与健康所慢病防控与健康促进协同创新中心揭牌 来源/上海交大医学院供图
“长期以来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老龄化甚至价值多元化的加速,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人依然是威胁我国人民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而解决这些问题,则需要打破临床医学研究的瓶颈——从临床中找到面向人类健康的重大前沿科学问题,才能实现医学从诊治到促进健康的本质转变。”今天下午,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院长陈国强在上海交大医学院—中科院营养与健康所慢病防控与健康促进协同创新中心揭牌仪式上如是说。
这其实是上海交大医学院与中科院合作的“2.0”版本,该中心将充分整合双方优势资源,聚焦肿瘤、代谢性疾病、再生医学、免疫等领域开展慢病防控研究,将自然科学与医学理念交织,培育“最强大脑”,携手在10-20年内打造懂医学又懂科学的研究型医生,攻关产生策源创新性成果。
早在1999年,双方就提出跨系统合作构想,由原上海第二医科大学与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联合成立健康科学中心,开展生物医学转化型研究;2002年创建生物学与医学交叉为特色的创新研究基地,引领中国特色的生物医学转化研究实践,探索国际生物医学转化研究新模式。上海交大医学院副院长江帆介绍,十几年来,两院校围绕核心研究方向汇聚英才,着力引进和培养具有生物学及医学双学科背景的复合型专家,形成一大批具有转化医学研究特色的人才梯队,在干细胞的医学应用、免疫机制和防治、重大疾病机制和防治等方面取得了多项重要科研成果,如发现系统性红斑狼疮新易感基因、microRNA调节血管发育研究新进展、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研究中取得新进展等。
中科院上海营养健康所所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李林表示,此次双方的合作,将共同聚焦“慢病防控”这一重大生命健康问题和国家重大需求问题,会聚生物学研究和临床研究科技创新优势要素,致力于慢病防控新方法、新技术、新手段和新策略的研究,实现慢病防控由“临床治疗”向“预防干预”的关口前移战略转变,进一步推动相关创新成果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促进人民生命健康。
陈国强院士指出,近年医生的临床研究能力提升,已接受临床研究的理念、技术和方法,但缺乏提出面向人类健康的重大临床科学问题的能力;而同时基础研究要服务社会,就不能停留在“小鼠的健康”阶段。“最需要的是文化,科学文化,这种文化的核心就是要发扬科学家精神,同时发扬医务人员的抗‘疫’精神,才会破解功利、破解浮躁,真正为人类健康贡献力量。”陈国强院士寄语在场“后浪”,希望大家拒绝功利,追求卓越。据悉,中科院已遴选出12位相关领域具有领先水平的学术领头人担任上海交大医学院兼职课题组长,上海交大医学院也将挑选出约20位课题组长,组建跨学科、跨领域、跨系统的教学科研团队,在强强联合、资源共享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动人才培养水平和科研创新能力的提升。
启动仪式后,中科院上海营养健康所肿瘤与微环境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秦骏、中科院营养代谢与食品安全重点实验室主任郭非凡,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免疫所所长苏冰教授和病理生理学系主任钟清教授先后就晚期前列腺癌表观遗传调控的建立、氨基酸感应与慢性代谢性疾病、单细胞水平分析结直肠癌免疫微环境、自噬调控能量代谢和运动的机制探讨等内容进行分享。
新民晚报记者 易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