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就是古代大臣的观念问题。嵇绍老爸嵇康是被司马昭因小错而斩杀,照常理来说,这是杀父大仇,不共戴天。在古代,私人的孝必须让位于对国家、皇帝的忠。况且嵇绍保护的是晋惠帝司马衷,而不是司马昭。当时所谓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司马昭杀他嵇绍老爸,即便是没有什么罪,他嵇绍老爸也得去死。所以,嵇绍对司马衷的忠诚,同老爸被杀并没有关系。其实,早在讨伐叛乱时,嵇绍就抱着必死决心。
在西晋被贾南风把持之后,晋惠帝无可奈何。在八王之乱发生之时,司马忠被人团团围住,这时嵇绍勇敢上前为其遮挡,最后被杀。司马忠虽然很傻,但是心地忠厚善良,居然不顾自己的伤势,去找士兵求情,让他们放过嵇绍。那些士兵根本不把这个傻皇帝放在眼里,毫不留情的将嵇绍杀死了。嵇绍那衣服被新鞋染红,而司马忠只能抱着他的衣服痛哭,等到战争结束,司法中还抱着衣服不松手。
嵇康虽说是被迫害,但他的气节却是名动千古的,而嵇绍人品是有目共睹的,也算是尽了忠君爱国的大义。不要说像嵇康这样的名士不在意那些繁文缛节。要知道忠君爱国并不仅仅是传统儒家的价值观,它应该是当时人们普遍的价值观,即使是竹林七贤的代表人物嵇康,也不能例外。
晋惠帝由于痴呆 成为皇后贾南风操纵的傀儡。在八王之乱中,王族和大臣连续被杀,是由贾南风和以后的当权者所为,与晋惠帝毫无关系 他的智商也想不到要大诛群臣。侍中嵇绍拼命护卫晋惠帝,则是出于大臣的职责和忠君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