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风从鹏城来|深圳:创新发展敢为先

2020-10-28新闻5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10月27日讯 2020青岛创新节将于10月28日启幕,这场全国性科创盛会将吸引院士专家、前沿经济“领路人”、科技创新“一梯队”齐聚岛城话创意谋创新。南海之畔的深圳,是创新的“代名词”,“6个90%”则是深圳创新的最强诠释。创新是深圳的城市基因,更是推动经济不断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力。

创下三个“全球第一”

深圳宝安国际机场的“柔树”成为乘客打卡点。梁超 摄

到过深圳宝安国际机场的乘客,都会被一棵高约5米的全柔性屏大树“柔树”所吸引,500余片别致的“树叶”由“深圳智造”全柔性屏组成,轻、薄、柔、艳、高清的屏幕不仅可以像真实树叶一样随风飘动,而且可以呈现立体场景震撼效果,成为充满未来感的深圳机场中独特的电子艺术装置,展示了“创新之城”深圳的科技实力和创新气质。

柔性显示屏应用广泛。梁超 摄

在位于深圳市南山区的柔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产品展厅,柔性显示屏被应用到各种场景,空调显示、汽车中控、电梯按键,甚至衣服帽子上都有它的“身影”。而一款笔记本引起了记者注意,从外观看,与普通记事本无异,当打开封皮,拿起笔在纸上书写时,它的神奇之处便开始显露。“写的任何内容,可以生成文档,实时存储,也能连接手机、平板等,跨设备同步。”柔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张亚介绍,这是一款数字时代的笔记本,基于国际领先的柔性电子传感技术,实时数字化手写手绘内容,2048阶压感,真实笔记清晰保存,而且各种普通纸均可使用,笔芯也可轻松更换。

柔性显示屏可以应用到汽车设计中。梁超 摄

据了解,自创办以来,柔宇科技在从0到1、从1到N、从N到N+的创新方面创下了三个“全球第一”:2014年,柔宇科技在全球第一个发布了业界最薄、厚度仅0.01毫米的柔性显示屏,引领了柔性显示和柔性电子产业的国际新潮流。2018年,柔宇科技在全球第一个实现全柔性显示屏的大规模量产和出货,全球首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类六代全柔性显示屏大规模量产线在深圳点亮投产,并迅速获得多个行业的大额市场定单。2018年,柔宇科技发售全球首款真正的消费级可折叠柔性屏手机FlexPai柔派,也是第一个实现折叠屏手机量产出货的企业。

柔性显示屏可以应用到衣服帽子上。梁超 摄

城市为企业厚植创新沃土

柔宇科技是“创新之城”深圳的一个缩影,像这样的企业,在深圳不计其数。为什么深圳能够培育出像华为、中兴、创维、柔宇等这类企业?有了肥沃的土壤,自然会长出参天大树。深圳把创新作为城市发展的主导战略,率先形成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鹏城国家实验室等大国重器加快建设,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由2012年的3.81%上升到2019年的4.93%,PCT国际专利申请量约占全国30.6%,初步构建形成“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的全过程创新生态链。大力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深圳正在打造一个生机勃勃、葱茏繁茂的创新生态雨林。深圳的城市氛围、营商活力、公共服务和创新创业精神,为企业提供了茁壮成长的热土。

“创新生态的好坏是推动高新技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条件,深圳在鼓励和支持创新、营造浓厚的创新生态方面的做法确实值得学习借鉴。”第四批赴深圳体悟实训干部陈勇说, 宽容失败、向失败取经、向失败致敬,深圳营造了以失败为财富的良好社会氛围。以往传统的政策法规,往往基于从上往下传导、采取“一刀切”的简单模式,容易导致对新经济、新业态、新模式、新技术、新产品的“一管就死、一放就乱”,深圳则是根据不同阶段、不同类型的特征和需求,实施差异化的更加灵活精准的管理模式。

创新是第一动力

深圳的创新呈现出“6个90%”特点:90%以上的创新型企业是本土企业、90%以上的研发机构设立在企业、90%以上的研发人员集中在企业、90%以上的研发资金来源于企业、90%以上的职务发明专利出自于企业、90%以上的重大科技项目发明专利来源于龙头企业。

“创新,让白纸一样的深圳,在40年的时间里,不断解放思想,不断寻求突破,不断更新观念,培育了无数创新型企业,聚集了海量的人才,超越一个个‘前辈’。”体悟实训干部孙莉认为,数字经济、智能经济作为近年来兴起的新业态和新模式,正成为影响城市未来格局的重要力量,而深圳再次成为新时代的“先行示范区”。

“坚持创新是第一动力,在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赢得主动权。”走在新时代的发展征程上,当前深圳正抢抓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双区驱动”的重大历史发展机遇,努力到2025年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到2035年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创意创业之都,成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青岛日报/观海新闻驻深圳记者 梁超)

【来源:青岛日报】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