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文明实践在行动】聚焦石拐公益人物 内蒙古广播电视台来了
“您从事摄影这个行业多少年了?”
“您从事这个行业家里人支持吗?”……
近日
内蒙古电视台经济生活频道
《雷蒙公益》团队走进石拐区
专题采访公益人物
冯小勇和赵福珍、赵连珍
近年来,石拐区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积极倡导文明新风,深化“孝善和诚俭美”社会美德传扬,常态化、制度化推动道德典型评选活动,地区先后涌现出朱清章、张二玲、樊元贵、赵福珍、赵连珍、冯小勇等国家、自治区、包头市道德模范、典型人物上百人,他们用自己的爱心温暖着周边人,用家庭美德引领着城乡文明,在全区营造人人学好人、人人当好人的良好氛围。
冯小勇是石拐区白狐沟街道原土建居委会居民,小时候不幸患上小儿麻痹症。面对不幸,他没有退缩,却用自己坚强的意志和无私的奉献精神,自强不息、加倍努力。2016年5月,他牵头成立了包头市为爱公益协会和下属公司内蒙古鹿鸣谷农业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公司利用五当召镇地理优势和他学习到的国内先进养殖技术,发展原种猪、鸡、鸭、牛、羊、兔等原生态绿色养殖产业,种植经营原生态缸房地“小米”“金莲花”“雪菊”“亚麻籽油” 等原生态产品,逐步形成供销一体化产业链。冯小勇取得成就,不忘回报社会,积极带动残障人士就业创业和开展公益活动,有效帮助他们走出家门、融入社会、成就事业。
一包包旧衣物经他之手,送给了远方贫困孩子,一位位残疾友人经他的带动,解决了就业难题,一个个贫困人口经他的帮助,实现了自己的微愿望……“但凡有残疾人的家庭,因常年赋闲在家不能人尽其用,所以经济状况一般都不会太好。协会就给他们提供一个交流、沟通、就业的机会。现在,我们有养殖基地3个,加工厂1个,根据每个残疾人状况的不同,来合理分配适合他们的工作。目前,我们已经带动缸房地村5户贫困户10人增收。” 冯小勇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今年67岁的大德恒街道后营子村赵福珍老人,几年前用省吃俭用积攒下的1万多元购买了投影机、音响等设备,之后就走街串巷当起了流动电影放映员。“最初,我只是想通过摄影摄像这些活儿在婚庆市场上赚点钱。有一次,我在村里放了一场电影后发现,乡亲们特别喜欢,从此以后,就到各个村子转着去放电影。”就这样,他经历了从“盈利”到“义务”的转变。
看着哥哥的电影放得红红火火,弟弟赵连珍也加入到文艺服务的队伍中,并想方设法让乡亲们乐起来。赵连珍说:“星期三组织乡亲们唱二人台,星期四让大家唱红歌,每天晚上还教他们跳交际舞。乡亲们在娱乐的同时,大家的身体健康情况也增强了。”
自从兄弟俩搬到喜桂图新区新楼房后,他们又拿起手中的摄像机拍摄石拐新面貌。几年间,赵福珍蹬着三轮车,载着弟弟和摄影器材,足迹踏遍喜桂图新区的大街小巷,把他们眼里的美景、新风尚都记录了下来,并经后期制作再由哥哥播放给乡亲们。赵福珍说:“一方面,我们想让外人看看石拐喜桂图新区有多好,让周围居民看到这些年石拐区的巨大变化。另一方面,用手中的摄像机,把爱学习、爱劳动、学雷锋的好榜样拍下来,把村里的五好家庭、敬老爱亲、助人为乐、见义勇为的模范事迹拍下来,刻成光碟放映出来,达到以身边人讲身边事教育身边人的目的。”
热闹的二人台、自拍自导的石拐新貌电影,观影后的舞蹈健身活动……后营子村的邻里乡亲们谈到这些活动的组织者——石拐区的赵福珍、赵连珍哥儿俩,无不竖起大拇指。
像冯小勇、赵福珍、赵连珍一样,今日的石拐,各行各业、各个领域涌现出的好人、模范、典型,成为关爱他人、服务社会、践行文明的活跃力量,学好人、做好人、颂好人、传好人之风浓郁,形成了人人争当好人、模范、典型的“石拐现象”,德善、文明以润物细无声的力量改变着地区方方面面,成为了居民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熔铸着城市的底色。
右下角“ 再看”点一下呗
文/图:冯诗韵
主 编:薄羽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