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是我国古代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皇帝,对于他的贡献大多数中国人是认可的。可有一个人的贡献是远超秦始皇的,可惜的是大多数人都不知道他是谁。
战国时期,诸侯国已从西周初年的上千个诸侯国变成几十个,到最后都被秦统一。这就好比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互相间吞噬,最终就剩秦国这条“大鲨鱼。”单从表面上看似乎很简单,其实很复杂。在这里,我们只需对比下印度,就清楚了。
同时期的印度也与中国一样,是个大一统的孔雀王朝。在此之前,印度的恒河,印度河流域也与中国春秋战国时期一样,各国间厮杀不止。最终诞生了大一统的孔雀王朝。
然而两国统一之后大不相同。秦帝国时,废诸侯,行郡县,消除了地方诸侯抗拒中央实力,从而建立了真正意义上的集权中央。反观孔雀王朝,各省保持着极高独立性,中央政府控制力很弱。这种差异化表现出来的结果:秦帝国覆灭后,后继的是大一统的西汉王朝。而孔雀王朝覆灭之后,再无统一,一直陷入四分五裂状态。
这就发现两个问题了:第一个,秦帝国为何能彻底扫除地方诸侯实力,全面推行郡县制,印度却不能。第二个,为何秦灭后,继而后兴的西汉是个大一统王朝,而孔雀王朝覆灭后,一直是处于四分五裂,没被统一。
对于两个问题可以合二为一解答。首先得归功周公的贡献,周公辅政时期的政策为后来的大一统王朝铺平了扫除割据势力的道路。其中最著名政策就是分封制。
世人皆知,周朝原本臣服于商朝的诸侯国,他联合了上百个诸侯国和部落推翻了商朝。胜利后奖赏,于是周公推行了分封制和宗法制,将周朝变成一个大邦联。通过血缘宗法维系起来,整合了统治区域内的所有诸侯,各民族联系成了一个大家庭。尽管表面统一,实质分裂。但宗法关系和血缘已深入到各诸侯各民族心中,所有都认同自己民族为华夏。而且还吸收了大量的域外民族,大大增强了华夏民族的力量。
周天子衰落后,诸侯间相互攻伐,但这已是华夏民族的内部矛盾,而非是外族征服。所以战国七雄皆为华夏之邦,其民皆为华夏之民。秦一统六国,就是华夏大一统。
印度由于没有类似周公人物,将所有民族整合成共同认可的大民族。所以,孔雀王朝的统一,不过是短暂的各民族拼接,一旦中央衰落,地方民族又会分裂。
简而言之,秦始皇是从军事,政治方面统一了中国。而周公是从文化,民族认同上统一了中国。这就为后来的分久必合取得了保障,从这点意义上来说,周公相当于是华夏民族的精神导师,因此贡献要大于秦始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