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本版照片除署名外均由本报记者 艾永华摄
太白县黄柏塬原生态风景区。 本报记者 肖晓良摄
榆林境内曾经的毛乌素沙地变为一望无际的绿洲。
整改后的陕西天塑管业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空气清新。
渭南市沋河湿地公园一角。
山,绿得使人心醉;水,清得让人神怡;天,蓝得令人心动。三秦大地,一年四季风景异,万水千山总是情。
“十三五”以来,我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实施了一系列重大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行动,统筹实施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治理,加快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全省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美丽陕西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青山说,我用绿色的被服温暖三秦儿女
秋天的秦岭七色相宜,五彩缤纷,是一年当中最美的季节。
10月18日上午,老林保护站站长陈亮和往常一样,带领两名队员早早就上山巡查。“我们的主要职责是保护野生动植物和栖息地不受到破坏和侵害、监测野生动物的活动分布情况和野生植物的生长状况、传播生态保护理念,巡山是其中一项重要措施。”陈亮说,“对于一般区域两周巡查一次,重点保护区域每周巡查一次。”
老林保护站是陕西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直属四个基层保护站之一,承担着牛背梁保护区东南部3960.5公顷的管护任务。
自2000年参加工作以来,从一名普通工作人员直至站长,陈亮在老林保护站工作了整整20年。“随着旅游业的兴起,大量游客聚集在保护区周边,对日常巡护管理带来很大压力。”陈亮说,老林保护站工作人员在做好巡查管理的同时,加强宣传教育,想方设法提升游客和当地群众的生态保护意识。
为了取得真实、准确的监测资料,每次野外监测,工作人员都要步行20多公里山路,经常在山上风餐露宿。长期与大山朝夕相处,陈亮和这里的一草一木及野生动物结下了深厚的感情。在一次巡山返回的途中,陈亮看到一只出生不久的野生动物麂子陷在山涧的泥沼中,他冒着生命危险跳进泥沼将小麂子救了出来。
经过老林保护站加强生态资源保护等各项工作的深入开展,辖区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国家一级野生保护动物羚牛的活动区间从海拔1600米以上下降到海拔1300米以上;野生动物的物种愈加丰富,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正在成为羚牛、林麝、黑熊、豹猫、黄喉貂等野生动物的快乐家园。
近年来,陕西深刻汲取秦岭北麓西安境内违建别墅问题教训,深入开展秦岭区域生态环境整治,持续开展“绿盾”专项行动,全面整治全省自然保护地生态环境违法行为。全省共建成自然保护区61个,总面积11455平方公里。全省8个县获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3个县获评“两山”理论实践创新基地。
河流说,我用清澈的甘泉滋润三秦大地
绿树成荫,芦苇荡漾,曲径通幽,和风轻拂。在柔和的晨光中,沋河湿地公园展现着迷人的魅力,漫步其中,神清气爽。
“这里过去是一片荒草地,破破烂烂的还散发出难闻的气味。”渭南市民王建强说,“现在建成一个漂亮的公园,不仅美化了环境,还方便了市民锻炼,我每天都要在公园里跑一大圈。”
沋河湿地公园是集污水处理厂尾水处理、城市景观、水利为一体的综合性工程。该工程将渭南城市污水处理厂的部分尾水,排放到湿地公园,通过物理过滤、水生植物净化等处理后再排入渭河。该工程2016年8月开工建设,2018年10月开放使用,占地约1106.2亩,湿地工程日处理水量约1万吨。
“沋河从渭南城区穿城而过流入渭河,沋河湿地公园的建设,不仅可以提高城市品位、提升周边景观,而且对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渭南市生态环境局水生态环境科科长焦宝君说,污水处理厂排出的水在经过湿地公园净化后,主要水污染物指标可从劣Ⅴ类提高到Ⅳ类水质标准。
“十三五”以来,我省以河、湖长制为引领,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全面推进“三江三河”等重点流域治理、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排污口整治、黑臭水体整治等工作;完成了170个县级以上水源保护区划定,全面完成22个市级水源地和77个县级水源地排查问题整治任务,整治黑臭水体26个。截至2019年底,全省建成运行城市(含县城)污水处理厂126座,城市、县城污水处理率分别达到93.2%和86.75%,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
蓝天说,我用湛蓝的底色装点美丽家园
蓝蓝的天上白云飘,清新的空气沁心脾。近年来,陕西人微信圈里的“蓝天白云”越来越多,湛蓝的天空正在成为三秦大地最美丽的风景。
“在兴平市整改办和第三方机构的帮助下,我公司新建了环保设施,生产车间的异味没有了,不仅减少了大气污染,也为工人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10月19日,陕西天塑管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彭洪说。
2018年9月3日,兴平市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办检查人员在陕西天塑管业科技有限公司现场检查时发现,该公司部分生产过程产生的废气直接无组织排放。接到反馈督办问题后,该公司在咸阳环境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的参与帮助下,第二天就开始安装治理设备,10天后,新建环保设施投入使用,通过检测均达到排放标准。
“引进专业团队实现科技治霾,切实解决了基层工作中‘有热情、不会干’‘有措施、不科学’‘有管控、不精准’的问题。”兴平市整改办主任杨新创说,兴平市自2018年9月引入咸阳环境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第三方科技团队,依托该公司各种高科技设备的检测数据和专家组的科学分析指导,可以快速查找、监控空气污染源,并精准评估各类污染源的影响程度,为区域大气污染综合整治目标指向和减排治理方案等提供重要的科技支撑。2020年以来,兴平市空气质量明显改善,截至10月17日,优良天数同比增加25天。
“十三五”以来,我省坚持铁腕治霾、科学治霾、协同治霾,强化区域联动和部门协作,加强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和管理,组织专家队伍实施“一市一策”指导帮扶各市区精准治霾,全面落实减煤、控车、抑尘、治源、禁燃、增绿等措施。全省累计拆改燃煤锅炉2.2万台3.1万蒸吨;淘汰黄标车、高排放老旧车约66万辆,2019年7月1日起提前实施机动车国六排放标准;10万千瓦及以上煤电机组全部实现超低排放,综合整治“散乱污”企业2.7万户。
链接
全省空气质量逐步提升,与2015年相比,2019年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改善19.8%。主要河流水质持续改善,2019年,50个国考断面Ⅰ—Ⅲ类水质比例为77.6%,优于国家考核目标7.6个百分点,无劣Ⅴ类断面,优于国家考核目标2个百分点。渭河出境入黄断面水质达到Ⅲ类标准,提前两年、提升一个档次达到国家考核要求。渭河被评为全国首批“最美家乡河”。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不断削减,2019年全省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较2015年下降11.43%、10.47%、19.41%、14.32%。
2020年1—9月,全省PM2.5平均浓度40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3.0%;平均优良天数219.7天,同比增加24.6天。全省50个国考断面Ⅰ—Ⅲ类水质断面比例88.0%,全省河流总体水质良好,水质稳中有升。
根据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和陕西省气象局的研究显示,秦岭陕西段生态环境质量显著变好,2019年秦岭优良面积占比较2007—2014年平均值提高了9.2%,优良等级面积首次超过96%。2019年秦岭植被覆盖较2007—2014年植被覆盖持续上升,东北部部分地区改善幅度达30%以上;土壤湿度逐年增加,秦岭中部和南部部分地区增幅达50%。本报记者 艾永华整理
短评
守护好青山碧水蓝天
艾永华
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时强调,陕西生态环境保护,不仅关系自身发展质量和可持续发展,而且关系全国生态环境大局。
“十三五”以来,全省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一系列关于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论述,狠抓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出台了《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制度措施,实施了一系列打基础、利长远、补短板的重大生态工程,全面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生态环境保护取得丰硕成果。
回顾过去,成绩来之不易;展望未来,依然任重道远。在新发展理念指引下,我们取得了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稳步增长双赢的骄人成绩,但也要清醒认识到,污染防治仍然面临不少挑战。
生态环境保护,永远在路上。进入新的历史时期,我们要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引下,坚持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持续加强生态保护修复,坚定不移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再上新台阶、新水平。让三秦大地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空气更清新,人民的生活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