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崂山与名人丨访古通幽 觅前人足迹——崂山刻石记

2020-07-22新闻9

半岛记者 张文艳

每次登崂山,都被山石上的刻石所吸引。雕刻在岩石上的字迹,记录了先贤的足迹,也使得崇山峻岭充满了人文气息。

看过一句话,刻石战胜了岁月的年轮。是的,穿越千年,风雨未蚀,这些字迹留给山川,也留给后人,既注解了山势巍峨之状,也给予了人文精神之魂。

无疑,崂山是名山,凡来青岛旅游的人,都不会错过进山之行。就在山峦中,秦汉以来显贵、名士络绎,留下了遍山的题咏石刻。据《崂山志·刻石》记载,崂山摩崖刻石铭文,最早为西晋太安二年(303年),自元、明两代以来,崂山刻石甚多,宫观寺院碑碣林立,高山古洞摩崖连壁,分散在整个山区,蔚为可观。

清代光绪年间,即墨人黄肇颚编纂《崂山艺文志》时,曾对崂山的刻石进行了一番考察,但由于崂山地域宽广,山路崎岖,并未能网罗全部刻石。1928年,《胶澳志》纂修时,曾有两名拓手入山寻拓,结果恰逢暴雨为灾,无奈中途折回。上世纪30年代,袁荣叟、唐廷章入山经年,寻得崂山刻石及碑记共242处,拓片200余帧,后亦散佚不存。周至元在编《崂山志》之余曾经写过《金石志》草稿,可惜没有出书,人就去世,而周至元手录的这些石刻文稿却为今人研究崂山提供了重要资料。

之后,在漫长的岁月里,遍布崂山的刻石任风雨剥蚀和破坏,许多摩崖、碑刻在战乱和“文革”中被毁。所幸在崂山深处摩崖刻石质地坚硬,有的高不可及,凿砸困难,残存尚有100余处。之后经过多次的恢复和增加,以及包括王集钦先生等人的努力,至2005年共有378处。有趣的是,喜好登山者,在崂山新发现抗战石刻、庙宇石刻、地界石刻等29处。目前,更多的刻石正在被发掘和研究中。

不如,我们简单来介绍几种刻石。

崂山最古老的摩崖。刻石在崂山区沙子口镇的烟台顶。两处刻石相连,皆为晋太安二年(303年)镌刻:书刻虽不工整,但仍可从粗犷中见出汉隶之余韵,并已向魏碑体转化。其一为:“勃海朱泰武(一行)晋太安二年岁在癸亥(一行)平原羌公烈(一行)。”其二为:“高阳刘(一行)初孙(一行)晋太安二年(一行)魏世渊(一行)。”

崂山最古老的成篇刻石。孙昙记事刻石共两块,相距不远,东石上有线刻带佛光莲座的菩萨像,字为“敕孙昙采仙药山房”,为唐代僧人孙昙来崂山为唐玄宗采长生药的遗迹。西石之东侧刻有一篇文字,因年久风化,字迹多已漫漶不可辨认。据清代资料记载,此摩崖共69字,当时尚可辨识37字,是崂山最古老的成篇刻石,也是研究崂山历史的重要史料。据称唐玄宗看了李白“亲见安期公,食枣大如瓜”的诗句,认为崂山上有“安期公”这样的神仙,也必有长生不老药,于是派人到崂山采药。孙昙此行便是奉旨而行。

丘处机的刻石。崂山地处海滨,岩幽谷深,素有“神窟仙宅”之说。这里道教兴盛,宫观星罗棋布,有“九宫八观七十二庵”之说。来往崂山的道士很多,其中长春真人丘处机最为有名,丘处机到崂山后,在太清宫讲道,公元1209年,丘处机重来崂山,“说法阐教,历数载,始回莱州吴天观,临行时复留诗十首”。丘处机在崂山留下许多诗词题刻。元朝时,成吉思汗对丘处机非常器重,称他为“活神仙”。“烟岚初到上清宫,晓色依稀途径通……”丘处机的诗刻在太清宫之时应为公元1230年,即南宋绍定三年,金正大七年,是年为丘处机逝于燕京长春宫(今白云观)第四年,当为太清官道士书写并上石镌刻,距题诗已30余年。

逊清遗老的踪迹。辛亥革命后,一大批清朝官员为避风头,躲进青岛。三省总督赵尔巽1914年春,与举人萧应春来崂山太清宫游览山景,至崂山头、八仙墩、晒钱石等处,又在太清宫听韩谦让道长弹琴,并书幅以赠:“欲逃庄叟人间世,来听成连海上琴。”邮传部尚书吴郁生极爱游览崂山,几乎遍历名胜,凡所游之处,不仅摄影留念,而且将每一处风景及名胜传说皆用文字作扼要记述,编列了《崂山名胜目次及旅行须知》,从崂山狮子峰至崂东之马山共32处,每处都有照片和详细介绍。法部侍郎王垿尝游于崂山,其《游崂山》一诗中有“登高拟借天为笠”之佳句……

康有为、傅增湘、蔡元培、闻一多、沈从文、梁实秋等文人墨客都曾登上崂山。

1934年7月,现代著名作家郁达夫先生,在亲友们的陪同下,携小女儿到蔚竹庵游览时,被秀丽风光陶醉,挥笔写下了咏蔚竹庵的诗:

柳台石屋接澄潭,云雾深藏蔚竹庵。

十里清溪千尺瀑,果然风景似江南。

后来,这首诗由著名书法家、郁达夫侄女婿黄苗子手书,刻在内九水的二水路边的巨石上,成为北九水的另一大景观。

#书法字画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