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和航天事业日新月异的发展,为网络作家创作放飞想象,提供了新的素材和滋养。图为在福建省福州市举办的“航天放飞中国梦”航天科普展暨中国航天成就展。新华社记者 林善传摄
【网络作家说】
在刚进入这一行时,我完全是一名没有经过专业写作训练的新手,唯一的基础就是接受了正常的语文教育,还算有扎实的作文功底。有的时候,我会和朋友开玩笑:很感谢九年制义务教育,让我拥有了持续学习、不断提升的地基。
除了这个,我还庆幸自己是一名阅读的深度爱好者,从中外名著,到科幻小说、武侠小说、古代志异、当代文学,都不排斥,都有过一定数量的阅读。这对我最初的创作产生了非常深刻的影响。
没有现实做参考,故事有精气神,但无血肉
在创作第一本小说的时候,作为一名文学新人,我满腔激情,有许多想要表达的观点,有自身想要呈现的内涵,但缺乏足够的文学武器来合理、完美、精确地将想法输出。正如一句俗语说的那样,茶壶里煮饺子——满肚子的话倒不出来,
这应该是大部分创作者迈出第一步时共同的状态,而解决的办法都大同小异,那就是从自身阅读过的经典里寻找灵感,化用桥段,模仿创作。
我的第一本小说属于仙侠类型,所以,除了从网络文学的同类型小说里汲取营养,我还广泛地在《蜀山剑侠传》《聊斋志异》《阅微堂笔记》《搜神记》《酉阳杂俎》《山海经》这些古代小说、笔记里寻找素材,然后通过化用与重组,书写出有助于自身表达的故事。
不过,这个时候,我更多只是一种无意识的模仿,并没有深入地思考那些经典的桥段、情节为什么能称之为经典,为什么时隔百年、千年依旧被人们称道和借用。
回首那个时候,我对自己小说的评价是,故事有精气神,但无血与肉,不似活人,更像皮影戏。
到了第二本小说,有了之前的创作经验,我开始尝试脱离对经典的模仿,将目光投向了现实的历史。
而基于自身对科学史、对物理发展的兴趣,我最终锁定了19世纪晚期到20世纪初期这个物理学的黄金时代。
有了现实做参考,我开始创作时,发现很多事情都变得简单:人物的塑造有原型,只要截取传记、新闻里的细节,以柔和的方式化入,人物就能很轻松变得立体,有血有肉有深度;故事的张力有保障,只要提取科学史上那些有名的事件,将核心矛盾包装一下,小说的可读性自然而然就上去了……
这样的创作过程让我第一次产生了幻想小说要以现实为依托的想法,但也仅限于此,没有去思考为什么。
有意识地从现实的人物处提取原型
说来好笑,我最初并不是有意识去进行创作方面的思考和摸索。
在我的第三本小说的前面部分,寄托的是我的武侠情怀。在日渐熟练的创作手法和越来越多的创作经验帮助下,写得还算顺风顺水,并没有遇到什么难题。我也没有主动地去寻找自身存在的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
我开始尝试思考自己的创作,也是为了偷懒。众所周知,网络文学度过了前面几年的爱好者创作阶段后,日更,成了一种常态。对创作者来说,这毫无疑问会有不小的压力。当我完成了两本小说,变为“老手”时,偶尔会产生今天不想更新、想要偷得浮生半日闲的念头。
而请假总是需要借口的,不能每次都说自己生病,所以,我开发了一种新的方式,那就是说“这一部分故事结束,我需要回顾之前的情节,总结和解决存在的问题,以此整理后续的思路”。
为了让读者们信服,我当然不能空口说白话,肯定得写一点。
而写了几次后,我就发现,这样的总结,这样的自我审视、自我批评,似乎还是有点用处的。这让我对自身写作存在的问题有了更加清晰的认知,开始有意识地去弥补去提高。
到了这时,再看前面的两本小说,我隐隐约约把握到了一些核心的关键词:“现实”“真实”。
我从古代志异里化用的桥段是几千年来流传于民间,人们喜闻乐见口耳相传的故事,它们有自身的现实意义,蕴含了对“美好”的期盼和对“丑恶”的痛恨。我从科学史里提取的素材都来自活生生的人,来自真实发生过的事,有足够的细节、强烈的感情和科学领域的执着精神。它们足够真实,所以动人。
有了这样的思考,我刻意将第四本小说放在了类似现代的背景下,摸索怎么源于现实营造真实。
在这个过程中,我有意识地将自己经历过的各种小事、看过的风景、体验过的美食,都化入故事,填充世界,有意识地从身边的、网上的、现实的各种各样的人物处提取原型,塑造相应的艺术形象……
而有了这些铺垫,许多的感情在人物的碰撞、场景的烘托下,自然而然就表达了出来,我想要赞美的歌颂的,想要鞭挞的批评的,都流水一样汩汩而出,不再生硬。
只要有现实在,灵感就有不竭的源泉
有了第四本小说的摸索,我自身的创作方法论开始成形。
在写第五本小说《诡秘之主》,也就是最近这本前,我的思绪前所未有的清晰:知道自己打算写什么,想要表达什么,需要用什么样的细节来营造真实感,怎么塑造出于现实又超于现实的人物形象。
弄清楚了这些,自然就能很好地做准备工作,比如我搜集了很多资料《维多利亚时期英国中产阶级婚姻家庭生活研究》《维多利亚时期伦敦社会分层研究》《维多利亚和爱德华时期的建筑》《深渊居民:伦敦东区见闻》《伦敦传》《大雾霾:中世纪以来的伦敦空气污染史》《英国史》《英国哲学史》……
而在阅读这些参考书时,我被历史中真实发生过的一些事情深深地震撼了,被第一次工业革命后期到第二次工业革命前期普通民众们的悲惨生活打动了。
那些事情只是简简单单地陈述出来,不需要华美的修饰,就能直击心灵。
这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现实也是网络文学创作的深厚土壤。
只有以现实为原型,才能创作出足以震动灵魂、具备人文关怀的作品。
基于这样的认知,我尝试着将那些历史事件融入小说里,用白描而不是抒情的方式创作,取得了还算不错的效果,获得了大量读者的好评。
这更坚定了我的想法,未来将继续以现实为基础创作幻想小说。
当然,有了自身的创作方法论并不表示可以就此停顿下来,这反倒让我清楚地看见自己还有很多问题,还有一个又一个需要提高的地方。
文学的道路没有尽头,写作的脚步永远向前,只要现实还存在,那我们的灵感就有不竭的源泉。
(作者:爱潜水的乌贼,原名袁野,系四川省网络作家协会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