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的来看,全市经济稳步复苏、稳中加快、稳中提质,发展韧性和活力进一步彰显。”市统计局昨日公布前三季度全市经济运行情况。前三季度,我市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知重负重、开拓奋进、攻坚克难,奋力在“两个坚持”“两个更大”中勇创佳绩。
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前三季度全市生产总值达7182.2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2.7%,较上半年加快2.5个百分点。
其中
一产181.07亿元
与上年同期持平
二产2508.71亿元
增长2.9%
三产4492.47亿元
增长2.6%
一
稳增长——经济恢复持续加速
金秋时节,在合肥三利谱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新开发的车载偏光片正在进行小批量量产,逐步提供给下游企业。“受疫情影响,非接触式电子产品的需求增加,偏光片需求量随之提升。”公司总经理阮志毅说,得益于合肥新型显示产业链齐全、供应链稳定的优势,企业正在开启新的增长点。
逆势寻机,构建起合肥工业经济的韧性。
前三季度,全市工业生产全力冲刺,实现增加值1487.36亿元,同比增长4.4%,比上半年加快3.5个百分点。
其中,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8%,当月增速连续6个月快速增长,9月份增速达14.4%,创近23个月来新高。
蜀山区南岗镇的合肥宏立至信汽车部件制造有限公司内,工人正在生产汽车座椅配件。记者 张大岗 摄
经济韧性,还体现在提速提质发展的服务业上。
据分析,前三季度,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62.5%,同比提高0.6个百分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55.1%,同比提高9.6个百分点。
1-8月,全市规上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973.76亿元,同比增长0.6%,实现“破零转正”。其中互联网、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长6.8%,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增长8.9%。
二
强动能——优势转化效果明显
9月10日上午,合肥科威尔电源系统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鸣锣上市,成为我市今年第5家科创板上市企业。
创新是合肥最突出的城市气质,今年以来,我市创新引领作用增强。
前三季度,全市吸纳技术合同交易额131.48亿元,输出技术合同交易额114.64亿元,同比增长60.1%,占全省总额的47.9%。全市登记科技成果1492项,同比增长15.2%,应用技术类成果1274项,实现产业化应用495项;培育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327户,为去年全年总量的1.48倍。
无人机航拍的安徽创新馆。记者 张大岗摄
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合肥形成了“芯屏器合”“集终生智”的战新产业布局。
前三季度,在长安、江汽等重点企业带动下,全市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9%,创2017年以来新高。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8%,比上半年加快6.1个百分点;战新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达55.1%,创历史新高。
合肥经开区江淮蔚来先进制造基地里的智能新能源汽车生产线。李长龙 记者 张大岗 摄
重点产业集聚发力的同时,在大项目的带动下,投资稳步提速。
在明巢高速、合安高铁、轨道交通、引江济淮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带动下,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4.3%,连续4个月高于全市平均水平;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13.1%,连续3个月实现两位数增长……前三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2%,比上半年加快4.7个百分点。
三
双循环——内需外贸相得益彰
9月,合肥车市快速回暖,当月增长27.0%,创近三年来新高。前三季度全市汽车类商品零售额增长1.8%,同比加快12.1个百分点。在汽车消费明显提振的带动下,内需市场全面复苏。
数据显示,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288.13亿元,同比增长0.1%,增速实现负转正。随着网上购物、网上娱乐、在线影音等消费形式的兴起,更多的消费企业“触网”寻觅新机,全市限上商品网上零售额211.13亿元,连续7个月保持50%以上增长。
2020年10月25日,庐江县电商扶贫助农网络直播带货比赛现场,来自全县18个直播达人正在同台比武网络直播带货。左学长 记者 张大岗摄
9月24日上午,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揭牌,标志着安徽自贸试验区进入全面启动建设阶段。合肥片区按照“挂牌就运行、开门就开张”要求,立足产业基础、资源禀赋,多个项目纷纷签约落户。
打造开放高地,合肥正奋力前行。
前三季度,进出口总额273.7亿美元,同比增长15.5%,高于全国、全省17.3和5.3个百分点。其中,出口164.9亿美元,同比增长10.0%;进口108.8亿美元,同比增长25.0%。中欧班列发运突破400列,超过2019年全年发运量。
合肥港国际集装箱码头,船只正在进港运送货物。叶玉庭 记者 张大岗 摄
聚焦“双循环”,合肥招大引强成果丰硕。
前三季度,招商引资到位资金总量同比增长7.0%,其中外商直接投资28.45亿美元、同比增长4.1%。
蔚来中国总部、欧菲光光学光电产业园、泰禾卓海人工等重点项目相继签约落地……全市新签约重点项目828个,其中重点产业链项目486个,占全市新签约项目数的58.7%。
欧菲光光学光电产业园项目现场。
四
优环境——发展后劲不断集聚
对于一座城市而言,营商环境是核心竞争力,通过营商环境的“进”,才能带动经济运行的“稳”。9月1日,我市专项部署推进创优营商环境攻坚年行动,吹响“争创全国一流的营商环境”的号角。
更优营商环境的打造,吸引着更多企业主体落户。
前三季度,全市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16.54万户,月均增加1.84万户,实有市场主体总数109.42万户,同比增长14.3%。
其中9月份新增市场主体24154户,同比增长17.9%,增速创年内新高。9月份,制造业PMI为52.9%,连续7个月位于扩张区间,高于全国1.4个百分点。
随着机器发出“砰”、“砰”的响声,一台台高端集成灶正从合肥培恩电器有限公司的生产线上源源不断地下线。刘明俊杜刚记者宋炎骏摄
今年以来,一系列助企惠企政策的实施,助力企业效益逐步向好。前三季度,5.14万户企业享受失业保险返还5.47亿元,完成社保费降费107.1亿元。
另外,金融保障持续增强,更好服务实体经济。9月末,全市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17576.44亿元,同比增长16.7%;制造业新增贷款331.76亿元,同比增长27.3%。
五
惠民生——宜居宜业基础更实
稳就业,是“六稳”的基石。今年以来,稳就业成效显著。
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1.18万人,占全省20.1%,提前完成省政府下达目标任务。为3800户小微企业发放新增岗位补贴2089.6万元,为1004户企业发放一次性稳定就业补贴2.92亿元。
就业好,居民收入稳步增长。
前三季度,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324元,增长5.4%,比上半年加快1.3个百分点;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445元,增长6.3%,加快1.7个百分点。
10月20日,合肥市庐江县白湖镇裴岗社区杨海银家庭米面作坊里一派忙碌,村民们正在忙着加工、晾晒米面。左学长记者张大岗摄
财政收入为民生支出的增长提供强力保障,前三季度,财政收入1131.08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592.81亿元。财政民生支出708.13亿元,占财政支出比重超八成,达85.1%。民生支出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14.0%,卫生健康支出增长13.2%。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市今年的绿色发展措施有力,人居环境持续改善。
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全市生态投资由一季度下降14.4%转为增长15.3%。
全市PM2.5平均浓度32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4.9%;
PM10平均浓度53.3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8.5%;
空气质量优良率87.6%,同比上升20.1个百分点。
巢湖流域15个国考断面全部达标。南淝河由劣Ⅴ类好转为Ⅴ类,十五里河、派河水质为Ⅲ类,实现全面消劣。
俯瞰肥东县八斗镇南鲁水库周围。高德升记者郭如琦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