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北京10月27日电 国家卫生健康委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6月底,全国医院数量达到3.5万家,其中民营医院2.3万家。然而,民营医院的质量和发展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痛点和热点问题。今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令众多社会办医疗机构面临更加严峻的考验。进入后疫情时期,社会办医疗机构到底该如何走出困局?
来自非公医疗领域的多位专家近日在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2020年会圆桌论坛上就此问题进行了探讨。
海南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管理局副局长刘哲峰表示,非公医疗相比公立医疗,很大的特点就是对市场的嗅觉异常敏锐。以早在2013年就成立的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为例,其被赋予含金量极高的九条优惠政策支持,汇集了多家可以开展“特许医疗、特许研究、特许经营、特许国际医疗交流的”非公医院。国外获批但还未在国内获批上市的一些药物和器械,在先行区医院就可以率先使用。据了解,在相关政策的支持下,短短7年时间,乐城先行区进口特许药械品种首例突破100例,可用抗肿瘤新药、罕见病药达100种。
三博脑科集团董事长张阳站在一家非公立医疗机构管理者的角度表示,无论任何时候,社会办医疗机构为患者提供安全、高品质服务的本质不能变,并要让医院工作风险实现常态化管理,这样才能有能力抵御诸如新冠肺炎这样的重大公共卫生事件。
作为一家跨界企业,海尔医疗总裁倪小伟强调,涉足社会办医领域跟家电领域一样,一定要建立好自身的诚信度,任何时候都要把质量放在第一位,不断满足患者的需求。
“后疫情时期,社会办医疗机构更应该思考在公共卫生防控体系建设当中到底应充当怎样的角色?”宝石花医疗集团副总裁王旸指出,未来在疫情的影响下,伴随着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和对健康的重新认知,社会办医如何顺应这种变化?他强调,除了要解决最核心的人才问题,还要制定合理的盈利战略,但绝不是唯利,同时还要与区域内的公立医院和其他民营医院实现“共生”。
中信弘慈医疗集团总经理李蜀光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他表示,社会办医首先要做好规范化管理,同时要做好科学化和精细化运营,实现医院与其他不同地区及医院的协同发展。
如果说社会办医后疫情时期的破局需要自身做出更多改变和跳脱,那如何走出一条更快捷的发展之路,一些业内人士提出,借助互联网时代下强大的供应链也许是个不错的思路。
海尔医疗平台副总裁胡洲庆表示,随着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在医疗行业的渗透率也越来越高。在供应链方面,除了打通传统的医药、耗材、设备等产业链,还可以把行政后勤、第三方检验服务,甚至医院基建以及投融资服务都囊括进来,在更广义的供应链上为医院赋能,这样社会办医就可以在自身比较薄弱的环节进行借力。
复星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叶少生则说,目前医疗的互联网之路还相对严谨,如何更好地利用互联网赋能,进行场景模式的创新,甚至对未来医疗供应链进行颠覆性的改变,这是大家需要共同思考的问题。在社会办医领域,大家可以更充分地交流或者合作探索出更多的好模式。
作为医疗耗材专业供应商,驼人集团副总裁李东涛认为,在整个医疗供应链里,作为一家企业,要扮演好自身生产者角色。而作为社会办医疗机构,则也要顺应时代的变化,练好内功,做好医疗服务,并运用互联网建设一个好的“服务生态圈”。
上海利影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医信通平台创始人赵玉星介绍道,作为供应链服务商,公司一直致力于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通过互联网平台消除中间环节,把最好的设备和服务呈现给客户,其中就包括社会办医机构,最大程度降低整个流通领域的成本,同时,公司还可以在数据标准化、远程诊断服务、人力成本降低等方面为社会办医疗机构赋能。
曾在公立医院和民营医院均做过管理的上海国际医学中心副院长丁罡则把医院自身比作供应链。他认为,互联网极大方便了医院的诊疗环节,包括患者复诊和开药用药。与此同时,对于患者的院外管理和跟踪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丁罡透露,自己目前创立了一个肿瘤多学科精准联盟,该联盟旨在针对肿瘤患者C端的检测检验,以及医院医疗服务和商业保险,打包成一个供应链,通过互联网平台,把患者有效的大数据完整地收集起来,最后形成一个对于患者最为有利的诊疗服务标准,让更多的患者受益。(完)
【编辑:姜雨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