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量”的扩增到“质”的提升,量变之后又如何质变呢?
此时此刻,全国研招统考网上正式报名中,到10月31日22:00截止。在2020年创纪录的300多万考研大军身后,2021考研报名又到了最后几天的倒计时,你考不考、考什么?考“学硕”还是“专硕”?读研多年,之后作何打算?
其实,就在网报启动之前,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印发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方案(2020-2025)》,方案“管”的时间段与2021这一级攻读研究生的志愿和路径直接相关,对于有意硕博连读的考生尤其如此。
值得注意的是,在国家顶层设计中,从“大幅增加数量”到“专门安排比例”,基于专业学位硕士的专业学位博士“扩军”,释放出了明确而强烈的信号。那么,要搭上这趟招生快车,到底难不难?
【两种学位定位,搞研究还是重就业】
专业学位是什么?可以说,既熟悉又陌生,因为其在国内方兴未艾、线性上升还是最近几年的事。大学里,“学硕”与“专硕”其实是两种不同的研究生学位。所谓“学术学位”硕士生,属于传统意义上的硕士生,其学位导向本是继续攻读博士生、走科研之路。
而“专业学位”硕士生则以应用为方向、就业为导向进行培养,社会熟知的工商管理硕士(MBA)、公共管理硕士(MPA)等均是专业学位硕士。很显然,专业学位博士即“专博”,就是在专硕基础上更上一层楼。
先参考往年我国专业学位硕士的招生规模——工程专业学位占比最高,其次是工商管理,再次是临床医学;此外,教育、公共管理、法律、会计等热门的专业学位均榜上有名。
然而,相比于1920年哈佛大学在世界上率先设立教育博士专业学位,我国博士专业学位发展起步较晚,目前仅有6种:教育博士、兽医博士、临床医学博士、口腔医学博士、工程博士和中医博士。可以发现,这些都是“挂钩”着教卫民生、工程基建、制造强国等战略需求。
截至2019年,全国累计授予博士专业学位4.8万人。在上海,从师范院校到医科院校以及工科优势院校,这些博士生培养单位几乎都设有专业学位的博士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方案(2020-2025)》明确,在确保质量的基础上,以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工程类博士专业学位、教育博士专业学位为重点,增设一批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快速提升培养能力。
【比例大势所趋:专业化反超学术化】
在今年以来受疫情影响的背景下,国家大幅扩招研究生,本科毕业后继续深造成为就业之前的好方向。上海市教委数据显示,市属高校落实“扩招”政策,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总量增加了15%,扩招硕士生达3250人。
事实上,此轮大扩容中,大部分都是专业学位。《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方案(2020-2025)》量化目标在于:到2025年,以国家重大战略、关键领域和社会重大需求为重点,增设一批硕士、博士专业学位类别,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规模扩大到硕士研究生招生总规模的2/3左右,并大幅增加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数量。为了“转方式、调结构”,各学位授予单位的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增量主要用于专业学位,而且可将学术学位硕士生招生计划调整为专业学位硕士生招生计划。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了解到,约十年前的2009年,国内专业硕士占比仅15.9%,2017年首次超过学术硕士招生人数,到2018年专业硕士招生人数占比近58%。而《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到今年2020年,我国“专业学位硕士招生占比达到60%左右”。这一比重,比“十二五”所规划的要增加10%左右。“十四五”期间进一步递增,可谓大势所趋。
上海市学位办负责人表示,专硕招生规模的增长,符合当前我国对研究生培养结构布局,也满足我国经济发展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因此“专业”“学术”分类培养的社会认可度和影响力正逐步提升。在上海,两者比例2016年时就已经“对半开”,“专硕”后来居上,反超“学硕”。据了解,在国外一些国家,专业硕士的占比甚至可以高达70%以上。
“专业博士”尽管没有量化,但新方案明确:博士研究生招生计划向专业学位倾斜,每年常规增量专门安排一定比例用于博士专业学位发展;在科研经费博士专项计划中,探索招收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并逐步扩大规模。可见,即使博士生培养规模的总量不变,这个“蛋糕”的切法也是倾向于专业学位的。
【容易考容易读?“雷同”培养不可有】
那么,还有一个问题浮出水面。既然专业学位的硕博研究生如此“刚需”,那么眼下攻读专硕、专博是不是可以顺水推舟,而且顺风顺水——从入学到毕业,真的非常容易?
在考研读研的专业化取向上,“实用主义”的确流行。考上读上与理想专业对口的研究生,对于日后的择业就业而言,几乎相当于“半只脚”踏上了工作岗位。据中国教育在线发布的《2020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选择报考专业学位硕士的考生比例达到57%。考生倾向选择专业学位硕士的主要原因在于侧重实践能力培养,有助于取得学位之后的就业;第二原因则是考试难度低于学术学位硕士,应试竞争压力小。调查还显示,近八成的考生愿意从学硕调剂到专硕,考生对于专硕的接受程度较高。
但值得一提的是,学历层次越往上走,情况又会有所不同。去年,一份关于全国专业学位博士教育质量的调查报告表明,我国专业学位博士的研究生教育存在培养目标定位不清等问题,其中有43.1%的学生认为博士专业学位远不如或稍逊于学术学位。对于学位序列中的最高学位——博士,“重学术、轻专业”的思想无论在高校里还是社会中都是不算少数的存在。
于是,学术型和专业型的研究生教育出现“雷同”现象。有高校负责人坦言,有些学校在专业学位博士与学术型博士的培养方案上几乎没有什么差别,相同的教师资源、相同的授课内容以及相同的考核方式,培养目标不明确、专业特色不鲜明。
从“量”的扩增到“质”的提升,量变之后又如何质变呢?从海外学府比较成熟的专业博士培养体系来看,专业教育往往与职业资格接轨,一些职业领域将专业博士学位作为执业许可的前置条件。常见的如,做执业医师必须在经过认证的医学院获得医学领域专业博士学位;成为律师则必须在经过认证的法学院校获得法律领域专业博士学位。
对此,《方案》也给出了改革方向,“进一步创新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产教融合培养机制更加健全,专业学位与职业资格衔接更加紧密”“建成灵活规范、产教融合、优质高效、符合规律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体系”“完善专业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制度,将产教融合培养研究生成效纳入评估指标体系,并与专业学位授权点建设等支持政策相挂钩”。可以说,与行业专业结合、十分“专业”地培养专才,才是专业学位必须抓好的不可替代的含金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