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广州10月27日电 题:“针灸名家”许能贵:择一“针”爱一生
作者 王坚
广州中医药大学许能贵教授带领团队研发的“针刺治疗缺血性中风的理论创新与临床应用”项目在1月10日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获得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为中医药争得了难能可贵的一席。广州中医药大学奖励了他和团队100万元人民币,在抗疫之际,他和团队又把奖金捐还给学校,用于抗疫科研工作。近日,记者采访许能贵时,他表示,“知恩感恩,做事先做人”是他恪守一生的信条,也是他所钟爱的中医学之道。
异乡追梦 传承“针魂”
上世纪90年代,广东正值改革开放,广东的中医根基和文化土壤优渥,也有着浓厚的创新氛围。1998年,在针灸界崭露头角的安徽青年许能贵,为了攻读针灸推拿学博士学位,放弃在老家已有的成就和待遇,南下广东,师从岭南针灸名家靳瑞教授。
图为华南针灸研究中心团队。(资料图)许能贵 供图
在恩师的帮助和指引下,许能贵克服重重困难,一步步在广东扎下根来。许能贵大胆创新,带领团队以针刺治疗缺血性中风的有效性为突破口,首次创建了以“通督调神针刺法”为主体的缺血性中风偏瘫的分期治疗方案,实现了“缺血性中风偏瘫的残障率从国际通行的40%下降到17.9%”的巨大进步。
导师的学识和人格,对许能贵的科研与人生影响深远,他每当看到恩师的题字——“针魂”都激动不已,仿佛谆谆教导就在耳边:“先学会做人再学会做事”、“坚持一个方向,未来就有收获。”许能贵也以一言一行,影响着他的学生。
以身证道 创造奇迹
天有不测之风云,2015年1月1日,一辈子和中风打交道的许能贵因为劳累过度突然中风了。由于错失治疗黄金时间,他被神经学专家断定“绝大可能站不起来了”。但许能贵是个不服输的人,他不甘心就这样躺下,决心要“自己给自己建模、扎针”。
凭着顽强的意志,许能贵一方面坚持针刺治疗,一方面加强功能康复,日日扎针,天天巩固,自己扎、学生扎、夫人扎,仅仅一只手臂就扎下了成千上万针,最终,在四个月后,他就从病床重新回到工作岗位。他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证明了针灸治疗中风的独特优势。
“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许能贵“爱”针灸,针灸也回馈了对他的爱。这次经历让他对中风病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让他“把针灸发扬光大”的信念愈发坚定。
守正创新 开拓传奇
在许能贵看来,发展中医药,不仅仅是一项养家糊口的职业,更是一项为国为民的事业,让针灸走向现代化、科学化是他的梦想。他利用现代医学实验仪器探究针灸作用机理,为推进针灸现代化、国际化提供依据,努力探索针灸治疗中风的新思路和新针法。为了让科研成果更好地落地,许能贵着手筹建华南针灸研究中心。
“稳定一头,放开一片”,这是许能贵的管理理念,他以人格魅力与专业水平集结国内外顶尖人才,以领导者的胸怀鼓励团队创新,一步一步将原本一穷二白的华南针灸研究中心发展成全国最好的针灸神经生物学实验室。
一颗初心,一枚银针,穷极一生追一梦。为了一句“针灸能治疗中风”,许能贵花了一辈子的功夫。因为些许中风后遗症,他现在的步子略微有些趔趄,但丝毫不影响他前进的步伐。他目前有三个愿望:第一个,是把华南针灸研究中心建成国家重点实验室;第二个,是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与传统针灸研究相结合,朝着针灸现代化、国际化、标准化创新研究方向努力;第三个,是培养中医针灸人才,使针灸事业后继有人。
针灸学是中医学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许能贵正努力让这颗明珠向世界发出耀眼的光芒。(完)
【编辑:陈海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