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国网山东电力:服务黄河滩区迁建 保障迁区美好生活

2020-10-27新闻19

菏泽市黄河滩区,是困扰滩区居民的一道难题,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的“短板地区”,更是脱贫攻坚的“坚中之坚”。山东省聚焦“4个2”深度贫困地区,在黄河滩区实施迁建工程,帮助滩区居民拔穷根。菏泽市是滩区迁建的主战场。

国网鄄城县供电公司根据黄河滩区居民迁建实际,规划投资6235万元致力于建设黄河滩区坚强电网,大幅提升供电能力,保障滩区居民在安居与乐业、搬迁与脱贫中享受优质便利的电力服务,拥有可靠充足的电力支撑。截至目前,首批迁建安置村民按照排号顺序,已统一“选房”,准备乔迁新居。

又爱又恨的黄河滩

“黄河宁,天下平”。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孕育了中华大地古老文明的同时,又被叫作“华夏之忧患”,以“善淤、善决,善徙”而著称。

1855年黄河决口改道形成的东营市垦利县境内的黄河入海口。

流经53万平方公里黄土高原的黄河,河床被日积月累的泥沙不断抬高。每当洪水来临,都会给下游带来极大威胁。

菏泽市鄄城县防洪堤坝,黄河河床高出河道两边田地5-8米。

黄河在鲁奔流千里,滩区百姓困苦百年。

黄河山东段长628公里,洪水和泥沙吞没了农田和城镇,留下了大片碱地沙荒,形成了1702平方公里的滩区。60万群众居住其间,因洪致贫年复一年。

黄河变迁史上的六次大改道。据记载,自公元前602年至1938年的2540年中,黄河下游总计决溢1590多次。波及范围北达天津,南抵苏皖,包括今天的黄淮海平原,纵横25万平方公里。

不屈不挠的滩区人

饱受黄河之苦的滩区人,祖祖辈辈与“滩区八难”为伴——灌溉难,吃水难,用电难,出行难,上学难,就医难,安居难,娶亲难。

因为穷,因为要逃大水,滩区农户的院墙大多是用秫秸和木棍搭起来的篱笆,很少有砖头砌起来的围墙。

最难的还是有个安稳的家。

洪水来时,房子像被切豆腐一样往河里掉。

被洪水吞噬的村落。

黄河沙大,水退沙不退,滩面越淤越高,为防水淹,滩区居民必须在建房前垫起几米到十几米高的避水房台。

房台被世世代代的人们一次又一次加固垫高,就像一座又一座孤岛。

一辈子不停地“拉土垫台、拆房建房”成为滩区人的普遍记忆。据了解,滩区居民平均每户建房4-5次,最多的竟达到9次,许多人因此陷入“三年攒钱、三年垫台、三年盖房、三年还账”的苦难循环。

滩区内许多“水、电、路、学、医”等公共设施屡遭水患损毁,难以为继,十分滞后。

安居,似乎成为滩区群众百余年来一个“难以企及”的梦。

誓要拿下的硬骨头

立下愚公志,誓啃硬骨头。

新中国成立后,黄河滩区陆续实施了就地就近筑村台迁建、外迁安置、防洪撤离道路建设等工程。2015年,通过两期黄河滩区居民迁建试点,外迁安置东平、鄄城等4个县1.3万人。

鄄城县黄河滩区居民迁建外迁启动仪式现场。

为村民在滩外建设的部分社区,竟然出现了大量空置的情况。是房子不好吗?不是。很多村民说,那里离自己种地的地方远,滩内水多地肥,更希望住在滩内。

山东省委、省政府统筹规划,把黄河滩区居民迁建这一民生工程作为脱贫攻坚重点任务。2017年全面启动实施一场志在破解世纪难题的“大迁建”,决心到2020年高标准、高质量完成迁建任务。

图解《山东省黄河滩区居民迁建规划》,给60万滩区群众一个“稳稳的家”。

专业部门对滩区水资源、土地资源、生态环境进行了综合分析和反复论证,得出了最优解决方案——在原村落周边建一个包括住房、医院、商店的“村台社区”,熟悉的乡亲们依然住在一起,完全不用搬到陌生的地方。

建设大村台,一来有效抵御洪水侵袭,二来摆脱年年需加固房台的困境,三来仍可以享受滩内方便的种植,同时大大改善了村民的生活条件。

如何筑建村台?

抽沙筑台,这个凝聚了滩区人民智慧的方式被发展壮大,更好更广泛地应用于服务滩区迁建。

“一碗黄河水半碗沙”,滩区最不缺的就是沙子。图为传统的柴油机抽沙淤台场景。

时间紧,任务重。然而传统的柴油机抽沙效率低、成本高、污染大。电,成为抽沙筑台的最优选择。

为保障滩区抽沙淤筑用电,2018年初国网菏泽供电公司用最短时间完成变电站增容改造,架设7条10千伏线路,紧急调拨35千伏车载变电站驻守重点地段。

充足可靠的供电,为构建滩区新家的梦想注入了动力。

2018年12月4日,山东境内单塔最高、塔重最大、跨越最长的10千伏线路——菏泽市东明县跨越黄河10千伏润农线正式通电,标志着山东西南部黄河滩区7个行政村5.8万亩土地灌溉用电全部解决,受惠群众1.3万人。

相较于柴油机每立方米2.3元的抽沙成本,通电后降到了每立方米0.8元,一个村台就能节省600万元。更重要的是施工效率提升了3倍左右且更为环保。

在黄河中作业的抽沙船。

日思夜想的新家园

“从2016年底这里开始建新村台,我每天都到村台上转一圈,看着工人们用那个喝泥虎(虹吸管)从黄河里吸泥沙灌坑,完了用机器沉降地面,然后丈量房址,铺抓地虎(地基),眼看着村台一天天建起来,越看越爱看,就想着早日搬进新家。”

鄄城县刘海臣、姜玉莲夫妇在家中接受采访,诉说自己家曲折的建房经历。

“俺打小在黄河边长大,见惯了黄河水患,真没法过安稳日子。黄河一上水我就睡不着觉。现在,新房子又干净又漂亮,马路那个宽敞,大车小车都能开;水、电、太阳能都给装上了,让人看着就舒服。俺是终于能放心睡个大头觉了。”

“天地图”卫星见证下的鄄城县三合村变迁。

百年安居梦,一朝终得圆。

经过三年的规划建设,2020年9月20日,位于黄河滩区的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旧城镇六合社区(三合村村台)、七街村台、大邢庄村台和安庄村台全部投入使用。

俯瞰鄄城县三合村旧村落和新村台,远处蜿蜒的飘带就是黄河。

首批迁建安置村民按照排号顺序,统一“选房”,准备乔迁新居。

刘海臣、姜玉莲夫妇在里面选房子,儿子和儿媳妇在外面翘首期盼,最终老两口把决定权留给了这对小夫妻。

终别“九曲黄河万里沙”,人人脸上的笑容,是对“安居”一词最好的解读。

摁手印儿,领新房,说不尽的是欢喜。

现在刘海臣、姜玉莲夫妇和儿子刘存海张罗着打扫新房子、为新房子定制新家具,憧憬着以后美好的新生活。

据了解,像刘海臣、姜玉莲夫妇这样的滩区群众,在鄄城黄河滩区还有17771人。现在他们有的忙着给自家定制新家具,有的忙着对新房子进一步装修,有的已经开始搬入新家。

2020年10月17日,国网鄄城县供电公司工作人员帮助贫困户郭海聚搬家。

红红火火的好日子

走进鄄城县三合村,整齐划一的街道、错落有致的绿化,抬头便见毫无遮挡、不再被电线分割的蓝天白云。国网鄄城县供电公司对所有电力线路采用地埋电缆的方式敷设,有效美化村台环境、提高安全水平。

实现安居梦、奔向小康路,打赢脱贫攻坚,让滩区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从新住处走到自家田地,最近的几十米,最远的也不超二里路,住着自己的房,守着自家的地,用电、上网、上街样样都不差。

供电公司工作人员安装调试箱变智能检测终端。

国网鄄城县供电公司对三合村村台进行“智慧化”电力设施建设,建成了全省第一个“智慧村台”。

“智慧村台”云平台系统。

通过安装4类智能监测终端,实时采集数据上传至云平台自动开展分析研判。

云平台以大数据为支撑下发“主动运维”工单,超前发现并实时处理设备隐患;通过3D模型精准显示故障停电地点和类型,下发“主动抢修”工单,减少故障排查和抢修准备时间,恢复供电时间由平均71.2分钟降至30分钟以内;还可以自动发送短信实时告知停电和来电信息,村民停电感知明显降低,幸福指数大幅提升。

在三合村村台社区服务中心旁边设置的“彩虹驿站”。

村台上设置了“彩虹驿站”,坚持“一站全办”服务理念,实现密集布点“网格化”、实时在线“零延时”、主动上门“保姆式”服务,架起党联系群众的“连心桥”,提升村民电力获得感和满意度。

“彩虹驿站”服务队员向用户推广“e充电”App,指导客户安全正确使用充电设备。

此外还配建了直流和交流充电桩,村民可以通过e充电App实时查看充电程度和充电服务价格,根据充电需求合理规划充电时间。

自由畅想的新未来

按照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国家战略规划,百年滩区正跨入崭新天地。

你好黄河滩,你好,充满美好希望的明天。

据介绍,大规模滩区迁建完成后,未来3000余平方公里的广袤滩区将建设成为一条集生态农业、文化旅游和水资源综合利用于一体的生态长廊,将更好地“维护黄河健康生命、促进流域人水和谐”。

我要搬新家了,我要去新的学校上学了!

告别三年筑台、三年盖房、三年还账“三三宿命”的黄河滩区人,即将阔步迈上生产美产业强、生态美环境优、生活美家园好的“三生三美”美丽宜居乡村的康庄大道。

#洪灾#黄河滩区#滩区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