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辨不完的忠和奸,说不完杨家将满门的报国心
说起老百姓耳熟能详的故事,那杨家将的故事必定是榜上有名的。相传杨家将的第一代英雄杨业杨老令公,那可是赫赫有名,一代名将。他忠心耿耿为大宋王朝镇守边关,抗击契丹,却遭大奸臣潘仁美陷害,结果兵败被围,身陷绝境最终誓死不降而撞死在李陵碑下。因此,他在国人心目中就是“忠”的化身。
少年杨家将 剧照
但是翻开史书,我们却发现,这个舞台上赤胆忠心的大英雄,竟然是降将出身,还曾四次改名,那这是怎么回事呢?一、割据麟州——杨崇贵
说起杨业,我们还得从其父亲杨信说起。这位杨信在大文豪司马光的《资治通鉴》里可是被称之为“土豪”的人物。当然,这个“土豪”可不是现在的土豪的意思。
少年杨家将 剧照
杨信可以说是生不逢时,却也生正逢时。杨信恰恰生活在我国历史上最最混乱的时代——五代十国时期。五代十国是怎么回事呢?大多数小伙伴只是曾有耳闻,但不知道其具体。
五代十国地图
从公元907年朱温篡唐建梁开始,直到公元960年赵匡胤建宋,这短短的54年间中原王朝如走马灯一样更换了五代,也就是常说的“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代时期的统治区域是在今天黄河中下游地区,与此同时在南方又有九个小的国家,分别是“前蜀、后蜀、南汉、南平、吴、吴越、闽、楚”,在北方还有一个割据政权后汉,并称为十国。
五代十国时期确实是乱,可杨业的父亲杨信是一位乱世英雄,带领家族占领麟州,自立为刺史。“麟州土豪杨信,自为刺史”——《资治通鉴》
但为了得到一封正式的刺史委任状,他不得不投靠依附在中原刚刚称帝的后汉皇帝刘知远。在五代十国时期有个潜规则,如果地方豪强要依附投靠,必须要送出子弟为质。为得到刘知远的信任,杨信一咬牙将自己的大儿子杨崇贵送了出去,这才得到梦寐以求的正式的刺史委任状。
这个被后汉皇帝刘知远送到堂弟刘崇手下当亲兵的杨崇贵,就是日后的杨老令公杨业。二、后汉之变——杨重贵
可惜后汉皇帝刘知远是个命薄福薄之人,称帝次年就病死了,他这一死后汉大乱,后汉大将郭威乘机推翻后汉,建立后周。
作为刘知远堂弟的刘崇一听宗国都灭了,于是也自立为帝,虽然是继续打着后汉的旗号,但是历史上称他为北汉,只是十国里的一个小国。地盘小、人口少的刘崇害怕后周打过来将他灭掉,病急乱投医的他居然投靠了中原王朝的死敌契丹,向契丹人称臣称子,目的是换取契丹的军事支持。
契丹军队
这下可惹急了杨业的父亲杨信了,杨信和契丹可是死敌,一直在抢地盘。于是也顾不得在北汉的大儿子杨崇贵了,在麟州拉起了后周的旗号,这样以来父子二人就各在敌国了。
此时还在北汉的杨业,可就前途未卜、处境堪忧了。
杨业 少年杨家将剧照
可最终刘崇并未杀杨业。一来刘崇投靠契丹也并非心甘情愿,如果不是宗国突然被灭了,现在还在和契丹抢地盘呢。二来杨业本身也深得刘崇喜爱,他舍不得杀杨业。当然最重要的是杨业父亲杨信所据麟州地势天险,如果杀掉杨业,杨信必定引后周之兵到麟州伺机攻打北汉,这是刘崇不想看到的。
少年杨家将 剧照
杨信其实也是对刘崇心中所想有所揣测,所以才做出看似置长子性命于不顾的决定,当然杨业也是理解父亲杨信的,他知道父亲为保宗族于乱世中有一片立足之地,他完全懂得父亲的一番苦心。
但是他也明白刘崇对自己的不杀之恩,对自己的知遇之恩,对刘崇心怀感激,对北汉更加忠心耿耿。
刘崇既然已经称帝,为避讳杨业第一次改名,从杨崇贵到杨重贵。三、节度使——刘重贵/刘继业
这第二次、第三次改名全都是北汉皇帝刘崇笼络人心之举,当然也不排除是真的对杨业喜欢。
时隔杨业自己改名没多久,北汉皇帝刘崇为拉拢人心,为向杨业远在麟州的父亲杨信示好,赐杨业为宗姓——刘。于是杨业第二次改名为刘重贵。
再没过多久,北汉皇帝刘崇开始收杨业为养孙,赐杨业名为刘继业,这是杨业第三次改名。
杨业在北汉兢兢业业,尽心尽力,但尽忠不能尽孝,他的父亲杨信直到临死,杨业都未能回麟州。杨业埋头苦干,一步步从最早的禁军军校,然后做到方面大将,最后做到节度使。这也是当时和后人称杨业为杨令公的原因,因为五代十国时期的节度使,都加封中书令的荣衔。
少年杨家将剧照
杨业在北汉整整29年,北汉存在了29年,杨业就为北汉服务了29年。人生29年,杨业为报答刘崇的不杀之恩与知遇之恩,舍生忘死的去为北汉服务,一直镇守边疆。但是偏偏命运弄人,一场北汉与宋之间的血战,再一次改变了杨业的轨迹。四、因忠而降——终为杨业
公元960年,赵匡胤趁着五代最后一代皇帝,后周的世宗柴荣病逝,发动了著名的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建立了宋朝。这也象征着五代的结束,预示着十国的终结。
赵匡胤 黄袍加身
赵匡胤开始了自己的一统天下之路,当时背靠契丹,平倚黄河,拥有十二州土地的北汉在雄才大略的赵匡胤看来简直是如鲠在喉。公元969年,赵匡胤亲自率领十多万精兵强将攻打太原,一路上势如破竹,直到攻至太原城下才开始举步维艰起来。
赵匡胤 御驾亲征
要知道当时的宋军可与后来的不同,不仅有着骁悍的战斗力,更是纪律严明,可就在皇帝赵匡胤亲自督战的情况下仍是久攻不下,这是什么原因呢?
原因有二:原因之一就是当时的太原城据记载“城周四十里,东西二十里,南北八里又二百三十二步”
太原古城
横跨汾水,仅仅城门就有24座之多,非常之险要,可以说是固若金汤。原因之二,当时镇守太原的正是北汉顶梁柱大将杨业。最后赵匡胤就连毒计——水灌太原,都使出来了,可早有准备的杨业不仅没让赵匡胤得逞,若非赵匡胤亲卫大将党进相救,差点就一刀杀了赵匡胤。赵匡胤只得班师回朝。
十年后,宋太宗亲率20万大军,再次进攻北汉,守城主将仍然是杨业。在宋军兵临城下时杨业第一件事不是准备迎战,而是做了一个惊人的举动,他先于宋军去劝降当时的皇帝刘继元。当然杨业不是贪生怕死之辈,也非卖主求荣之徒,他之所以劝降刘继业无非是为了保全太原军民之性命,但刘继业拒绝了,他坚信太原城固若金汤。
宋太宗 赵光义剧照
之后,杨业指挥北汉将士与宋军苦战,杀的是可谓是尸与城平。此时的宋军在听闻北汉援军契丹被阻,加上宋太宗阵前亲自督战,在近20万宋军舍身忘死攻陷一块城墙,吓得北汉皇帝刘继元投降。
听到皇帝投降的消息后,杨业可谓是心如刀绞,但还是继续指挥手下士兵死战,直到宋太宗将北汉皇帝刘继元的劝降信交到杨业手上后,就跪在城门上向着一同坚守的北汉军民拜了三拜,然后转向北汉宫阙方向拜了三拜,痛苦良久,然后解甲放刀。
归降后,宋太宗让其从刘姓改回杨姓,去“继”字体,斩去与北汉的关系,自此第四次改名,终为杨业。总结
回顾杨业杨令公这一生可以说是非常不容易,十几岁作为质子离开麟州到刘崇手下卖力,给北汉卖命29年。从方面大将一直做到节度使一直为北汉卖命守城,又是抵御后周军队,又是宋朝军队,先抵御宋太祖后抵御宋太宗,甚至于最后为镇守边疆而战死,戎马一生。虽为降将,却是因忠而降,当真是赤胆忠心的大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