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潘宗周:民国古籍收藏大王,复旦教授将其所藏全数无偿捐赠给国家

2020-10-27新闻13

晚清民初时,由于辛亥带来的剧烈,未代贵族为了保证其奢侈生活不变,就开始变卖各种珍奇古物,特别古籍在他们眼中更是无用之物。民国时期的收藏家们便占尽天时地利,新的藏家如雨后春笋地涌现。

古籍名家,收藏大王

说到藏书名家,潘宗周就比较特别的一个,至于潘是如何特别,后面叙述,潘宗周出生于广东南海,与康有为是同乡,直到1919年时52岁到上海学生意。

在上海的租界里当跑街,凭着灵活的头脑,又懂得“洋泾浜英语”。不久当上洋买办,后来经商成为巨富,又当了上海工部局总办。

他居沪20年,有藏书癖,尤其喜好宋元古版,一般明清刻本都不屑一顾。每遇善本,重值不吝,福州路上的书商知其所好,常在包袱装满旧书登门求售。由于他财大气粗,很快成国内屈指可数的宋版大户之一。

10万两购一套书

有“皇二子”之称的袁世凯小儿子袁克文。此人于其父在世时,爱好藏书而且所藏之书均为罕见绝版,日斥万金在所不惜。

然而好景不长,袁世凯死后,袁克文以出售藏品解窘。潘宗周花费巨资才将大部分藏书差不多都收归其名下。

尤其《礼记正义》、《公羊经传解诂》二书。宋刻《礼记正义》被史家称“海内第一孤本”,系宋刻中极品。

当时仅宋刻《礼记正义》就花费10万两纹银。其实《礼记正义》等也是当时日本人抢购的目标,不过袁克文还是有爱国心的,潘宗周就抢先日本购得。

同时,潘宗周把自己的藏书楼起名为“宝礼堂”,该书成为“宝礼堂”的镇堂之宝。

爱国教授,全数捐献国家

潘宗周由于晚年无力应付藏品,后来交由其子潘世兹打理。潘世兹于1933年留学于英国剑桥大学并获得历史学硕士,回国后成为圣约翰大学最后一任校长和复旦大学外语系教授。

抗日战争期间,为免古籍受战火焚毁,潘世兹联系到了一艘上海前往香港的英国军舰,将其父所藏宋元版辗转将藏书运抵香港,存入银行保险库。曾先后将部分藏书捐献给香港岭南大学图书馆。

1939年潘宗周将“宝礼堂”藏书传于潘世兹。美国人曾开价50万美元购买,但潘教授爱国心切,不为所动。倘若此国宝流失海外,将是中华民族文化上的巨大损失。

潘教授说:“这些国宝本来就属于国家,我不能为了金钱而出卖祖国文化。这些书献给国家,才能得到更好地保存,同时发挥它们更大的作用。”

解放后将上海的豪华别墅捐给国家,自己却移居到普通的花园洋房底层。

几年后,他主动将这批古籍运回上海,捐赠北京图书馆收藏,获得嘉奖。后来再将全部古籍捐献国家,藏于北京图书馆。潘老的保护国家文化的无私精神,一时间在学术界传为佳话。

在特殊年代受到不公平待遇,后来重获自由后,妻儿都移居国外,晚年十分孤独。中风后只能靠保姆照料。著名藏书家。直到1992年驾鹤西去。

#袁世凯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