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中国空间站拒绝美国:这次你们真的不太行

2020-10-27新闻32

“系统提醒,中国拒绝了您的好友请求。”

今天(26日),一则“中国空间站将美国拒之门外”的消息在微博传开。

有网友看后调侃称,此举“扬眉吐气”,报了当年“中国申请加入国际空间站被美国拒绝”的仇,让你当初“爱答不理”,现在的我“高攀不起”。

甚至有人在评论区对起了对子,还挺押韵。

其实呢,这则新闻并不“新”,也不是网友猜测的为了“解气”而不合作,实际上,是因为美国团队参与申报的项目在科学价值和技术层面没达标。

是的,真相就是如此简单。拒绝你,是因为这次你真的不行。

去年6月,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与联合国外空司就联合对外公布,来自17个国家、23个实体的9个项目成功入选中国空间站第一批科学实验项目,这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首次通过联合国进行的大规模国际合作。

彼时,被问及“选项目时有没有排斥来自美国的项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直言:“我们没有排斥任何国家,也没有限定任何范围,有美国团队参与申报的项目。从科学价值和技术考量来讲,美国的项目没达到要求的标准。”

另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林西强介绍,我国空间站选项目,是有一套严格遴选标准的。

首先,要符合联合国和平利用外太空基本原则。

第二,项目的科学意义要突出,能够大幅带动相关科学技术领域进展,或能有效促进项目申请国家的航天科学技术发展和科研能力提升。

第三,技术方案要合理可行,具有良好的工程可实施性,不对空间站构成威胁。

最后,能够自行承担项目研发经费。

所以,每一个入选的项目都得完全符合上述要求,才能搭上中国空间站的车。

要知道,中国的空间站不仅不会无理由拒绝项目申请,还非常欢迎与包括美方在内的所有国家进行航天合作,其中,尤其鼓励发展中国家加入这趟“太空之旅”。

早在2016年3月,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就与联合国外空司签署了《利用中国空间站开展国际合作谅解备忘录》,商定利用中国空间站为各国提供科学实验机会,并在未来为他国航天员或载荷专家提供在轨飞行机会。

在谈及中美航天领域合作前景时,林西强重申,中国愿意与世界上所有以和平利用外层空间为目的的国家和地区,在载人航天领域开展合作与交流。

“遗憾的是,美国国会出台的有关法案禁止美方在航天领域与我开展合作,严重阻碍了中美航天交流合作的正常发展。只要美方取消不具建设性的法案,中美在载人航天领域是有广阔的合作前景的。”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空间站将为项目申请方提供免费的上行发射和空间站运行机会,以及测控、回收等保障性服务支持,研发经费则需要由项目申请方自行承担。

中国投入这么多人力、财力建设的空间站,让别国用咱们的地方上天做实验,还不收钱,瞧瞧这胸怀。

对此,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解释称,这是一种互利的合作,成果可以共享。科学研究很多都是面向重要的科学问题,不是面向商业的目的。有一个欧洲团队提出研究肿瘤细胞在太空环境下生长的机制,这关系到人类健康。

中国空间站宣传片

这一对比,又让人想起了“中国曾被国际空间站拒之门外”的传闻。

据央视《面对面》节目报道,上世纪90年代,以美国、俄罗斯为首,包括加拿大、日本、巴西和欧空局等共16个国家参与研制国际空间站。在筹划建设时,中国曾经申请加入,但被拒绝。

这件事,一度成了很多国人的心结。

回忆起当年,周建平称,中国是非常愿意参与国际合作的,但在航天技术方面,美国这样的国家,对中国采取的是不允许合作。那个时候,中国的航天技术和现在比还是有较大差距的。在国际合作中,有实力才有话语权。

但“被拒绝加入国际空间站”一事到底是否存在,仍有疑议。

2017年,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天宫二号总设计师朱枞鹏在参加央视《开讲啦》节目时,被问及“国际空间站是否拒绝过中国加入”时,明确给出了“没有”的答案。

据朱枞鹏介绍,我国不仅没有被拒绝过,实际上也没有申请过,我国载人航天始终坚持独立自主,制定了三步走的战略,要建设中国人自己的空间站。

这个三步走,目前已经实现了两步。

第一步实现航天员天地往返,神舟一号至六号已实现;

第二步全面突破发展空间站的核心技术,如航天员出舱行走、空间交会对接、空间实验室、货运补给、多人中长期生存,天宫二号和神舟十一号、天舟一号圆满完成;

第三步,也就是终极目标,建立大规模长期载人驻留的空间站。

目前,中国空间站研制建设工作正在有序开展,计划于2022年前后建成并投入使用。

中国空间站宣传片

今年5月,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搭载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在我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首飞任务取得圆满成功,为我国空间站在轨建造任务奠定了重要基础。

预计从2021年到2022年,我国拟通过11次飞行任务,完成中国空间站的在轨建造;之后将高密度实施飞行任务,航天员将长期在轨驻留,还将开展更大规模的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

可以预见的是,如果国际空间站不延长使用寿命,很可能在2024年退役。也就是说,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中国空间站可能是世界上唯一的空间站。

无论如何,中国载人航天始终以开放的姿态开展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欢迎各国加入中国载人航天合作的“朋友圈”。

来源:观察者网收藏

彼时,被问及“选项目时有没有排斥来自美国的项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直言:“我们没有排斥任何国家,也没有限定任何范围,有美国团队参与申报的项目。从科学价值和技术考量来讲,美国的项目没达到要求的标准。”

另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林西强介绍,我国空间站选项目,是有一套严格遴选标准的。

首先,要符合联合国和平利用外太空基本原则。

第二,项目的科学意义要突出,能够大幅带动相关科学技术领域进展,或能有效促进项目申请国家的航天科学技术发展和科研能力提升。

第三,技术方案要合理可行,具有良好的工程可实施性,不对空间站构成威胁。

最后,能够自行承担项目研发经费。

所以,每一个入选的项目都得完全符合上述要求,才能搭上中国空间站的车。

要知道,中国的空间站不仅不会无理由拒绝项目申请,还非常欢迎与包括美方在内的所有国家进行航天合作,其中,尤其鼓励发展中国家加入这趟“太空之旅”。

早在2016年3月,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就与联合国外空司签署了《利用中国空间站开展国际合作谅解备忘录》,商定利用中国空间站为各国提供科学实验机会,并在未来为他国航天员或载荷专家提供在轨飞行机会。

在谈及中美航天领域合作前景时,林西强重申,中国愿意与世界上所有以和平利用外层空间为目的的国家和地区,在载人航天领域开展合作与交流。

“遗憾的是,美国国会出台的有关法案禁止美方在航天领域与我开展合作,严重阻碍了中美航天交流合作的正常发展。只要美方取消不具建设性的法案,中美在载人航天领域是有广阔的合作前景的。”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空间站将为项目申请方提供免费的上行发射和空间站运行机会,以及测控、回收等保障性服务支持,研发经费则需要由项目申请方自行承担。

中国投入这么多人力、财力建设的空间站,让别国用咱们的地方上天做实验,还不收钱,瞧瞧这胸怀。

对此,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解释称,这是一种互利的合作,成果可以共享。科学研究很多都是面向重要的科学问题,不是面向商业的目的。有一个欧洲团队提出研究肿瘤细胞在太空环境下生长的机制,这关系到人类健康。

中国空间站宣传片

这一对比,又让人想起了“中国曾被国际空间站拒之门外”的传闻。

据央视《面对面》节目报道,上世纪90年代,以美国、俄罗斯为首,包括加拿大、日本、巴西和欧空局等共16个国家参与研制国际空间站。在筹划建设时,中国曾经申请加入,但被拒绝。

这件事,一度成了很多国人的心结。

回忆起当年,周建平称,中国是非常愿意参与国际合作的,但在航天技术方面,美国这样的国家,对中国采取的是不允许合作。那个时候,中国的航天技术和现在比还是有较大差距的。在国际合作中,有实力才有话语权。

但“被拒绝加入国际空间站”一事到底是否存在,仍有疑议。

2017年,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天宫二号总设计师朱枞鹏在参加央视《开讲啦》节目时,被问及“国际空间站是否拒绝过中国加入”时,明确给出了“没有”的答案。

据朱枞鹏介绍,我国不仅没有被拒绝过,实际上也没有申请过,我国载人航天始终坚持独立自主,制定了三步走的战略,要建设中国人自己的空间站。

这个三步走,目前已经实现了两步。

第一步实现航天员天地往返,神舟一号至六号已实现;

第二步全面突破发展空间站的核心技术,如航天员出舱行走、空间交会对接、空间实验室、货运补给、多人中长期生存,天宫二号和神舟十一号、天舟一号圆满完成;

第三步,也就是终极目标,建立大规模长期载人驻留的空间站。

目前,中国空间站研制建设工作正在有序开展,计划于2022年前后建成并投入使用。

中国空间站宣传片

今年5月,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搭载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在我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首飞任务取得圆满成功,为我国空间站在轨建造任务奠定了重要基础。

预计从2021年到2022年,我国拟通过11次飞行任务,完成中国空间站的在轨建造;之后将高密度实施飞行任务,航天员将长期在轨驻留,还将开展更大规模的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

可以预见的是,如果国际空间站不延长使用寿命,很可能在2024年退役。也就是说,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中国空间站可能是世界上唯一的空间站。

无论如何,中国载人航天始终以开放的姿态开展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欢迎各国加入中国载人航天合作的“朋友圈”。

来源:观察者网

#国际局势#美国#空间站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