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27 07:25:32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最班组”拍摄手记④】上人工岛,追踪码头“卫士”
自“最班组”全国短视频大赛第二季启动以来,拍摄对象的选择让我们这个拍摄团队颇费脑筋。我们选择的原则是:既能代表冀东油田的工作特点又能出彩的班组。经过大家的分析和对比,最终选取了志达公司码头与海上运输管理中心南堡1号人工岛码头班。
为了拍出最精彩的画面,我们特意精心编制了《最班组拍摄计划书》,里面细到了站位、走位和脸部、手部特写及采访细节。但当我们信心满满地去拍摄时,才感到现实远比设想“残酷”。
摄像师在拍摄码头班员工的脚步特写。
原本计划9月13日去南堡1号人工岛码头拍摄,但因涌浪大,海上一连4天限航,这让我们每天都在焦虑中度过。这也让我们更深刻理解了海上驻岛员工轮休回家因限航而无法下岛的心情。同时也深深体会到码头工作的重要性。
在等待了4天后,9月17日,终于等到了海上风平浪静的时候。海上无风三尺浪,虽说风平浪静,但风力依旧有4级多,室外“呼呼”的风声严重干扰了同期声录制。这让我们不得不把室外的采访搬到室内,也最终影响了拍摄内容的精彩程度。
码头班班长王金龙介绍说,其实码头班员工每天的劳动强度并不是很大,但肩上担负的安全责任很大。既要保证上下岛员工的安全出行,又要发挥码头的最大作用,最大限度地保障海上油气生产运输。所以他们在码头上的工作就是不停地来回走,从栈桥的这端走到那端,不停地带缆、解缆。
为了拍摄码头班员工不停“走”的特写,我们的摄像师干脆趴到了地上,对着员工的脚步一阵拍。一遍不行再来一遍,结果让当天当班的码头班员工步数多出了几千步。
码头班员工带缆、解缆讲究“稳准快”,他们动作娴熟,让我们几次抓拍都拍虚了。没办法,只好等待船舶再靠岸或离岸时重拍,这一等就是整整一上午。
席地而坐就餐的码头班员工。
在用无人机进行航拍时,遇到了一点小麻烦。早晨还风平浪静的海面刮起了风,而且越刮越大,好在我们的“悟2”机型属于“重量级”,能抗5级风,总算顺利完成了航拍任务。
在拍摄过程中,我们了解到,春节期间,一名家住湖北的南堡3号人工岛码头班员工,在得知家乡疫情严重封城后,情绪出现波动,因担心家人提出要下岛返乡。班长张武善了解到这一情况后,想方设法安抚其情绪,并及时拨打该员工家属的电话,与家属一起做这名员工的思想工作。最终这名员工安心留下来,并在以后的工作中表现良好。于是,我们改变拍摄计划,决定拍摄张武善。
此刻,张武善正在3号人工岛上,通过码头调度的协调,张武善乘坐15时的交通艇赶到了南堡1号人工岛,我们也最终如愿以偿地完成了对他的拍摄。
冀东油田南堡1号人工岛。
9月17日的一天拍摄结束后,我们连夜整理拍摄素材发现,有几个重点镜头没拍好,需要补拍。
申报上岛计划、领导审批签字盖章、提交计划……9月19日,我们再次踏上南堡1号人工岛。当天是周六,风和日丽,又是一个拍摄的好天气。总结了上次的经验,我们顺利完成了拍摄计划,顺便又多拍了码头班员工在码头吃饭的镜头。
通过这次拍摄,我们有几点深刻感悟:一是平日里不起眼的一项工作,深挖细嚼,你也能找到闪光点;二是要用3分钟的时间承载起新冠肺炎疫情下的家国情怀,实属不易。我们只能用最平凡朴实的镜头反映我们平凡的石油员工,坚守岗位就是对武汉乃至全国疫情防控的最好贡献;三是更加深刻地领悟了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的价值,也深深体会到,只有扎根于脚下的这片土地,俯下身,深入一线,深入生活,才能挖掘到感人的故事。
编辑:姚怡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