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2020年新能源乘用车市场:400

2020-10-27新闻7

近几年来,每一年的新能源汽车市场都呈现出了不同的特点,这是一个新兴的市场,尚没有成熟的规律可循,也很难预测。但通过总结,我们还是能发现一些现象,透过这些现象,或许能稍微看清楚一点接下来的趋势会如何。

本文试图对以下两个问题进行总结,第一是过去的3年内新能源乘用车市场都呈现了哪些特点,是否有趋势出现?第二是未来有一些什么发展趋势有可能会继续延续。

乐观估计的话,今年总量能维持去年同期水平

从趋势上来看,相比去年,2020年1-9月的产量趋势轨迹其实更接近2018年的推移路线,上半年形势较为低迷,下半年开始缓慢上涨,9月后迎来大幅向上的高峰增长。年初由于受疫情影响,有3个月份都创下了3年内最低水平,一方面整体环境与经济恢复受到压力,另一方面很多车企也因为成本与预算调整了项目投入,如果没有较为重大的利好支持,年末的高峰反弹力度估计较难创下新高。

总量来看,2020年1-9月目前累计产量为62.2万台,要达到去年同样的水平,后面3个月平均产量需超过13万台。

插混需求仍将保持一定占比

由于在油耗经济性上不占据优势,市场对于插电式混合动力的趋势其实不看好, 可以看到从2018年到2019年,PHEV车型的产量占比一度从25%下跌至18%,而纯电和HEV路线可能更受追捧,然而到了2020年,情况是PHEV占比重新有所回升,1-9月总产量平均占比达到23%,基本回到2018年水平。

在无法快速切换纯电动化的当下,受到油耗经济性、牌照等因素的影响,还是有消费者愿意为插混去买单,不过插混车型主要销售往限购城市和2线城市以上,在2线以上城市销售比例高达80%以上,其中以1线、1.5线为主。

未来3~5年趋势来看,NE认为PHEV可能将保持在20%左右的占比区间范围内,不会大幅变动。

新势力开始出现崛起之势

今年截至9月底造车新势力在产量占比上显示出极大的进展,1月份以来平均占比保持在30%的水平,其中除了巨头特斯拉贡献的8.7万台产量外,特斯拉以外的造车新势力1-9月总产量已接近10万台,超过去年全年总量约30%。

在电动汽车的新赛道上,传统车企的优势已经不那么明显,一部分有实力的新加入者正在用新的优势改写电动汽车行业的核心竞争力。

相比前两年,大量企业疯狂涌入新能源汽车,今年开始,新加入者已经肉眼可见的迅速减少,而已经入局的造车新势力们同样面临着冰火两重天的局面,一方面行业洗牌日益严峻,疫情当下,一大批新势力由于资金等一系列问题处于停滞或退出状态;而另一方面,第一梯队的蔚来、理想、小鹏、威马等企业逐步站稳脚跟,从产能到销量都大幅上升并趋于稳定。

合资/外资品牌开始发力

在新能源汽车赛道上,传统合资/外资品牌在速度上一直落后于自主车企,近三年来大部分的主流玩家几乎都来自于自主企业。然而今年开始,合资/外资品牌投放车型数量显著增多,不俗的品牌认可度加上传统车企多年经验积累而来的品质实力,迅速赢得了消费者,在总量上了也有了较大幅度地提升,截至9月底,2020年平均总量占比已达到30%。

400-500km续航是纯电动车型的市场主流

从续航里程的趋势变化来看,高续航里程的大趋势方向没有变化,但目前市场上产量占比最多的续航段依然是400~500km,2019年开始出现500km以上车型,2020年开始出现600km以上车型,小鹏P7是目前在产车型中续航最高的车型,续航超过700Km。

但总体来看高续航车型无论车型数量还是产量占比都偏小,尤其是高能量密度带来的热失控等安全问题,让直奔800km、追求高续航的车企们稍微降了降温。

预计在锂离子电池向固态电池等新的电池形态进行切换之前,短期内400-500km以及500~600km仍将是市场主流。

B级及以上车型呈现明显地增长趋势

近三年的趋势图来看,最明显的趋势是B、C级别的中、大型车型的产量占比趋势明显增加,尤其是今年截至9月仅B级车就已经装机了16.76万台,占比达到了总产量的27%。C级以上车型中,包括宝马530Le、奥迪

A6L(参数|图片)、汉、理想one、蔚来ES8等车型均有不错的业绩表现,总产量同样可以看见明显的提升。

另一方面,主打性价比的微小型车方面,2018年掀起一波高潮之后,呈现逐步下降趋势,然而今年下半年随着上汽通用五菱的神车

宏光(参数|图片)

mini(参数|图片)的推出,再次将占比大幅提升。A00的市场需求主体到底是哪些群体,值得再深入探讨。

市场的差异化需求,可能导致未来构建出差异较大的两个细分市场

从产量占比趋势变化的另一个侧面,能看到的是在纯电动汽车领域,未来面向不同的市场需求,可能会构建出差异较大的两个细分市场,一个是面向高端的BEV市场,这个领域豪华品牌、合资品牌具有品牌优势,品牌壁垒优势较大,其他OEM进入这一市场需要投入较大资源;而另一细分市场是针对经济性的BEV市场,经营灵活性可以获得更多的竞争优势,对于合资OEM来说则较难在这一领域取得优势。

新 能 源 汽 车 产 业 第 一 情 报 局

前瞻技术 |企业战略 |市场研究|热点资讯|政策解读

作者:NE时代

#11-20万#小型车#奥迪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