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重阳节|大山里,向阳而生的老人们

2020-10-27新闻11

原标题:重阳节|大山里,向阳而生的老人们

今日重阳,河滨公园上空的风筝照常飘扬,持线的多半是白发老人,他们静静地仰望着这片天空,时而被追逐风筝的小孩逗开了怀。花坛的另一边,阳光从大树的缝隙中撒下来,棋盘上光影斑驳,老人们围聚成一团,开始了一天的休闲时光。

阳光暖暖的,落在我身上,便入了心。他们还好吗?那些我在大山深处探访过的,向阳而生的老人们。若你愿意,可跟着我,回顾他们的"向阳"生活。

101岁何少珍:"向阳"是静享安定岁月

何少珍

"妈,我扶你去屋里睡一会吧。"中午时分,何少珍的儿媳彭佑珍一如既往地照看着她,老人摆了摆手,想要继续在院子里晒会太阳。不一会,我们的拜访将老人的独处时光按了暂停键。何少珍是大方县红旗村里为数不多的百岁老人,她喜欢热闹,坐在尊座上,笑呵呵地看着外来人,指尖颤颤巍巍地夹着一支烟。

同行人格外好奇老人的养生秘笈,而我更想知道这百年岁月中,是哪些故事铺就了她的皱纹。但儿媳彭佑珍透露,老人不仅很少提起过往岁月,至今也没留下一件年轻时候的物品,都在战乱中丢掉了。"现在社会好了,她经常说能睡个安稳觉了。"彭佑珍说。

坐在老人身旁,看她轻吐香烟,眼里满是笃定和淡然。突然明白网络上流传的一句话:小时候不理解老人晒太阳,一坐就是半天。长大了才明白,目之所及皆是回忆,心之所想皆是过往。

88岁沈德明:"向阳"是坚守爱妻遗言

沈德明 (罗大富 摄)

去年八月,我偶然间听到,在大方县瓢井镇油沙村,有位叫沈德明老人天天坚持用自家大喇叭给村民放广播。于是,我们来到老人的家中,那天,他面容清矍,正在客厅里看着新闻。

沈德明是一名退休的煤矿工人,他的妻子是一名中共党员。2002年,由于妻子患上骨质增生,腿脚不方便,不能再挨家挨户地走访,传达惠民政策。从那时起,夫妻俩就买来大喇叭,服务老百姓。

除了通知村内要闻和播放新闻联播,大喇叭还逐渐成了村子里的"权威发布"。谁家的牛丢了,小孩不见了等等,包括年初的疫情防控知识,都是用老人家的喇叭通知。

"我最大的心愿是你们能把这个大喇叭继续放下去。"面对妻子弥留之际的唯一请求,沈德明忍痛答应。这么多年来,他的房间堆满了陈旧的播放设备,屋顶上的大喇叭也总是准时响起。

76岁卯照荣:"向阳"是努力劳作去旅游

卯照荣

七月的乌蒙深山,阳光炙烤着大地,76岁的威宁自治县飞蛾村老党员卯照荣光着脚在烤烟地里忙活,大颗汗珠从他那黝黑干瘦的脸上滴落下来。村里人都劝他享享清福,他大手一挥:"我还劳动得起,土地不能放荒了!"

见我们来采访,他放下手中的活,在屋檐下和我们聊起天来。卯照荣很瘦,手臂布满了凸起的青筋,谈话间也展露出一股不服输的劲。他说,以前住的是茅草房,喝的是山沟水,走的是泥巴路。现在拧开水龙头就可以喝水,水泥路直接修到家门口,种的30亩烤烟可以开着拖拉机出去卖。

去年5月份,他被评为"勤劳致富,光荣之家"称号,村里还奖励他500元。"钱,我有的是。但是得到党和政府的关心和认可,哪怕是一分钱我都要记情,这份情义太重了。"老卯说,"今年种的烤烟估计又能赚头十万元。等我再干几年,就出去旅游,挣得起也要玩得起。"

64岁冯守琴:"向阳"是歌颂党的恩情

冯守琴

去年底,在成贵高铁即将开通之际,我们去黔西县大关镇采访。为了更好地挖掘当地老百姓对今昔交通的回忆,当地干部带我来到村民冯守琴的家中。刚踏进家门,文艺气息迎面而来。

两个女儿都在远方,但冯守琴的晚年生活并不寂寞。作为社区"幸福小院"创建示范户以及文艺讲习员,冯守琴不仅创作了《鸭池河七桥美 》《丘林村丘林美》等歌曲,还在家中搭建了简易的舞台,经常召集群众在自家的练歌房里举办文艺演出,用歌曲的方式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歌颂家乡美和新生活。

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为表达对祖国和家乡的热爱,62岁那年,她向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终于在去年成为一名中共党员。如今,冯守琴还组建了村里的老年合唱团,每逢节假日,都会给乡亲们献上表演,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在这里开出了绚丽之花。

在大山深处,这些老人并不是风中枯树,他们心怀希望、认真生活,就像这秋日暖阳,细碎又悠长,愿他们都好。(刘蓝婴)

来 源:天眼新闻

编 辑:郑春华

核 对:范 宇 杨 娟

编 审: 刘仁军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