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技术创业拥有无限可能
新华社发 王 鹏作
钢铁侠般坚硬的机器人也可拥有章鱼一般柔软的“手”,甚至可以轻松抓取一颗剥离外壳的生鸡蛋而不破,这样的画面被北京软体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CEO高少龙变为现实。在近期推出的第七届“创青春”中国青年创新创业大赛云讲堂十期赛前培训中,高少龙作为第六届“创青春”中国青年创新创业大赛银奖获奖代表,分享了他们将软体机器人技术孵化成产品的经历与感悟。
第七届“创青春”中国青年创新创业大赛报名启动后,由中国青年创业就业基金会和中国青年报社承办、KAB全国推广办公室制作的“创青春云讲堂”直播课,同步在中国青年报客户端、青创头条客户端、B站、百度直播等平台推出。主办方邀请了21名创业教育专家、创服机构、投资人和创业青年代表,从参赛项目的商业计划书、团队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PPT呈现等多个方面进行了分享,近百万人在线观看。
高少龙觉得,现在是技术创业拥有无限可能的“黄金时代”,他戏称“有技术傍体的师兄弟们的公司都在排着队上市”。不过,他仍记得几年前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实验室里制作的一只仿人机械手,当时如果想让这只“手”拿起一颗鸡蛋,需要这样的困难模式:房间里18台计算机同时运行,要不断降温、不断散热。
“现在只需要一个小小的存储器就能实现,散热已不是问题,成本也大幅度降低。”高少龙自豪地说,“如今,从全球市场来看,软体机器人制造领域的成熟公司一共有两家,一家在美国,另一家就是我们。”
近几年,和高少龙的创业经历类似,从各类创新创业大赛和大学校园里脱颖而出的创业项目众多,很多都在资本市场里“千锤百炼终成钢”。在云讲堂中,被提到最多的就是“硬核技术”。
曾指导过本校多个学生创业团队的北京邮电大学科研院副院长高鹏也认为,保持对先进科技的关注,运用科技服务人、业务和项目,是创新创业领域发展的趋势。“通过科学技术创新构建壁垒,才能够形成真正的核心竞争力”。
在第一期云讲堂中,知名创业教育专家李家华有相同观点。他认为,创新创业大赛是从“创赛者”转向“创业者”的最好方式。在他看来,参赛项目需要和时代吻合,“通过创业创新,通过技术和市场的介入,青年能够实现‘创青春’的价值”。
就在一个多月前,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公布了《关于同意上海泰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注册的批复》,同意其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注册申请。在大学期间参加的创新创业大赛,被上海泰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顾梁比作“梦开始的地方”。
顾梁在第一期云讲堂中晒出了创始团队大学期间的照片:两个人围坐在宿舍的一台老式台式电脑前,这就是他们的初创场地。他们瞄准了科研实验室里试剂、耗材和设备成本高、采购效率低的现实痛点,2007年,泰坦科技正式开启了它的旅程。
当然,最初的选择并非总是最好的选择。顾梁解释说,公司成立之初是以实验室化学试剂为切入点开展业务,两三年后,他们发现在国际市场上“试剂的体量仅有10亿元”,这对于他们来说还“远远不够”。于是,他们进行了一次“急转弯”,把赛道切换到了“科学服务”领域,“市场一下就变大了”。
科技发展的洪流永远向前,新技术也在不断涌入各行各业。第四届“创青春”创新创业大赛金奖获得者、新疆思仲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朱铭强和他的团队,利用先进的提取分离技术建成了国际领先的杜仲精粉一体化生产线。
从实验室到中试车间,再到转化成产品和服务,朱铭强在第九期云讲堂中分享了他的“杜仲兴国”梦。在他看来,小小一棵杜仲树,不仅涉及农业、林业和畜牧业,还能够应用于军事、医药和新工业等各个产业。他举例解释,“提取杜仲精粉后的残渣中,可以进一步分离杜仲多糖;在提取完杜仲多糖的剩余残渣里,还可以提取杜仲橡胶,这能应用于坦克、隐形战斗机和航空母舰的涂层中。”经过多年探索研究,朱铭强的团队成功申报国家专利45项,发表论文85篇,主持国家项目25项,“这便构成了我们团队的硬核技术,使得同行很难竞争和超越”。
中国青年创业导师、济南一抹亮色乡村振兴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志勇也看到了科技赋能让农业产业发展的加速作用。作为多年参与评审“创青春”农业农村组项目的评委之一,他建议,先进技术不仅可以用来进行生物育种,也可以应用于养殖等场景;农产品加工和销售方面如果没有技术壁垒,就要体现先发优势等,“乡村振兴的道路上,需要更多的参赛选手,也需要更多的从事三农事业的人共同前行”。
据悉,本届大赛将实现创业项目“云展示”、参赛项目“云评审”、创业名师“云指导”、创业资源“云对接”。11月初,交流会暨全国赛决赛将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办。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孟佩佩 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