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五路道路综合整治改造中,街道争取辖区单位场地支持,建设居民公共活动空间
本报记者 党贺喜 通讯员 冯燕 文/图
“灰墙、翠竹、曲径通幽的人行道,走在现在的经五路上感觉像身处江南一样。”省委社区居民林二平大姐见到记者时发出这样的感慨。
和林二平一样,老党员陈裕也“群众所见略同”。在经五路党群服务驿站,陈裕在广电社区活动现场触景生情地说:“你看,落地窗、临街房、装修一新的布景,多好看多实用呀,咱们终于有了一个明亮宽敞的多功能空间了。”陈裕告诉记者:“我家就住在经五路8号院,原来参加活动得走十几分钟才到社区活动室,现在有了这个驿站,我们这些老年人出了院门就能在这儿看报、聊天,还有免费饮用水,太方便了。”
由于身处老城区,经五路绿化少、停车位少、基础配套陈旧、交通秩序混乱。可经历了短短半年,街道全变了:管线入地、三行分离、立面改造、公共空间建设等都焕然一新。而这一切巨变,正是得益于街道依托区域化党建平台,同向合力画出的“同心圆”。
经八路街道不仅是省委所在地,辖区还聚集了80家公共单位和众多“两新”组织。面对特殊街情,特殊考卷,经八路街道党工委为搭建区域化党建平台找到特别的破题之眼,意在形成辖区各级各类党组织大党建、大联合、大融合的大格局。“区域化党建的关键词就是以党建共驻共建和居民共商共治为两个机制,实现辖区老百姓需求和党组织资源精准无缝对接;以服务发展、服务社会、服务群众为三项服务,实现党建与中心工作、街道党工委与各类参与主体的同频共振。”经八路街道相关负责人道出了区域化党建的硬核“压缩包”。
概念很“骨感”,现场很“丰满”。正是有赖于区域共建这个“金钥匙”,经八路街道才开启了高品质城区的幸福之门。
攻坚“双改”,他们一马当先。省委办公厅提供631平方米门面房,打造5分钟便民生活圈;省军区提供2000平方米门面房,用于建设街道党群服务中心;河南煤监局、省煤炭销售总公司、郑州市市政局等10个单位提供2034平方米房屋,用于改扩建党群服务驿站等为民服务阵地。为破解拆违难题,省国资委领导牵头成立楼院违建拆除工作组;豫剧三团领导带领职工做群众工作,攻坚拆除违建2.2万平方米;为实现道路共治,辖区社会力量积极踊跃——经五路和经八路沿线20家单位、近百家商户,为道路立面提升出资近500万元。好风凭借力,“双改”不再难。
为民服务,他们一往情深。通过党员代表大会和居民代表大会,街道发展让大家说了算,民生实事带动大家共同干,通过共商共议,小巷夜灯、晾衣架、休闲座椅等一大批“家门口”实事工程落地;通过两项会议确立的8大类133项资源清单、2大类62项需求清单和3大类163个项目清单,让单位与单位之间、单位与群众之间形成“共同体”,实实在在解决问题、攻克难题。河南省总工会作为街道党建代表成员单位,认领了场地供应、慰问帮扶、政策宣传三个服务项目,发挥自身特点定期到街道和所属社区开展志愿服务。“我们每年都要和街道签订共建协议,把我们的资源拿出来,为其他共建成员单位和群众服务,我觉得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儿。”省总工会机关党委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说。
基层治理,他们一如既往。整合区域社会组织、居民自治组织、到社区报到在职党员,成立“街道+社区+楼组”三级志愿服务队伍,制定10大类70项服务,以项目实现志愿活动的多样化和专业性等举措解决难题“顽症”的“利器”。同时,辖区单位和企业发挥优势,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支持建立长效激励机制。
“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在区域共建这片沃土上,经八路街道党工委用党组织与群众的互动让“双改”工作更有生命力,让为民开展的各项服务更有温度,让基层社会治理更有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