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写出反映时代生活、时代精神的作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纵横谈)

2020-10-27新闻15

核心阅读

在我自己的创作中,追求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就是汲取传统所长,让老百姓喜闻乐见,重视群众是否能够看、愿意看、喜欢看

正视优秀传统文化的顽强渗透力和延续力,总结我国优秀的文学传统,同时从新的社会现实和人民群众需求着眼,进而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我曾不止一次地建议青年作家们认真到生活中去,和群众一起摸爬滚打,一起建设和创造,对百姓生活烂熟于胸,只有这样,才能写出反映时代生活、时代精神的作品

我今年已经106岁了,封笔之作《夜谭续记》不久前正式出版,与读者见面。这本书稿不仅创作过程与姊妹书《夜谭十记》近似,都经历曲折的近40年时间,在创作风格上也承载着我一直以来的文学追求。这种追求就是,写出中国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回首60余年的文学创作路,虽然经历过坎坷,有过对自己作品不满意的时候,但这一文学追求终生不变。

追求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

我追求的这种风格和我怎样开始写小说,以及怎样从民族文化中吸取营养有密切关系。自年少启蒙后,我读过不少古典小说、话本,听过不少“龙门阵”、说书,看过不少戏剧。这是我文化生活的重要内容,对我产生一定影响。在后来的工作中,我亲历和听闻过许多奇人异事。此外,我受颇具四川特色的茶馆文化影响。四川茶馆和茶馆文化蕴涵了各色各样的人物形象,民俗民风特异,故事、传说千奇百怪,语言丰富多彩、幽默谐趣。这些无疑都是小说创作取之不尽的素材,赋予我的“夜谭”系列小说浓郁的地方文学特色。

我的创作受润于传统文化和地方文化,同时立志汲取中国传统文学的优长。不少中国传统小说都带幽默、讽刺或者含泪的微笑,有非常有趣的人物和描写。张飞、李逵、猪八戒的形象就非常有感染力和艺术性。唐宋传奇和古典小说等还多有曲折复杂、引人入胜的故事。白描淡写的手法在中国传统小说中也表现得非常高明。《水浒传》刻画人物不像外国小说那样有大段的心理描写或景物描写,林冲复杂的性格及其性格的发展,是通过故事逐步展示的。草料场一节写风暴,仅仅几笔就把外界景物以及林冲的思想、心理勾画清楚了,比上千字的描写高明。中国传统文学中这些好的东西,简洁、传神、幽默的东西,我们是不能丢掉的。这是民族文学传统的精华。

为什么直到今天,《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儒林外史》等古典小说还一直有人抢着看,它们到底因何赢得那么多读者?它们的形式和表现方法有什么可取之处?这是民族传统和民族形式的问题,是人民的艺术欣赏趣味的问题。十分复杂,值得研究。

在我看来,这些古典作品之所以代代相传,为广大读者追捧喜爱,乃是因为它们反映老百姓的心声、贴近老百姓的需求,走的是雅俗共赏、老少咸宜的艺术道路,决不故作高雅或转弯抹角。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重要的一点,就是为中国老百姓喜闻乐见。在我自己的创作中,追求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就是汲取传统所长,让老百姓喜闻乐见,重视群众是否能够看、愿意看、喜欢看。

我曾经将自己追求的风格归纳成以下几句话,勉励自己:白描淡写、流利晓畅的语言;委婉有致、引人入胜的情节;鲜明突出、跃然纸上的形象;乐观开朗、生气蓬勃的性格;曲折而不隐晦,神奇而不古怪,幽默而不滑稽,讽刺而不谩骂,通俗而不鄙陋。总的来说,就是不转弯抹角、故作深奥,让大多数人茶余饭后看起来觉得有味道,不知不觉中受到一点思想影响,起到文艺潜移默化的作用。我也决不追求一般市井说书庸俗的滑稽,或无聊的插科打诨,也不仅仅是为了拿来作为百无聊赖的消遣,我的作品总是包含一种思想意义、一种革命传统教育在里面。在作品中注入思想内容,但是决不明显地说出来,而是通过故事和人物命运自然流露出来,以情感人。

追求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绝不是因袭过去,照搬前人,而是加以提炼净化,取其精华,并且与现代文学融合起来。学习古典小说,也不是单纯追求古典小说的形式。现当代文学的表现形式必须吸取、糅合进去,民族形式应该是百花齐放、各色各样的。

博观然后约取,厚积才能薄发

任何一个民族的作家,都非常注意本民族的传统、气质和风格,都细心研究和继承自己古老的文明、宝贵的民族文学遗产。当代作家也不例外。无往即无来,不继往不能开来,无陈即无所谓新,不推陈则不能出新。应该正视优秀传统文化的顽强渗透力和延续力,总结我国优秀的文学传统,学习、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文学遗产中好的部分,同时从新的社会现实和人民群众需求着眼,进而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几千年深厚根基,是我们的宝贵财富,是我们赖以发展现代文化的基础。它既有独特的思想体系、思想方法论、伦理道德观念,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凝聚力,同时又有兼收并蓄、吸收融合外来文化的能力。我们的先辈对于本土文化的理解越是深刻,就越有宽阔的胸怀吸收外来文化。

文学需要创新,创新离不开根基,创新也不只是形式的问题,更是内容的问题。作家丁玲曾说,内容写的是新的、好的、美丽有时代感的、引人入胜的就是新;那些无聊的、空幻的、生编硬造的不管是从哪个国家学来的都是陈旧的。我们的作家艺术家在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借鉴外国先进文化时,一定要同当代中国的实际和文化相适应,这样的创造创新才有根基、有意义。

我非常欣赏苏轼的“博观约取,厚积薄发”。写作一定要厚积薄发,创新也要有源头活水。要具备历史和社会知识,五花八门的学问,古代文学和外国文学的修养,更要深入生活、植根于人民之中,获取丰富的生活经验。我曾不止一次地建议青年作家们认真到生活中去,和群众一起摸爬滚打,一起建设和创造,对百姓生活烂熟于胸。只有这样,才能写出反映时代生活、时代精神的作品。

我年事已高,已向读者宣告“封笔”,无力在文学创作上再作贡献。仅此谈谈我对创造创新的一些看法,希望对青年作家有些启发。期待广大作家博观约取、厚积薄发,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有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生动话语,讲好波澜壮阔的中国故事,并艺术性地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服务于人民。

(本报记者张珊珊采访整理)

制图:蔡华伟

《 人民日报 》( 2020年10月27日 20 版)

#水浒传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