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时节天气晴朗,又是一年磨薯粉的繁忙季节,想来家乡勤劳的乡亲正趁着好天气赶制薯粉和粉条。
家乡地处高寒山区,红薯是主要杂粮,因为生长季节长,红薯比其它地方要甜嫩许多,且因为日光照射时间长久,红薯淀粉含量也较高,红薯除了做红薯片,也主要加工成淀粉和粉条。红薯粉因为与蕨粑粉相似,家乡人常常称红薯粉为蕨粑粉,与粉条常为冬天的”懶汉菜”,又便于收藏也成为馈赠亲友的送礼佳品。
我的童年与少年时代生活比较艰苦,大多数人们没有解决温饱问题,吃米饭常是一种奢侈的生活,红薯粉和粉条也常成为代替米饭的美食,也是一样奢侈的令人羨慕,平时主要是杂粮加少许米饭,红薯多为主要杂粮。
每到初冬家家户户忙里偷闲,多是趁着夜色将刚挖好的红薯洗浄在碾米机上磨碎,然后将它们放在禾桶里装入适量水浸泡一到两三个晚上(泡久了薯粉不易收藏,且容易腐败,时间泡短了,淀粉沉积太少浪费了红薯),然后用纱布过滤干净,再将淀粉沉积,再过滤,如此反复三四遍,最后将淀粉过滤干净晾晒,直到淀粉不沾手,薯粉算是做成。
剩下的红薯渣也晒干再磨成粉可以做薯米粑,也可以蒸干发酵烤烧酒。因为家乡真正的蕨粑粉不多,而薯粉的味道与蕨粑差不多香甜可口,红薯粉做成的蕨粑常常成为我少年时代的开胃美食。
红薯粉做成粉条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那是一个纯心灵手巧的绝活。红薯粉发湿非常讲究水的配方比例,太湿粉条过细,太干粉条较粗,要达到粉条粗细均衡,还讲究捣鼓的节奏,手腕要伸缩自如,水温也要适宜,温度过高不易打捞粉条,水温过凉粉条没熟易碎,而能够做到粉条没有”竹子虫“的那是相当了不起的。
不过儿时倒是希望师傅多打几个"竹子虫”出来,因为”竹子虫"被大人们剪断送给小孩做零食,在温饱未解决的艰苦时代能够吃到"竹子虫"那往往是师傅故意留给小孩们的礼物。如果师傅打多了“竹子虫”,主人会不高兴,也及时提醒师傅和小屁孩们不要串通一气。粉条的晾晒也非常讲究均衡,要排列整齐,长短划一,这样便于收藏,也美观实用。
▲晾晒中的红薯粉条
冬天冰天雪地的寒冷天气,白菜萝卜在地里拔不出来,红薯粉条往往成为饭桌上的开胃菜,粉条油炸加上酸菜煮泡开后,再放点辣椒姜蒜等佐料,粉条色香味俱全,成为最好吃的“懒人菜”,也常常成为酒席上的美食。
我童年冬天的美食大多是在与粉条相伴中度过的,如今记忆犹新,恍如昨日,时刻提醒我不可忘本变质。
十年前,几个在法庭工作的同事兄弟为了感谢我对他们工作的支持,特意从乡下买来几斤红薯粉条送给我,粉条做工精细,内行人一看就知道是纯手工制作,我执意不肯接受,付钱给他们也不肯收,我珍惜这份友情,仔细品味人生路上的风雨天睛,又将粉条赠送给我乡下的亲友,自己留了ー小部分,足足吃了好几个冬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