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中科院把“黄河”搬进了农高会

2020-10-26新闻25

视频制作:实习生 应欣育

“大家请看,这是黄河的发源地巴颜喀拉山。”“这里是黄河、长江、澜沧江的源头所在地三江源地区,目前已成立了国家公园。”一进农高会C馆大厅,一个巨大的黄河全流域沙盘便进入人们视野,中科院的讲解员正手拿激光笔,向现场观众生动科普黄河流域生态建设改善情况。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目前已上升为国家战略。我们在黄河流域布局了系列研究机构,开展了长期科学研究、技术研发和示范工作。”中科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副所长王飞现场向记者讲解。据了解,中科院已在黄河流域布局了10个研究所,主要针对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保护,农业高质量发展,水资源高效利用等方面。

中科院针对黄河流域不同地区不同情况规划了不同的研究发展方向。“上游地区主要针对三江源开展保护性研究,对缺水地区开展水资源高效利用的研究课题,并运用到实践中。中游地区针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情况开展治理,退耕还林,在丘陵山地地区开发种植梯田作物、牧草、苹果等农作物,帮助这些地区发展乡村旅游,振兴乡村经济,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同时,针对黄河中下游地区河道治理防洪、黄河三角洲发育以及生物多样性保护制定方案。”王飞说。

长期以来,中科院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开展旱地农作物与农业节水研究并加以应用。“经过我们多年的实践推广,目前农业节水项目推广覆盖面积已达9000万亩。主要针对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治理,这些研究项目也为当地创造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王飞告诉记者,“旱地农业项目为河套平原、银川平原的农业经济发展也带来了巨大效益。目前,水稻、玉米杂粮、旱地小麦等农作物已在这些地区广泛播种。”

“黄土高原地区开展退耕还林20多年来,这里的植被覆盖率已从当初的32%增加至63%。”王飞站在沙盘前指着黄土高原地区的大片绿色向逛馆观众介绍道,“经过退耕还林的长期实践与努力,黄土高原的植被覆盖率已延伸至陕北半干旱地区。未来,这一绿色版图还将继续扩大延伸。”

据不完全统计,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中科院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研究、试验、示范和推广工作等方面荣获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多达46项。王飞表示,“中科院今后还将继续破解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问题,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贡献技术力量。”

黄河宁,天下平。生态保护永远在路上,中科院展馆让人们看到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的成效,一遍遍的现场科普讲解让生态保护的理念在现场观众心中留下深刻印象。(文/周雨馨 图/应欣育)

#干旱灾害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