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萧县“摘帽”故事

2020-10-26新闻31

葡萄紫、芦笋绿、山羊白、辣椒红、胡萝卜黄,打造特色扶贫产业,引进电商销售,持续增强发展后劲——

萧县大力发展优质农副产品(资料图)。侯显华 摄

皖北平原、气候适宜,玛瑙红般的葡萄,历史悠久、品质上乘,皮薄汁多既酸又甜。

黄河故道、水土肥沃,白里透粉的桃子,个头圆润、肉质细腻,咬在嘴里甘甜十足。

还有优质的白山羊、“蔬菜之王”芦笋、营养丰富的胡萝卜……这些曾经“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土特产,如今在萧县都可以网上“一键下单”。

近年来,萧县立足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围绕葡萄、胡萝卜、辣椒制种、芦笋、白山羊等特色产业,打造紫、黄、红、绿、白“五彩”扶贫产业品牌,并不断扩大水晶梨、精品桃等地方优质水果品牌效应,助推农产品触网,优化升级农村电商,激发群众电商创业、就业内生动力。截至目前,全县贫困人口由2014年的9.64万户21.29万人减少1854户3402人,贫困发生率从16.97%降至0.27%,87个贫困村全部出列。

“以前,梨子几毛钱一斤,现在家门口电商收购,套袋梨能卖上1块5毛钱一斤”

一根网线、几部手机,农产品销售驶上“高速路”

打印机“哗哗”吐着单子,没多会儿便垒了一尺高。李令奇麻利地撕下不干胶底纸,将快递单依次贴到打包好的箱子上,里面装着从乡亲们那里收购来的梨子,即将发往全国各地。

李令奇是萧县丁里镇郭庄村电子商务服务站负责人,他收购附近乡镇的农产品,再通过电商渠道卖出去,今年产值已达500多万元,带动了周边6个乡镇的贫困户增收致富。 “返乡做电商第5个年头了,今年仅梨子,已经卖了1万多单、七八万斤。 ”10月20日下午,李令奇的服务站门口,一辆白色快递车格外醒目,村民们正忙着搬运打包好的快递盒,“石榴、桃子、苹果、杏子等等,一年四季我们这边都有好水果,网上卖”。

不少贫困地区,虽山深路远,但水清土沃,好山好水养出的好产品,扒拉着手指头都数不过来。这些农产品,怎么才能卖出好价钱?萧县给出了响亮的答案:网上卖!

在萧县白土镇张村现代农业示范园内,主播正在介绍葡萄品种。李芳芳 摄

“以前,收购商来收,梨子几毛钱一斤,现在,家门口电商收购,套袋梨卖1块5毛钱一斤。一年下来,能多卖2000多块钱咧。 ”见到杨楼镇刘庄村的朱民英老人时,她的女儿怯生生地紧靠在她的背后,前年脱贫的朱民英告诉记者,“孩子从喂奶开始就这样了,精神有问题;老伴尿毒症,前几年走了,家里就娘俩住,几十年了,熬过来了。现在政府给俺修好了房子,还给俺安排了公益性岗位,俺自己还能种些梨子,服务站的人教我套袋,梨子好吃、不愁卖,也能卖上价格,日子越过越好。 ”

思想一通眼界宽,电商带动下,大家发现祖祖辈辈劳作的土地有着巨大的潜力。 “养了一辈子的羊,没想过还能在网上卖羊。自从村里有了电商驿站,俺的白山羊卖得可好了,每公斤比市场价高出2元。 ”萧县白土镇张村的脱贫户杨怀仁笑着说。“我们与贫困户签订合同,收购他们养的羊,再通过网络将羊肉等农产品卖出去,去年站点的销售额1000多万元。”白土镇张村电商服务站站长冯朝辉介绍,站点带动了200多户贫困户增收,户均增收3000多元。

萧县白山羊养殖至今已有300余年的历史,是萧县的传统产业、特色产业和优势产业。2017年,白土镇抓住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建设的契机,在张村建起了村级电商扶贫服务站,同时注册了“萧县徽盛肉制品有限公司”,在微信和电商平台上销售山羊肉、羊肉包子以及各种土特产,客户遍及全国各地。

一根网线、几部手机,打通贫困地区农产品“出村路”,让好果子飞出了小山村,成为贫困户脱贫致富“新农具”。去年,萧县网络销售额达43.1亿元;今年截至9月网络销售额达29亿元,同比增长26%,有效带动数千贫困户就近就业、增收脱贫。

“家门口有电商企业,我既可以照顾家人、种地,还能到这里打零工”

一份劳力、两份收入,电商铺设就业“灵活路”

“王佰军,记者来采访你了。”10月19日,见到萧县刘套镇徐安村的王佰军时,他正忙着给桃树剪枝,听到有人喊他,忙伸了个头出来,一脸黝黑,乐呵呵地一笑,牙齿格外洁白。

42岁的老王还没说媳妇。 “穷啊,要不,怎么到了这个年纪还没说媳妇呢。 ”王佰军不是不勤快,只是上头两个哥哥都没有劳动力,2014年成了建档立卡贫困户。 “以前,父母在的时候,我就去新疆那边打工。前几年,父母走了,我得回来照顾哥哥们。 ”王佰军说,本想着回家种地,只能勉强养活两个哥哥,没想到家门口有企业招工,干活时间灵活,两头兼顾。“我今天早上5点多就到桃园来了,一年下来,光打零工能赚三四万块钱。现在脱了贫,俺还想脱单。 ”

“勤快干,保管你能说上媳妇。 ”刘光战调侃道。刘光战就是这桃园基地的负责人,远近十里八村的名人,刘套镇赵庄村电商服务站的站长,还是桃丰合作社的负责人。 “我们这里是全国有名的桃树种植基地,依托合作社,注册了‘桃神’商标,主要网上销售桃树木苗、鲜桃、桃木工艺品、桃罐头等。”刘光战说,2019年以来网络销售额达317万元,带动贫困户172人,户均增收2034元。

“我直播卖过芦笋,供不应求呢! ”安徽永富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位于萧县马井镇曲里铺村,公司总经理赵鹏告诉记者,2018年,他和父亲一起返乡创业,建立芦笋基地,面积逐步扩大,效益也不断提升,2018年亩均收益7000元左右,2019年达到1.5万元,今年进入盛产期后亩均效益在2.5万元左右。

赵鹏说:“我们带动贫困户增收,一方面给出的土地流转价格,比一般流转价格每亩高200元左右;另一方面,吸收五六十位贫困户在基地打零工,每天基本工资60元,加班费另算。 ”

萧县商务局局长孙华峰表示,积极引导推广“电商企业+基地+合作社+贫困户”模式,充分发挥电商服务网点扶贫功能,促进农产品网络销售。如今,越来越多萧县人,端上了“铁饭碗”,有了稳定的工作收入,实现了真脱贫、脱真贫。

萧县孙圩乡村民们,正忙着整理成熟的胡萝卜。 侯显华 摄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脱贫,要培育发展的后劲”

一人带动、万人行动,筑牢百姓“致富路”

在白土镇张村,有一块近200亩的洼地,一直没有人愿意承包。如今,这里成了萧县白土镇张村现代农业示范园。阳光玫瑰、夏黑、醉金香……各种各样的葡萄在大棚内肆意生长。

村民郑进在示范园里务工,“我左腿残疾,父母年纪也大了,没法子出去打工。这里的工作强度不大,我干得了。那边就是我管理的22个棚子”。

听到记者问一年能赚多少钱?今年50岁的老郑笑了笑:“我们拿分红,和公司四六分,棚子里的葡萄结得好、卖得好、价格高,我们赚得就多。今年估计能分个3万多块钱。家里还有2亩地,一部分种梨树,一部分种小麦,我也能顾得上,七七八八加起来,一年能有四万多块钱进口袋。我现在脱贫了,生活上吃喝不愁,日子也更有了盼头。等技术学得更扎实了,我要自己种葡萄。 ”

彻底摘下贫困的帽子,有岗位还不够,要推动就业扶贫从“输血”到“造血”全面升级,让困难群众脱贫的步子迈得更实更稳。

“我们与省农科院进行合作,他们的专家经常来示范园指导,在这里干活的贫困户,不能只是简单地打零工,还要学技术,有了一技之长,才能提振精气神,增收拔穷根。 ”张村扶贫工作队第一书记李勇告诉记者,“为了将葡萄卖得更好,我们开拓了网上销售渠道,与顺丰快递对接,葡萄等农产品24小时可抵达江浙沪地区。我们负责电商的扶贫专干,也在村里组织了培训班。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把舞台搭好,最终唱戏的人还是村里人。脱贫,要培育发展的后劲。 ”

记者在走访中发现,郭庄村的李令奇曾在合肥市的一家快递公司任高管,前几年返乡创业;曲里铺村的赵鹏父子,曾经在上海打拼了一番天地;张村的李勇是省人大常委会机关的驻村扶贫干部……头雁领飞,群雁齐追。脱贫攻坚是一项系统工程,既要有驻村“第一书记”、村两委班子的勤勉工作,也要有致富带头人、广大农民的艰辛奋斗。

萧县县委常委、县政府党组成员胡永乐表示,将继续积极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打造“五彩”扶贫产业品牌,不断扩大优质水果品牌效应,持续推广“电商企业+基地+专业合作社+贫困户”“你种我销、你养我卖”电商扶贫模式,让群众在农村电商发展中受益,实现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过段时间,农科院的专家还要来村里,我还要跟在后面学呢。 ”郑进跟着记者走出大棚,远处的冬小麦已经发出嫩芽,绿油油的,充满生机。(记者 何珂 张尚稳)

·短评·

织密电商网融入大市场

何珂

葡萄、胡萝卜、绿芦笋……以农村电商为渠道,这些曾经“养在深闺”的农产品进入城里人的餐桌,而丰富多变的市场信息也得以“无延迟”直达农户。电商为贫困地区的农产品搭建起直通消费终端的“高速路”,成为脱贫攻坚战中的“新武器”。但搭建这一“高速路”非一日之功,精准施策方能事半功倍。

电商扶贫,完善的基础设施是前提,“鼠标一点”“手机一架”看似简单,如果没有完善的交通、物流和信息通道,畅达的线上交易与货物配送就无从谈起。政府应引导建立覆盖城乡的农村物流网络,助力电商打通扶贫的“最后一公里”,如今,萧县已建成县级物流分拣配送中心,配送体系日益健全,物流快递功能实现行政村全覆盖。发展农村电商,产品质量是关键,贫困村卖货,不能只打“同情”牌,要改变小作坊的模式,引导贫困户集中生产,把握品控,塑造品牌,形成规模。

“农村强不强,要看领头羊”。发展农村电商,成功与否最终还在于人,要有驻村“第一书记”、村两委班子的勤勉工作,也要有致富带头人、广大农民的艰辛奋斗、与时俱进。新时期,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怎样因地制宜用好农村电商?这有赖于基层治理者、致富带头人自觉提升能力素养,也需要县乡相关机构有针对性地加强培训、提供帮扶。

今年“云买菜”“云买货”沉淀了大量消费需求,农村电商的深厚潜力被进一步挖掘,我们期待电商网越织越密,让小产业对接大市场,更多“土味村货”成为“网红尖货”,为广大农户带来更多希望与惊喜。

#扶贫#贫困村#就业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