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面向公众开放试点、首次迎法律依据保护……近期,数字人民币进展不断,相关话题热度也随之暴涨。究竟何为数字人民币?为何推出?是否对微信、支付宝造成影响?主要落地应用哪些场景?10月25日,在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联合各组委会成员机构召开的第二届外滩金融峰会上,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所长穆长春就数字人民币进行了全面回应和解读。
和纸钞将长期并存
深圳二手房交易必须使用数字人民币?银行大额转账无法兑换成纸币?当前,关于数字人民币的话题热度暴涨,市场谣言也随之此起彼伏。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在讲话开篇,穆长春率先就此话题对数字人民币进行了回应。
针对传言,穆长春辟谣称,数字人民币在深圳的试点中,并未试点二手房场景。他进一步强调,“数字人民币和纸钞、硬币等价,只要纸钞能买的物品,数字人民币都能买,纸钞能兑换的外币,数字人民币也能兑换,所以大家不要担心”。
何为数字人民币?穆长春也给出了目前最新的权威定义:数字人民币是由人民银行发行的数字形式的法定货币。由指定运营机构参与运营并向公众兑换,以广义账户体系为基础,支持银行账户松耦合功能,与纸钞和硬币等价,具有价值特征和法偿性,支持可控匿名。
从定义来看,数字人民币主要定位于M0(流通中的现金)和公共产品的定位,穆长春解释道,数字人民币不计付利息,同时具有非盈利性,主要追求的是社会效率和福利的最大化,所以央行建立的是免费的数字人民币价值转移体系和金融基础设施,且不向发行层收取流通费用,商业银行也不向客户收取数字人民币的兑出和兑回的服务费。
穆长春进一步透露,为了调动各参与方的积极性和可持续经营,或将参考现行的现钞安排,划拨一定的费用,建立相应合理有效的激励机制。至于运营机构、服务机构与商户之间的费用问题,则将通过市场化机制,由双方以市场化的方式来决定。
同时,数字人民币的发行同样不靠行政强制来实现,而是应该以市场化的方式来进行。“也就是说老百姓需要兑换多少,我们就发行多少。另外,只要老百姓有使用纸钞的需求,人民银行就不会停止纸钞的供应。在可预见的将来,数字人民币和纸钞将长期并存。”穆长春称。
指定商业银行兑换
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无论是从保护货币主权和法币地位来看,还是从识别打击洗钱、逃漏税和其他犯罪行为来说,数字人民币的推出都可谓是正当其时。
正如穆长春会上所称,“近几年,比特币和Libra等全球性稳定币也在试图发挥货币的职能,这些加密资产以去中心化的方式来处理支付交易,会侵蚀国家的货币主权,对于我们来说,现钞的数字化压力越来越大”。
此外,移动支付现在已成为系统重要性的金融基础设施。不过,一旦出现任何财务风险或者是操作风险,都会对大众生活产生巨大影响,并威胁金融稳定。穆长春指出,目前零售环节的法定货币数字化供给并未跟上需求变化,特别是在边远山区和贫困地区,金融服务覆盖不足,公众对于现金依赖度比较高。
穆长春举例道,“对于一些数字弱势群体,比如说有些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的老年人、排斥使用智能终端的人,对于这些人,电子支付的发展不仅没有提高金融的包容性,反而出现了金融排斥现象。货币本来就是一个公共产品,是为社会所有群体来服务的,应该为包括贫困地区和弱势群体在内的所有老百姓提供普惠性的、使用方便的、数字化的央行货币”。
由此来看,数字人民币或在践行普惠金融的路径上大有可为。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市场已出现假钱包,后续和传统纸钞一样,数字人民币也要重视防伪工作。穆长春进一步称,为统筹管理数字人民币钱包,统一数字人民币认知体系,有效降低防伪成本,将按照双层运营原则,采用共建、共享方式,由央行和指定运营机构共同开发钱包生态平台。
针对运营机构的选择标准,穆长春也进一步解释道,在这一过程中,央行将选择在资本、技术等方面实力雄厚的商业银行作为指定机构,牵头提供数字人民币的兑换服务,这类商业银行因有成熟的基础设施,完善的体系和充足的人才储备,由其提供兑换服务可以充分利用市场的力量,实现优胜劣汰。
和支付机构非竞争关系
值得一提的是,针对数字人民币和支付机构的关系,以及是否会对支付机构造成影响,此话题一直是业内的关切。
因为数字人民币线下扫码支付作为一种和移动支付类似的支付方式,且可控匿名、安全性强,并具有法偿性和价值特征等优势,因此业内一直有疑惑提出,数字人民币有没有可能替换掉第三方支付的服务?是否会对微信支付、支付宝等支付巨头造成冲击?
针对市场高度关注的数字人民币对微信、支付宝等机构的影响,穆长春也首次给出了回应。
穆长春指出,微信、支付宝和数字人民币不在一个维度上。简单来说,微信、支付宝是金融基础设施,是钱包,而数字人民币是支付工具,是钱包的内容。在电子支付场景下,微信和支付宝的钱包里装的是商业银行存款货币,而数字人民币发行后,消费者仍然可以用微信支付宝进行支付,只不过钱包里增加了央行数字人民币。
不过,因为支付机构不得经营和变相经营货币的兑换和现金存取等业务,不具备为M0定位的数字人民币提供兑换服务的制度基础。因此,按照现行法律制度要求,只能由商业银行向大众提供兑换数字人民币的服务。穆长春进一步称,因为微信支付、支付宝各自的商业银行也属于运营机构,因此同样和数字人民币并不存在竞争关系。
穆长春进一步补充道,尽管不可兑换,但流通的服务仍旧可以由支付机构和其他商业银行来承担。
坚持中心化监管
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针对数字货币,有专家直言道,数字货币产生于互联网、发展依赖互联网,导致数字货币和金融体系中存在的各类风险危害更容易传染和放大,其技术复杂性和交易私密性也使数字货币中各类风险更不易识别和评估,具有严重不可预知性。因此,业内也呼吁,后续关于数字人民币的监管制度应进一步加快完善,并深入推进国际合作。
针对数字人民币监管,穆长春进一步透露了后续思路。
穆长春明确,数字人民币应该坚持央行中心化监管。此举一方面有利于抵御加密资产和全球性稳定币的侵蚀,防止货币发行权旁落。同时,也能够实现支付即结算,提高商户资金的周转率,提升货币政策的执行效率。此外,也有利于打破零售的支付壁垒和市场分割,避免市场扭曲。
“中心化管理的体制下,央行可以防范和打击洗钱、恐怖主义融资等违法犯罪行为,有效地维护金融稳定。”对此,穆长春进一步透露了后续的举措。
他指出,在坚持央行中心化管理的过程中,要做到四个方面。一是统筹管理数字人民币发行额度,保证100%的准备,杜绝超发。二是要制定统一的业务标准、技术规范、安全标准和应用标准。三是要统筹管理数字人民币的信息。四是要统筹建设数字人民币的发行基础设施,实现跨运营机构的互联互通,保证不会出现支付壁垒。
当前,数字货币进展不断,针对研发试点最新情况,北京商报记者也采访了业内专家观点。以下附延伸采访:
南开大学金融学教授、联储证券董事兼首席经济学家李全:
数字货币未来将深刻改变交易方式和监管方式
我国目前正在试验的数字货币,有非常典型的货币属性,但从目前已经显现的特征而言,与传统的货币体系非常不同,这恐怕不仅仅是货币表现形式的问题,未来一定能够深刻改变我们的交易方式和监管方式,这是需要引起重点关注的。
首先,数字货币的核心功能应该是在数字化的进程中,以货币数字化提高交易效率、降低交易成本以及更贴近实质监管,这就需要在数字货币的试验、运行过程中不断在这些方面着力;同时,数字货币的交易方式应该更加便捷,也只有这样,百姓才乐于接受。应该秉承审慎监管下更加包容的心态来看待数字货币,赋予数字货币尽可能广阔的交易许可,其交易便利度和覆盖面应该显著优于纸币,这才有可能实现数字货币越来越广泛的覆盖。
但同时,也需要在运行中逐步放开,对于一些大额交易,同业交易,以及跨境交易,需要在明辨交易性质的同时予以交易便利,以防数字货币运营过程中出现不可预测的风险。在运行过程中,监管更多应该是呵护市场,以更市场化、更开放的心态来推进数字货币的改革。
国盛证券区块链研究院宋嘉吉团队:建议后续加强国际合作
数字人民币推出的重要目的是反洗钱,因此未来或将逐步减少纸钞流通。不过,由于数字人民币也不付息并且没有实物现金匿名性好,数字人民币吸引力不如实物现金,因此短期内,实物现金仍将存在;但长期来看,实物现金可能会被部分取代。我们认为,总归是要创造价值才能在长期被市场接受。建议后续加强国际合作,与各国央行共同探讨推出数字法币的必要性、创新性与可能的实现路径。
复旦大学张江研究院教授、数字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陈文君:普及数字货币消费者金融教育是当下重任
数字人民币的研发试点已经到了场景测试和流通测试阶段,场景应用上的测试越来越多,并进一步完善了数字人民币的应用解决方案。数字人民币的出现改变了金融行业的运行基础——货币体系,无论从货币供给量,还有货币供给方式都会发生一些转变,这些转变也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个过程,各国都在逐渐适应这一个过程。不仅需要市场的认可,还需要积极防止风险的发生。必须稳步推进,最大限度防范因货币体系的迭代而造成的金融风险。数字人民币的性质是基础货币,后续的监管跟央行的现金运行管理会有些类似,如反假钱包、反洗钱等。另外,普及数字货币相关的消费者金融教育也是央行当下的重任。
北京商报记者 岳品瑜 刘四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