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没有号了?”“打114电话预约,号源特别少,动不动就约到俩仨月之后,我等不及啊!”“我前两天来都没挂上号,今天再来碰碰运气。”“现在都用手机网上挂号,我哪儿会啊!”……
今天,新华社一篇题为《7位老人北京门诊挂号记》的报道,用详细的笔触,描述了北京老人看病挂号难的窘境。很多人从文章中看到了自己父母的影子。
与年轻群体网上冲浪的随心所欲相比,银发族的触网经历似乎显得处处碰壁。
尤其是疫情暴发以来,进超市,逛公园,医院看病,乘坐公交……老年生活的每一项刚需都必须在网中完成,“无码可依”的老年人,总以与时代格格不入的面貌出现在公众视野。
那些年轻人再熟悉不过的生活方式,可能让老年人陷入困境。疫情期间,各地发生多起因老年人没有智能手机,无法出示健康码,与公交地铁工作人员发生冲突,甚至被同车人挤兑的尴尬,都凸显了数字鸿沟的难以跨越。
可银发族触网的硬币反面,却是部分老年人迷失在智能时代的网络丛林,无法自拔。
此前,全网刷屏的老年女子深陷短视频假明星骗局一事,也让社会意识到,网络诈骗也将触角伸向咱爸咱妈,辨别能力不强的银发族更容易成为网络陷阱精准收割的对象。
移动互联技术飞速发展,可能让部分老年人被时代的列车抛下,加剧他们与社会的脱节,也可能让他们成为砧板上的鱼肉,被网络骗子觊觎。
据预测,2053年我国老年人口将增至4.87亿的峰值,老龄化水平升至34.8%。
全国超三分之一人口将为银发族。
如果现在社会不注重弥合数字鸿沟,不注重消除数字陷阱,到时你我他,每个人都可能被时代的列车抛下,成为数字时代一个冷冰冰的数字,而不是有血有肉的个体。
减轻老年人面对数字鸿沟的无力感,帮助老年人融入日新月异的数字时代,是每个人应该关注和思考的时代命题。
让老年人“跟得上”,也得帮他们“赶一赶”。说难也没那么难,说易也有许多具体琐碎的工作。此前,江苏开辟“无码者”通道获得全网点赞,就是典型范例。
公共场所为老年人等重点群体安排专人对接服务,确保政策保障能够兜住“跟不上数字步伐”的人; 社区助力,家庭成员多点耐心,让老年人也成为有码一族。
一句话,老年人的网络结,解铃还须系铃人,这个系铃人既是老年人自己,也是社会大潮中的每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