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文化扶贫在行动:内蒙古篇】孝庄故土乡民8年实践:我们的文化旅游这样搞

2020-10-26新闻29

中新网通辽10月26日电 题:孝庄故土乡民8年实践:我们的文化旅游这样搞

作者 奥蓝

“我们镇的浩日彦艾勒嘎查是达尔罕亲王府所在地,一直以来我们都习惯叫它王府村,村民以前都是给王府服务的。清代国母孝庄文皇后成长在这里,从这里出嫁。现在我们依托王府,打造孝庄园文化旅游区,这已是当地重要的旅游资源。”

图为秋日寂寥的达尔罕亲王府。张静 摄

10月底已是秋末,达尔罕亲王府逐渐归于宁静。在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孝庄故居与科尔沁大草原、哈民遗址等齐名,都是备受喜爱的游客打卡地。通辽市花吐古拉镇党委书记石斌谈及当地村民这些年因发展文化旅游产生的变化,深有感慨。

公开材料显示,达尔罕亲王府始建于明万历年间,迄今已400余年。初为科尔沁部首领、孝庄文皇后之父宰桑府邸,后于顺治年间因宰桑之子满珠习礼晋封札萨克和硕达尔罕亲王而得名,至清末共世袭罔替十二代,且有多位清皇室公主、格格下嫁府内。因历史原因,王府曾被破坏。

图中达尔罕亲王府的讲解员正在为游客们讲解。据悉,讲解员是当地村民。张静 摄

为了再现恢弘历史,当地政府于2008年在原址重建王府。2012年,孝庄故居·达尔罕亲王府挂牌,再度开门迎客。经过8年经营实践,当地年收入从之前的百余万增至350万以上;游客人数也在稳步增加,保持在每年15万人次左右。

记者在采访过程中了解到,当地正在以达尔罕亲王府为核心区,打造8000亩的孝庄园文化旅游区,开发建设白龙湖、敖包群、军马场、自驾游露营地、蒙古大营等场景。这几天,修复重建的唐格尔庙即将竣工。

图为白秀花送走了中午前来就餐的客人,正在农家乐院子里打扫。奥蓝 摄

“今年虽然有疫情影响,但是我感觉后劲很足。政府也推出减免门票、政府补贴等举措。”席乌力吉是孝庄园文化旅游区管理处主任,提起园区的发展很有信心。“2019年,我们还在王府里特别设立了非遗传承馆。邀请当地的非遗传承人们轮流上岗,展示马头琴、潮儿、蒙古刺绣等技艺。”

席乌力吉告诉记者,园区内的保安、保洁、消防、讲解员大都是当地百姓。“他们中有牧民,也有还未就业的大学生。”

如今每到节假日,当地农牧民还会把自己家的农副产品拿到王府前广场上摆摊售卖。既为游客提供方便,当地居民还提高了收入。

“自从有了景区之后,我能感觉到大家的想法也都更加开放了,对外界有更多了解和认识,对未来也有了更多的规划。”席乌力吉从小生活在这里,他和乡亲之前一直是半农半牧的生产方式,很传统、也比较封闭。

“这里还是全国美丽宜居村庄,庭院经济也做得特别好。家家都有小果园、小田园、小菜园。游客们在孝庄园游览之后,还能来村子里采摘。”石斌告诉记者,如今家家都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景。

“游客变多,来这里吃饭的人也多了。所以我家在8年前开了农家乐,如今年净收入稳定在20万元以上。旺季的时候,每天都能接待一百多人呢。”白秀花今年57岁,开了一家“古榆香”农家乐。“像今年十一,屋子里坐得满满的。现在手机上也能搜到我家店,太方便了。”

“没开农家乐之前,我家生活还是挺困难的。现在不仅我富裕了,周围的乡亲还能在我这里打工挣钱,我这边还收购他们的牛肉、本地鸡、牛奶等,游客们都喜欢。”白秀花谈及如今的生活很是满意。“如果不忙,我还跟着大家一起跳跳舞。我觉得现在是最好的日子。”

“我们目前在村里开了5家农家乐。下一步我们还想发展一些民宿,让大家住下来。体会在这里,体验在这里。”石斌提起未来,干劲满满。(完)

【编辑:李玉素】

#扶贫#农家乐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