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古代帝王喜欢给自己修墓,秦以后的帝王陵墓里,为何没有兵马俑?

2020-10-26新闻14

秦始皇兵马俑,世界八大奇迹之一,八千个陶制人俑排成整齐的军阵在幽暗的地坑中,护卫着伟大皇帝的灵魂。

嬴政在消灭了六国,统一了华夏后,还想带领无敌的秦朝军队在阴间创造更大的辉煌,这个对古老中国文明产生了决定性影响的男人,梦想着倚仗天下无敌的军队,去创造灵魂世界更大的不朽,他的力量和韬略在数千年以后,还震撼着华夏子民的心扉。

嬴政以后的帝王,再也没有人拥有如此浪漫瑰丽的梦想了,孔子对人俑陪葬制度的痛恨,秦汉以后人俑陪葬制度的没落,可能由于技术断层造成了后世那么多伟大帝王的陵墓中都没有再发现整齐的军阵人俑。

更重要的是,秦朝滥用民力造成的对国家社稷的损害,被所有的封建统治者看在了眼中,嬴政如此霸道威猛的王朝奠基人,处心积虑安排的秦朝国运到了二代就终了了,后来的皇帝们不得不更加务实的将精力放在人世间的事务中,而不是投入到虚无缥缈的征服地府的计划里。

一.从人殉到人俑:秦汉以后殉葬制度的改变

1.秦朝用人殉是蛮夷的象征

先秦时期的原始社会,人殉制度是殉葬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一直到周代,这种用活人给死人陪葬的制度才在中原地区慢慢的绝迹,周礼是古老的道德准则,对人殉这种残忍的制度进行了猛烈的攻击,很快的,是否使用人殉成为了华夏正统鉴定文明与野蛮的标准。

秦在春秋早期还有人殉的行为,这让他们被以晋为首的中原正统看成了蛮夷,秦朝在秦昭王之前,在任用商鞅之前,虽然民风悍勇,但是实在是没有多少存在感的诸侯国,如果他们想融入主流的华夏文化圈,想和各国贵族通婚交往,就必须改变自己的习俗,渐渐的,人俑这种象征意义的陪葬制度,在秦国取代了杀人的人殉。

2.孔夫子对人俑的痛恨

“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孔子将人俑的制造,看成了世间最大的恶行,儒家提倡的仁义将赤裸裸的压迫,赤裸裸的恃强凌弱看成了最大的的敌人,人俑相比人殉的仁慈,在孔子看来也是不可原谅的,因为这是人格的践踏,这种象征意义的欺压,永世不能翻身的绝望,充满了对底层民众的恶意,让孔夫子怒不可遏。

随着儒家的影响力越来越强大,除了汉朝少量的人俑陪葬墓穴外,后世主流墓葬中很难看到人俑的存在了,周礼和儒家的道德观,客观上保护了普通民众的利益,王或者皇帝的死亡不能衍生为民众的灾难,追求在阴间的威福可以用金银或者器皿来完成,对人本身,哪怕是陶俑石俑的人体雕像,将他永远埋葬在阴暗的墓穴中,都被每一个儒家学子唾弃。

3.墓穴陪葬的风格杜绝了新兵马俑的产生

汉以后的墓穴中,已经很少看到人俑特别是兵马俑陪葬了,这是整个社会的风气引起的,后来的帝王在身后事中再怎么任性,再怎么滥用民力,力量都集中在了陵墓的规模和陪葬的财宝中。

人俑仿佛成为了一种忌讳,兵马俑的消息在任何史书中都没有记载,这最大的可能是秦始皇对信息进行了封闭,对工匠进行了肉体的消灭,也可能是人俑陪葬制度为史官所不喜,为帝王们所忌讳,大家默契的将兵马俑的历史轨迹隐藏在了历史的迷雾中。

二.可能的技术断层其实是人祸

1.秦始皇兵马俑高超的制造技巧

秦始皇兵马俑的四个坑中,三个坑八千名秦军士卒,造型不一,更可怕的是,每个人俑的五官都有细微的差别,他简直就是屹立着的一个个活人的雕像,这是不可思议的事情。

古老中华文明和希罗文明不同,从来不以雕塑艺术而闻名,兵马俑展示的宏大,表现了古代中国工匠无与伦比的智慧和技巧。秦末的战争是残酷的,是消耗了大量的人口的,整个兵马俑八十多家陶匠都有姓名和标识,因为秦王朝可以想见的重视,兵马俑的烧制是重大的政治工程,他必定的集中了所有的能工巧匠的。

本来的四个坑,有一个坑因为战乱而没有放置人俑,秦的大量工程都有类似的现象,风起云涌的战争打乱了秦朝万世不朽的基础,为了保护秘密,为了后来的帝王不能再用这些全国的能工巧匠制造兵马俑来对抗无敌的始皇帝,所有的工匠都被残忍的杀害了。

秦的政令就是那么简单和粗暴,他灭绝性的消灭了全国陶制工匠的精英,是不是就客观的造成了兵马俑工艺的失传呢?

2.幸存的工匠谁还敢做兵马俑

我相信,如此广大的华夏土地上,家族传承的工艺一定还有接班人的,在某个隐秘的角落,一定还有掌握了人俑制造工艺的工匠存活着,然而看看他们的师傅弟子或者家人吧,被嬴政征召以后就再也没有出现过。

谁还敢说自己会人俑的制造技术,谁还敢继续吃殉葬物品制造这口饭,很多匠人甚至都不敢将自己的秘密告诉自己的家人,这也是人之常情,当技巧变为了可能的催命符后,他消失的速度一定是惊人的。

秦始皇兵马俑八千个造型各异,神态不一的人俑,那些符合人体构造和力学原理的陶俑造型塑造,再也没有在后世的陵墓中出现过,汉墓中发现的人俑不但在数量上,在质量上都不能和秦始皇兵马俑相比,一个伟大的技术因为政治的干预,从华夏文明的科技树中消失了,或者说是自我隐藏了。

三.秦朝过后再无秦始皇

1.兵马俑的本质是什么

兵马俑的本质是什么,是豪气,是敢于和阴间的存在争夺统治权的霸道,秦始皇杀的人太多了,这些人的灵魂们在阴间等待着嬴政的到来,秦始皇统治的后期,对于长生不来的迷恋,一定有着对阴间无数仇敌隐隐的恐惧。

然而他终究是那个豪迈的男人,秦军可以在阳间击败六国,秦始皇的兵俑又怎么会在阴间惧怕那些幽魂呢?八千个皇帝的近卫军团,就能横扫六国的牛鬼蛇神,秦王也许可以在九泉之下建立另一个不朽的帝国呢!

后世的帝王们,就连气质和秦始皇最 相近的刘彻,也没有这种狂霸的气概,古人对鬼神的敬畏仿佛没有出现在嬴政的身上,这个赵国出身的孩子,这个杀人盈野的千古第一帝王,最终相信的只有自己的甲兵和自己胸中的气魄,后世哪个能与秦皇的气概相提并论呢?

2.秦始皇所做国家工程正面与负面的意义过多

秦朝是按照千秋万载,统一天下的战略布局的,大量的耗费物资,耗费民力巨大的工程,将百姓看成了资源一样的消耗品,这种毫不掩饰的残暴,让秦二世而终。

后来的帝王们看到了这样的现实,道家的治大国如烹小鲜的理论很长的时间内,很多的帝王任期内,都是执政的纲领,没有人敢于将大量的资投入到巨大的工程中,除了隋炀帝。而为了身后事的投入,就更几乎是帝王的忌讳了。

帝王们当然也希望自己死后继续享受荣耀和富贵,以后朝代对于殡葬的注意力,最终还是慢慢的集中在了财富的堆积和陵墓总体的构筑上,因为曹丞相不太好的行为,很多皇帝甚至隐藏自己墓穴最终的位置,秦皇那种摆了车马的大格局,不太会出现了。

3.从唯心主义看兵马俑的存在

兵马俑是不是意味着那些取材于真实面孔的陶俑,那些人体的灵魂也要禁锢在黑暗的墓穴中,永远等待着皇帝的召唤和战斗呢?

那些陶俑面孔的提供者,灵魂能不能得到解脱呢?后世的皇帝即使有制造兵马俑的冲动,如此敏感又神秘的工程,主持的大臣应该如何自处呢?他怎么才能逃脱几乎必然被灭口的命运呢?

兵马俑的背后,是阴间和阳间的博弈,那整齐的军阵背后,是不是一个巨大的仪式的组成部分呢,帝王们对于这个谜团,没有最终的答案,也就不可能冒着死后灵魂能否永生的风险去追求兵俑的存在的。

结语:

嬴政的后世确实再也没有出现过兵马俑那样规模宏大的殉葬奇迹,这与殡葬风格的变化,儒家对人俑的敌视,兵马俑本身巨大的耗费都是相关联的。

兵马俑在史书中不见踪影就说明了这个问题本身的敏感,同时秦可能对工匠大规模的屠戮造成了陶俑制造技术的断代,这也成为了后世兵马俑制造绕不过去的屏障。

#考古盗墓#诸子百家#君王皇帝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