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郑和远航大西洋,向异域宣示大明国富民强只是原因之一

2020-10-26新闻9

郑和是明朝成祖时期的一个大太监,其本名叫冯三保。由于其家族都是伊斯兰教徒,他的祖父以及父亲都有麦加朝圣的经历,是以从小三保就耳濡目染地听了不少海外的奇闻异事,对于海外的向往久已有之,尤其酷爱航海。

聪明伶俐的三保来到明朝京都之后,投到了燕王朱棣的府中做了一名小太监,他的聪明才智引起了朱棣的注意,并对他加以培养,赐其名为郑和。

在靖难之役时,英勇作战的郑和因战功做了朱棣宫中的主管太监。从永乐三年(1405年)开始,郑和接受朱棣的委派,带领庞大的船队多次出海访问,最远曾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这一记录比西方航海家发现新大陆还早了好几十年,像航海图、罗盘等航海资料及工具都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使用的也是当时堪称“航母”的超大战船。

郑和的每次航海经历都有详尽的航海日志记载,但是由于明孝宗的好大喜功,引起了一些反对者的不满,这些堪称国宝的航海日志被激进人士刘大夏,一把火给烧个精光。所以对于郑和多次出海航行的目的,就衍生出了许多的说法,其中不泛寻找建文帝的说法。

但是据《明史》记载成祖派人出使海外是为了“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否则,也不会单单为了寻找一个“下野”的前领导人,派出那么多的兵丁,也不会带那么多的金银珠宝。也正是抱有这样的军事目的,才会在郑和每次出使归来,顺带捎上各国的朝贡使臣来朝见大明皇帝。如果单以军事威慑海外各国,郑和的出使无疑是成功的。

但是,作为一个“泱泱大国”的大明王朝皇帝,考虑事情肯定不会只是局限于某一个单一目的,否则耗费巨资的海外航海就有些得不偿失了,所以对于郑和多次出海应该有一个全面的分析。其中前期的海外航行,可能兼具了寻找传说中逃遁海外的建文帝,以及联络海外各国的目的,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他的前三次航海所去的目的地都不远,时间也不久,只是往来巡弋于东南亚各国。

后面几次的出海就有所不同了,多少就有一些猎奇的心理作祟。通过前几次的航行,郑和不光为朱棣带回了各国的朝贡使团,更是为朱棣收罗了不少的珍奇异宝,这时的朱棣已是坐稳了皇帝宝座,内忧外患都以处理停当。安逸的朱棣就对郑和所带回来的异域珍稀之物来了兴趣,了解外面世界的心思油然而起,所以就有了郑和后来的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之行。

总之,如果说朱棣为了单一目的而不惜巨资远航海外,似乎不是朱棣的行事作风,毕竟国库里的银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如果是以政治任务为主,夹杂一些其他的目的而进行海外远航,似乎更合逻辑。

当然,由于当时的一些航海资料已化为灰烬,海外远航的初衷我们已无从查起,以上只是个人愚见,如有错误,敬请指正。我是新不二说,欢迎分享历史知识。

#明朝#朱棣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