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秦这位纵横战国时期的著名谋士,人生可谓有些大起大落。早年贫困郁郁不得志,后来发迹佩戴六国相印,光鲜的人生巅峰仅仅持续一年就倒台了。最终,苏秦以死效忠了燕国,但是他如此忠于燕国两代君王仅仅是因为旧主的恩情吗?
效忠旧主原因之一:走投无路
苏秦最大的策略目标就是合纵,联合各个诸侯国一起抵御、攻伐秦国。这个军事联盟的产生是当时形势所急需,所以苏秦成功游说,组成联盟,任为合约长。
秦国当然不会眼睁睁看着苏秦胡来,联盟成立,秦国不就要完蛋了吗?所以秦国先用张仪暗中破坏,又用犀首公孙衍出使齐国、魏国,使两国攻赵。军事联盟进行彻底被破坏。
其後秦使犀首欺齐、魏,与共伐赵,欲败从约。齐、魏伐赵,赵王让苏秦。苏秦恐,请使燕,必报齐。
苏秦的风光只持续了不到一年,六国合纵联盟就瓦解殆尽。苏秦在赵国实在待不下去了,只能撂下一句狠话:我一定会报仇的!然后慌忙逃走。他知道,稍稍走慢一点,人头不保。
谋士的生存之道就是游说于朝堂,纵横于诸侯。如果没有策略、没有目标,他们将毫无生存价值。走投无路的情况下,苏秦只能以报复齐国的理由再次回去找燕国这个旧主。
效忠旧主的原因之二:理太亏
公元前333年,燕文侯故去,太子易当上新的燕王。第二年,苏秦回到燕国,齐王乘燕国旧主去世,新王座位不稳的时机进攻燕国,夺取了10座城池。
易王初立,齐宣王因燕丧伐燕,取十城。
当此乱世,苏秦对诸侯国已经毫无办法,他闲在燕国实在没事干,就与燕易王的母亲凑到了一起,当上了“隔壁老王”。
《资治通鉴》:苏秦通于燕文公之夫人,易王知之。
《资治通鉴》的这句话直接让光鲜亮丽,运筹帷幄的著名谋士形象颠覆。不过苏秦也是有点太过分了,自己的“伯乐”旧主燕文侯刚刚去世,他就私通了燕文侯的夫人,对自己的恩人家属照顾的过于无微不至了,于情于理都是惹人气愤。
这勾当瞒不住新王,不过燕国正值内忧外患,齐国大军还在虎视眈眈,燕易王只能忍了,内心不断暗骂:没想到!你就是这样效忠我们的?形势所逼,正值用人之际,燕易王更加厚待苏秦以稳定朝局。
苏秦面对如此热情的燕易王,实在也没脸继续当“隔壁老王”了,吓得整日茶饭不思,惶恐度日。回想起多年之前燕文侯资助自己出使赵国,现在做的事有点天理难容,苏秦心中已然萌生誓死效忠燕国的想法。
忠于燕的原因之三:报恩
苏秦从最早的发迹时算起,确实应该报效燕国。燕文侯发现了他的才能,助他游说。其子燕易王在苏秦无处可去的时候收留他,得知他的丑事后没有杀他,这也是一份天大的恩情。从哪个角度来说苏秦都要回报燕国。
有一天,燕易王对苏秦说:之前我父亲帮助你,现在齐国夺取了燕国10座城池,天下都笑话你了。你有什么办法帮助燕国吗?
往日先生至燕,而先王资先生见赵,遂约六国从。今齐先伐赵,次至燕,以先生之故为天下笑,先生能为燕得侵地乎?
苏秦羞愧难当,形势逼迫和内心煎熬之下,苏秦决定“死间”齐国。死间是一种极为特殊的间谍策略,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完成间谍的最终目标。死间虽然代价巨大,但是带来的效果却比普通反间计更加行之有效。
如此,苏秦立志以死效忠燕国,将死间的任务扛在肩上,于公元前324年毅然出使齐国。在生命的最后这段时间,他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弥补了自己内心的愧疚,在历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
参考资料:《史记》、《资治通鉴》
原创声明:本文由一道知衡原创,谢绝抄袭。
文:李侦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