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分别于公元前356年和公元前350年两次变法。而这历史上著名的变法到底变了点什么?这些改变让秦国从弱小变为强大到底解决了什么问题呢?根据《史记》和《资治通鉴》的记载,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商鞅为秦国制定的理财方案。
把分封自治改为郡县集权。
秦国和其他诸侯国在之前都是土地分封制,这沿袭了周朝的老传统。谁有功、谁厉害就封他为侯,然后给大片土地。侯只需要每年向周王称臣祭祀,进点贡品即可。
这样的结果就是各个侯变成了战国诸侯,谁也不相让,都在拼命发展自己。后来诸侯发现:当侯没有当王来的自在,他们逐渐的都自己称了王,而封他们为侯的周王则成为了光杆司令。
商鞅的建议就是极力弱化贵族和王室的封地自治权,把全国的土地都划分为郡县制。郡管县,而中央管郡,这就是延续至今的中央、省、市三级管理。
商鞅把秦国县级又设立县长和县参谋长,两人相互制约,分工不同又相互合作,郡级也同样如此。
这样科学的管理完美的解决分封弊端,让秦国的法令可以落实到最底层,而且更加容易控制整个帝国。
所以,秦国的财富管理最根本就是要细化,商鞅让秦孝公对自己的财产达到了完美的控制。
土地开荒和农民分田
商鞅为秦国的土地制定了基本策略,鼓励农民开荒种田,把全国的土地平均分给农民。这很像后世的“打土豪,分田地”,公平的土地分割让农民都有饭吃,都有田种,国家自然稳定强大。
同时,商鞅还通过土地的分配,让秦国更加清楚国家土地的大小,更容易收取土地税。而农民分了土地后,也更加积极的种地,因为这地再也不属于那些王公贵族,自己的一家人以后有了盼头和着落。
这样就产生了一大批可以自动生产的农民,而这些农民的孜孜不倦让土地持续产生价值,从此秦国再也没有大笔闲置的资产。
想方设法增加人口
商鞅分析了土地状况,秦过西侧因为曾经面临西戎,百姓自然的远离袭扰,地广人稀。而东侧是平原,地多而富有,城池林立,人口众多。所以,商鞅把农民从东侧迁徙到西侧,开展了一次战国版的“西部大开发”。
地要人种、仗要人打,打下的地又需要更多人去种,战争里死亡的士兵需要更多人的补充。商鞅深刻找到了问题的根本所在,所以鼓励外国人来秦国安居种地,甚至以土地引诱流民进入秦国。有了地就有了人,通过很多优惠政策,秦国的人口在短时间内直线上升,大量的人口成为后世秦国逐渐强大的最根本保证。同时这也导致了秦国这个大企业又开发了一个新的项目,很多人被派往西部,使财富增长出现多元化。
更改收税制度
商鞅认为商人流动性大,不好统计收入,而且居无定所,很难收他们的税。同时他认为商人的到处游动会为国家带来不稳定的影响,没有农民实在而好管理。所以,商鞅提倡重农而抑商。秦国一方面加大商品税收,让商人无利可图,一方面颁布控商法令,让商人生存空间变得十分狭小。
接着,商鞅又通过土地划分,逐步对百姓进行户口管理。每户多少人、都是干什么的,种了多少地都需要进行登记。人口登记不但让农民更加清楚自己的身份,也让秦国上层真正了解了秦国到底有多少农民、到底有多少商人、有多少老人、有多少孩子、有多少青壮年。而每年秦王可以收多少税、打仗的时候可派多少士兵,这样重要的问题却一目了然了。
商鞅还建议统一秦国的度量衡。后世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也推行过这种制度,为的就是更加方便收税,更加方便管理。
商鞅为秦国专门制定的这款财务管理制度让秦孝公从此再也不担心钱的问题,农民不断的产生巨额财富,这让秦国有了发展的坚定实力。
说到底,改郡县、分土地、增人口、改税制的目的就是为了增加税收,为秦国达到开源节流。曾经,商鞅对孝公说:我有富国强兵的良策,你想不想听听呢?而以上这几点改革就是针对国家富有这一点。他的策略目的性很强,让更多的百姓产生更多的粮食,产生更多的价值,把国家的基础打得牢牢的。
一旦发生战争,粮食、士兵源源不断运送到达战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这样的国家还能不强?
所以说,商鞅变法的意义对于秦国无疑是重大的。变法的结果导致了秦国与其他六国有了不同之处。当各个国家还在养尊处优、还在内忧外患的时候,商鞅与秦孝公这对历史变革者把秦国变了一个样子。
秦国在秦献公之前是出名的穷、弱、蛮,甚至会被其他中原六国所鄙夷,而变法这个理财方案使秦国改变了财富格局和社会形势,一跃挺进了一个新的时代。
参考资料:《史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