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15年不敢出兵函谷关?史记说的太夸张,秦国从来都不是吃素的!

2020-10-26新闻10

《史记》对于谋士苏秦的描述有这样一段:苏秦成功游说六国“合纵”,钳制了秦国继续攻伐的脚步。此后,苏秦佩戴六国相印回到赵国,被封为“武安君”。赵国将六国军事联盟的合约书送交给秦国,秦国害怕,从此十五年不敢出函谷关。灭西戎12国、开疆千里的大秦竟然会被一纸合约吓住吗?

《史记》:苏秦既约六国从亲,归赵,赵肃侯封为武安君,乃投从约书於秦。秦兵不敢闚函谷关十五年。

这份军事联盟合约书到底厉害在哪。

这纸合约的内容就是六国合纵,“合纵”联盟是苏秦追随一生的策略目标,他苦读《周公阴符》,为的就是以自己的谋略大放异彩,成就人生辉煌。经过不懈的努力,苏秦差点把嘴皮子都磨破了,终于完成了这个可以影响战国形势的联盟。

合纵的目的就是以韩、魏、燕、楚、赵、齐的合力抵制秦国的侵吞和袭扰,不论秦国出函谷关进攻哪个国家,其他诸侯国都可以派兵救援,断秦后路,时机成熟,甚至可以直接打入函谷关,让秦从此覆灭。

理想是美好的,现实有点残酷。优秀的策略成就了苏秦的名声和地位,但是这六个国家却是各怀鬼胎,一点也不团结。合纵联盟存在还不到一年就瓦解了。

军事联盟为什么失败?

秦国一直就不是吃素的。从苏秦合纵开始,秦国已经洞察了六国的动向和策略转变,一方面秦国重用张仪施展反制措施,暗中破坏“合纵”,一方面派公孙衍实施反间计划。

《资治通鉴》:公元前332年,秦惠王使犀首欺齐、魏,与共伐赵,以败从约。

犀首就是公孙衍,秦国派他出使了齐国、魏国,威逼利诱之下,两国同时进攻赵国。位于南方的魏国和位于东方的齐国共同发难,赵国显然吃不消。这时的苏秦还佩戴六国相印舒坦的待在赵国的武安君府中,听到此事吓得一惊。赵王认为,罪魁祸首就是苏秦,他牵头的联盟刚刚成立,两个国家就临阵倒戈,这联盟是到底干什么用的?

苏秦非常害怕,留下一句“誓要报仇”,匆匆逃往燕国。就这样,赵国派苏秦千辛万苦促成的军事联盟瞬间瓦解。逼不得已,赵国决堤了黄河之水,冲走了齐国、魏国的军队,自己也损失不小。

苏秦去赵而从约皆解。赵人决河水以灌齐、魏之师,齐、魏之师乃去。

仔细想想,秦惠文王和张仪对于六国一团和气,怎么会置之不理?那些凑在一起日夜图谋秦国土地的人,秦国用行动给他们送去了威慑。秦国是一群西北的狼,他的目的就是要吃肉,要发展族群,要更多的地盘。六国要联盟?秦王和张仪不知道有多少种办法来破坏。

《史记》说秦国15年不敢出函谷关,这句话有点夸张。

苏秦“合纵”之后,公元前330年到公元前328年,秦国一直在打魏国这个邻居。魏国不是要同意合纵吗?魏国不是要联合其他国家来攻打秦国吗?秦国偏偏不放过他,历时三年,攻取魏国8座城池。由于之前齐国、魏国一起攻赵,联盟合约已经失败,独自抵挡秦国大军的魏国苦不堪言。

公元前330年秦伐魏,围焦、曲沃。魏入少梁、河西地于秦……公元前328年秦公子华、张仪帅师围魏蒲阳,取之。

随后,秦国又照顾了一下义渠君这个邻居,顺便在张仪的辅佐下称王。了却心事,秦国又一直抓住魏国追着打,从公元前324年到公元前319年不断的进攻魏国,期间还派张仪到魏国为相,秦王、张仪两人暗通,迫使魏国向秦国称臣求和。

三二四年 秦张仪帅师伐魏,取陕……公元前三一九年 秦伐魏,取鄢。

直到公元前318年,五国联合进攻秦,这个坏邻居才对魏国善罢甘休。从公元前333年到公元前318年,这15年秦国确实没打其他诸侯国,也没离开函谷关太远,但他真的没有老实地待在家里。秦把魏打的叫苦不迭、军民怨声载道,就连魏王估计心里也要骂苏秦几百几千回了。

所以说,《史记》中记载,秦国15年不出函谷关可以理解,但是说“不敢出来”就实属夸张了。

参考资料:《史记》、《资治通鉴》

原创声明:本文由一道知衡原创,谢绝抄袭。

文:李侦维

#秦朝#名著典籍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