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一二一,交互营销正大踏步向前

2020-07-21新闻3

本文整理自袁岳博士在2020第十九届中国广告与品牌大会上的《交互营销之道》主题演讲。

说到广告,我们历史上有店招,有传统广告、历史性广告,到广告的大发展,到今天我们讨论广告这件事情的时候,如果不拘泥在广告这个词上,品牌始终是需要传播、需要消费、需要跟消费者之间达成一致的,从实质角度来说广告一定会存在,而且一定会大发展,但是某种形态的广告会势微,会萎缩,会下滑。所以我说的交互营销之道,你也可以理解为是广告的某种新形态,它跟原来广告的形态有很大改变。

我们打游戏的时候,打得很爽的感觉是心流效应,这是心理学的词汇,换个词就是高潮体验。如果一个品牌会让你产生心流效应的话,那个品牌就能吸引住你。如今人们的行为基础和社会基础发生了改变,今天我来讲交互营销之道,事实上不是简单说广告形式的变化,而是因为从1994年开始中国有了一系列正式的互联网信息公司,有了新浪、搜狐,到现在中国互联网和各个领域的发展,包括物联网、人工智能的应用,整体的沟通形态发生了非常大的改变。对于互联网我们实际上是半道出家的,25岁的时候我拥有了第一个邮箱,是全中国两千个之一,今天可能E-mail又没用了,你看这个时代发生多大变化,我们是半道出家,被塑造成了那样子,跟现在的互联网原住民和游戏原住民是完全不同的,从小被那样的感受塑造,使得他们对事物判断方式有很大的不一样。

今天我们讲的交互是什么?怎么互联?很多人认为互联网是网联的消费,互联网很多是人跟网互联、人机互联、人事互联、人物互联,通过互联得到东西,然后进行交流,有创意,产生需求,选择服务,互联网的成功本质在于交互机制的设置,这是互联网的特点。这是一个交叉影响,我明天会对这件事情怎么看,取决于我今天对它的投入,我在网络上的互动情况决定了今天给我提供什么东西,我今天的交互决定了明天再上去时给我什么,你对它的影响决定了它对你的影响。

交互如何改变我们的营销?营销界始终把营销跟广告连在一起,营销本来有四个东西。第一个叫交互洞察,我们怎么知道一个人是怎样的,怎么知道这些消费者是怎样的?我们干调查出身的人,找一个陌生人是随机抽出来的,包括广告偶尔做点测试,我们对消费者的认识是个假定,我们对一个人的了解要通过多个层面,我们要有陌生人的信息、半熟人的信息和较熟状态下的信息,这叫时间线。

如果从空间线角度来说,本来我们是关于车主的研究,但是我们不能只关心车的事,喜欢买SUV的人他喝的酒和他穿的衣服风格之间也有很强的关系,这是他一整套生活方式的组成部分,可以在他的其他数据里推导出来他喜欢什么样的车,今天卖酒的人只研究酒怎么样,卖车的人只研究车怎么样,很少研究一个人生活方式版图中的产品,从空间感来说缺少其他视角的切入,缺少较多行为数据和其他客观数据的支持。你们看杜蕾斯的广告设计特别有意思,创意特别有意思,实际上杜蕾斯是从行为研究中获取数据,比如说你问一对普通夫妇过去一个月性生活的状态,你怎么判断他们给的是真实信息呢?只有客观数据和主观数据整合在一起的时候,我们才能发现。无论是设计师还是是架构师、创业者,或者企业的研发中心,当没有交互洞察的时候,很难进入到我们下一段所说的概念。

当然交互进行的时候要有一整套的交互机制,大家知道小米有米优系统,米优系统是一个用来互动的评论社区,它实际上也是很重要的营销社区、设计社区,也是跟消费者之间直接连接的很重要的测试机制。最近上海出了两个文件,都讲到要知道这群消费者想要什么,做真实的交互设计,因为你知道他们想要什么,和把它做出来之间会存在距离,我们最重要的是把心目中想的东西设计出来,这就是我们共同创造的东西,所以交互设计的本质是共创,是一个东西我们要一起把它设计出来。

共创中最重要的是设计师和用户之间要有高频交互,除此之外要懂得普通消费者怎么说话和怎么说事,以及说事的时候怎么理解他,普通用户跟设计师说事的时候,愿意把什么东西特别表达出来。在这个情景中一个很重要的变革是,我们会发现大部分的消费者是沉默的大多数,不擅长跟你说话也不想说话,而设计师认为自己是高于普通消费者的,所以不屑于了解消费者,“我就是不懂一般消费者才成为设计师的”——这是中国设计师普遍的状态。但是这也有一定道理,小米有2亿用户,在米优系统里的积极分子只有250万,其中懂行还积极的发烧友级别有50万人,所以这些人就更加积极地互动。

我们看美国新产生的D2C品牌中,已经完全不同于传统的线上电商、平台电商,它已经具备了跟它的深度细分的目标群体进行互动的能力了,所以表面上我们叫种草,实际上就是你给它洗脑。种草的前提是你要知道它,然后把供应商要的东西共同贡献出来,所以种的草变成了它要表达的事情,但是这个草它接受你种,是因为你跟它的需求之间有交互成分。有了交互设计之后,供应商提供了这个东西,就有了让我们先体验的机会,小红书里面的体验模式有两个,一个叫间接体验,一个叫直接体验,像汽车之家的社区,其实是在社区领域提供了这样一个社交模式。今天,你认可这个东西,转过来你就会很愿意体验它所提供的服务和产品。

最后是交互服务,买了东西以后要解决相关问题,这个时候如果用年轻化服务机制帮助一个大十岁的人群,你就可以把这个人群挖掘出来。在过去我们设计了一个标准化的服务流程,所有这些无论是从内容的发掘、设计的进行,和还是到后来体验模式的设计、服务模式的设计,其实是被我们算出来的。传统广告是根据经验和创意来做,实际上是宏观技术模式,我们对一大群人接触,其中也许对谁会有影响。为什么很多领导愿意当面汇报而不喜欢在云上,因为没有直接的接触感;传统广告是以创意为核心,交互营销是以算法为核心;传统广告是以间接互动为核心,现在广告是以直接交互为核心,特别是疫情期间产生的无接触服务让线上交互变得更直接了,所以今天的广告跟交互的发展和关联更加紧密。

总体来说,广告将从宏观视角走向微观视角,从广义搜索走向直接交流,从构想的消费者变成对接的消费者,从基于创意变成基于算法,这是交互营销跟传统的广告营销之间最重要的区别。

让我们回归到营销的本质。传统营销是精英视角,现在它会变成更加平衡的视角,是个互动式互相影响的视角。这种新的营销逻辑我用四句话表述:创意与经验构建新模型→模型构建为新算法→算法构建为软件模块→新创意构建新能力循环。

最后创意还有没有?还是有的,新的创意会构建一个新的循环,过去创意是用来做的,今天创意是用来构建模型循环的。在这个模型中间,我们能够反复执行,然后把它构建成为算法,这个算法成为一套软件。这样做的好处是什么?将来没有学过广告的孩子也可以进入这个行业。把经验转变成模型,模型转变成算法,算法转变成软件,未来更多技术公司和更多营销类企业会形成更加紧密的合作伙伴,会对产业发展带来新的推动。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