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抗美援朝,这位女演员向志愿军捐献战斗机,昨晚她的弟子登上央视一套黄金档

2020-10-25新闻7

摘要:戏随时代走,艺随精神长。

10月24日,《英雄儿女——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文艺晚会》在央视一套黄金档播出,豫剧演员、常派传人王惠演唱《花木兰》选段,这是王惠恩师常香玉代表作。常香玉曾经多次在慰问前线时唱响《花木兰》,也是央视春晚戏曲保留节目之一。王惠主演的豫剧现代戏《常香玉》还在第八届中国艺术节上荣获“文华大奖”。

王惠在《英雄儿女——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文艺晚会》

年轻观众可能并不了解,豫剧大师常香玉在抗美援朝期间还做了一项惊人之举——战争打响后,28岁的常香玉决定义演筹钱捐赠一架战斗机。半年时间里,她带领香玉剧社走过大半个中国,靠义演捐款兑现诺言。

新华社图片

1951年夏,全国上下掀起抗美援朝热潮,作为新中国一名艺术工作者,常香玉日夜睡不着:“国家有难,我能做点啥?”想来想去,她迸出这样一个念头:义演,给抗美援朝的志愿军捐飞机。当时,一架飞机需要十几亿元(旧币),对年仅28岁的常香玉来说是个天文数字。她卖掉了剧社的运输卡车,取下金戒指,拿出多年积蓄,作为捐献义演的基金,还把3个孩子送进了托儿所。半年时间里,她带领香玉剧社辗转开封、郑州、新乡、武汉、广州、长沙……走遍了大半个中国,行程逾万里,义演捐款金额达到15.2亿余元,完成了捐献一架战斗机的任务。这件事极大地鼓舞着当时全国军民的爱国心,也首次将豫剧推广到全国。如今这架米格15飞机,保存在中国航空博物馆里。1992年3月23日常香玉来到中国航空博物馆参观,那是她40年来首次见到这架飞机。

常香玉原名张妙玲,1923年出生在河南巩义一个贫苦家庭,为了不当童养媳,9岁起随父学艺,练就了“吐字重而不死,轻而不飘”的绝功。她的父亲张凤先是豫剧著名青衣花衫。在常香玉幼年的时候,她曾被送进北京“富连成社”坐科,未出师,便随父亲回河南各地农村演唱豫剧。她初习豫剧武生兼演刀马旦,十四五岁时就已唱做俱佳。常香玉博采众家之长,广泛采撷了河南曲剧、越调、京剧、昆剧、河北梆子及河南坠子等剧种和曲艺的声腔技巧,形成深受广大群众喜欢的常派艺术。

《花木兰》使常香玉风靡艺坛,为了让戏“顺民心,反映时代”,她不守旧,戏随时代走,艺随精神长。她和丈夫陈宪章一起动手,在改造传统题材的同时,积极演绎现代戏。《拷红》《白蛇传》《大祭桩》这些传统剧目的改编,使历史与时代产生共鸣,成为常派艺术的传世之作。

德艺双馨是常香玉一生的追求。常香玉和她领导的剧团一直坚持“三三三制”演出:三个月在农村,三个月在工矿,三个月在部队,为最基层的观众巡回演出。常香玉逝世后,国务院追授她“人民艺术家”荣誉称号。

2004年由中宣部主办的“常香玉德艺双馨报告会”来沪,上海展览中心友谊会堂内座无虚席,只能临时在底楼开出分会场。在短短一百分钟内,常香玉多年的工作伙伴、三名弟子和她的小女儿组成的报告团讲述发生在老艺术家身上的一桩桩平凡小事。当相声演员范军回忆起在北京住院治疗的常香玉坚决要求赴奥运工地慰问河南籍民工,连毛裤都被鲜血染红时,在座者深有感触。

京剧表演艺术家尚长荣说,他在家里经常播放常香玉最拿手的《拷红》《白蛇传》和《花木兰》唱片,就是为了借鉴以“戏跟时代走”的创新精神为特质的“常派艺术”。剧作家罗怀臻说,孜孜不倦地追求艺术,坚持不懈地追求创新,是常香玉给戏曲同行的宝贵精神财富,也会给精品工程剧目的创作提供有益参照。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