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长宁有3个重要项目被上海市选中啦!赶快去投票吧~

2020-07-21新闻2

近日,首届上海社会建设和基层社会治理创新项目征集与推广活动复选专家现场评分排名公布,经过初审和专家评审,长宁区民政局的“打造长宁特色的老年认知障碍分级照护体系”“家庭救助顾问”以及虹桥街道“以一网统管为抓手助推垃圾分类2.0”等3个项目入围前30名,现在这些项目正在网上投票,冲刺前十强,一起去为长宁这些基层社区治理创新项目点赞吧。

01 打造长宁特色的老年认知障碍

分级照护体系

据初步统计,长宁区老年认知障碍老人约有1.6万,上海市约有20万,全国已经超过1000万人。认知障碍影响的不仅是个人,家庭照料者也面临着长期沉重的负担。往往一人得病,全家遭殃。因为害怕被耻笑,这个群体大都像隐形人,社会对他们了解很少。他们生活在哪个社区?他们有哪些需求?如何帮助他们?这一系列问号,是养老服务领域公认的难点,也是长宁区深化全国试点、打造老年认知障碍分级照护体系的出发点。

为了了解与掌握这个群体的具体现状,2018年以来,长宁区率先开展全国范围最大规模的社区筛查,先后为华阳路、江苏路和虹桥三个街道约2.4万名老人提供筛查服务,通过整群抽样等科学模式建立老年人记忆健康大数据,得出了7.2%的高危发病率,为政府决策和照护设施布局提供依据。长宁还同时探索出一套基于社区的筛查标准与转诊路径,社区老年人的就诊意愿从原有不足25%提升到60.4%,不仅让老人们获得了黄金的干预期,也成为了医养结合的一个成功案例。

为了掌握他们的现实需求,长宁区先后开展了“全区老年人生活状况及养老服务需求调研”、“认知障碍家庭社区需求评估”等多项工作,精准建立养老需求“一本帐”,并发布了全国首份《认知障碍家庭社区需求白皮书》。

为了给他们提供服务支持,长宁区民政局联合卫生等职能部门,加上专业化社会组织创立了首个服务联盟,邀请社会各方共同参与老年认知障碍友好型社区建设并形成良好氛围;率先建立了涵盖科普、筛查、干预、家属支持等各环节的全链条服务模式,2年多来累计为1000多户认知症障碍家庭,提供超过10000小时的全方位支持,今年长宁将把这一模式覆盖到全区街镇。与此同时,长宁在全市范围内率先发布《长宁区老年认知障碍友好社区建设标准》和《长宁区社区和居家认知障碍照护规范》两套标准,为上海乃至全国推动老年认知障碍照护贡献了“长宁智慧”和“长宁方案”。得益于在认知症领域的独特创新与多项成果,2019年长宁区荣获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第一名。

02 家庭救助顾问

2020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在探索“相对贫困”长效治理机制的过程中,作为上海唯一的全国社会救助综合改革试点区,长宁区民政局在全国首创“家庭救助顾问”项目,通过精准、高效、智慧和有温度的救助方式,以期不断满足困难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长宁组建了一支由社区事务受理中心服务人员、居民区救助人员和专业社工组成的家庭救助顾问专业团队;搭建“线上智能顾问”和“线下站点顾问”两个平台,其中“线上智能顾问”在整合受理中心办事指南和“居务通”300问等工具的基础上,开发“社区救助顾问精准评估系统”,实现了困境程度智能识别、困境人群精准锁定、救助政策人机咨询、救助资源及时对接;开展救助前期、中期和后期三个阶段的全程式陪伴服务。

目前,长宁已经组建了一支300多人的家庭救助顾问队伍,为7000多名救助对象提供精准评估;梳理140多条救助政策、860多家社会组织(单位)资源地图,以及150多户的重点服务家庭。

在不断探索和提升的过程中,“家庭救助顾问”项目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获得上海市民政局科研成果转化一等奖。新华社、中央电视台、学习强国等相继予以报道宣传,上海市民政局已在全市推广实施“社区救助顾问”项目。

03 以“一网统管”为抓手助推

“垃圾分类2.0”

作为市“一网统管”工作专班研发团队的驻点街道,今年虹桥街道率先研发了全市街镇首个“一网统管”垃圾分类专页模块,开具了全市首张“一网统管”下城管垃圾分类执法行政处罚决定书,推动了垃圾分类工作的科学化、智慧化和精细化。

在专页模块中虹桥街道实现了三个创新:大屏端界面设计的创新;在PC端派单机制的创新;在手机端案件分类的创新;做到了“一屏观分类,一网管全程”。

同时,以线上的数据流、管理流带动线下工作力量和业务流程的优化和再造,做到了“三个全”:

人员力量全纳入。将综管中心、市容门责队员、城管中队、物业公司、居民区干部等人员力量匹配到每一个环节,做到发现有人、处置有人、核查有人、销项有人。

巡查点位全覆盖。对辖区内110个小区、148个箱房、67个投放点、90个大件垃圾堆放点、71个区域单位、788家沿街商铺及垃圾清运车辆重新排摸、采集,并与城市运管综合平台的GIS地图进行坐标匹配与数据叠加,让辖区内每一座垃圾箱房都有一张专属的“身份证”,基本信息一目了然。

处置流程全闭环。依托信息优势,重新梳理了案件巡查-发现-立案-处置-核查-销项6个环节,将垃圾分类信息精准地传递到每个环节的每个人员,确保“监控到位、职责到位、处置到位”,有效实现“全链条”管理。

据了解,首届上海社会建设和基层社会治理创新项目征集与推广活动由上海市民政局指导,上海公益新媒体中心和上海市社会建设研究会主办。活动面向基层社区,聚焦创新治理,得到了基层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社会各界积极响应。5月13日启动至6月10日报名截止,一个月不到共收到16个区152个街镇226家组织申报的271个项目。6月15日主办方进行了初审,专家们从创新性、实践性、高效性、示范性、广泛性五个方面,分别对271个项目进行了评审,经综合考量最终选出了30个入围项目。

入围项目主要针对基层社区当前面临的难点、堵点、痛点、热点等问题,以需求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以创新为突破、以共享为目标,坚持党建引领,强化多元参与,充分运用现代化社会治理方式,化解难题、总结成效,形成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方法和案例。

复选包括现场的专家打分和网上专家及媒体、大众投票环节,综合评分最终选出首届上海10大社会建设和基层社会治理创新项目。

记者:李媛媛

编辑:高琴

#垃圾分类#养老#城管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