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互联网+医疗】如何拥抱突然到来的春天

2020-07-21新闻6

“互联网医疗”专题

疫情期间,面对公众的恐慌情绪和医疗机构避免院内交叉感染风险的现实需求,互联网医疗突然迎来快速发展的春天。

除了公众迅猛增长的咨询需要,以及广大慢性病患者持续的复诊要求外,相关支持政策的快速出台, 广大知名公立医院由内而生的发展动力,都给互联网医疗真正成为线下医疗重要且必要的补充,添了一把力。

今年2月,就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最吃劲的时候,国家卫生健康委接连发布 《关于加强信息化支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和《在疫情防控中做好互联网诊疗咨询服务工作的通知》,要求发挥互联网医院、互联网诊疗的独特优势,构建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模式。

3月,国家医保局、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印发 《关于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开展“互联网 +”医保服务的指导意见》 ,明确规定对符合要求的互联网医疗机构为参保人提供的常见病、慢性病线上复诊服务,各地可依规纳入医保基金支付范围。

5月,国家卫生健康委连续发布 《关于做好公立医疗机构“互联网 +医疗服务”项目技术规范及财务管理工作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完善预约诊疗制度加强智慧医院建设的通知》 。进一步促发公立医院互联网医疗服务加速上线。

然而,即便走上了快车道,规范、安全发展始终都是互联网医疗能否成长成熟的核心。一贯热闹、略显浮躁的互联网医疗真的准备好了吗?

今年3 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院长施秉银正在武汉带领他的团队参与援鄂抗疫,距离武汉700多公里外的西安,疫情防控也正处于最高级别。与线下实体医院同样紧张忙碌着的,还有西安交大一附院的“智慧好医院”App,为了减轻实体医院的接诊压力,早在疫情发生之初,医院就在App上开设了免费的线上发热门诊,为患者进行咨询。施秉银告诉记者,从2月到3月的一个月间,“智慧好医院”App已累计为患者提供视频问诊27945次,方便门诊26256次,在线咨询9674次,其中发热免费咨询2954次。

距离西安1300 公里的上海,今年2月,首批6家公立医院正式挂牌成立“互联网医院”。上海市徐汇区中心医院(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徐汇医院)贯众互联网医院是6家首批挂牌医院之一。2月28日,这家“云医院”成为上海首家实现线上医保脱卡支付的公立互联网医院,当天就有20名患者尝试了这种足不出户的就医新模式。

特殊时期发挥特殊作用

今年2 月,国家卫生健康委两次印发有关利用好互联网医疗资源的通知,2月4日《关于加强信息化支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 明确要求积极开展远程医疗服务和规范互联网诊疗咨询服务;2月7日《在疫情防控中做好互联网诊疗咨询服务工作的通知》 要求充分发挥互联网诊疗咨询服务在疫情防控中的作用,科学有效组织互联网诊疗咨询服务工作,切实做好互联网诊疗咨询服务的实时监管工作。

2 月26日,国务院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印发了《关于开展线上服务进一步加强湖北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提出加强远程医疗服务、规范网上诊疗服务等7个方面的内容,通过拓展线上服务空间,缓解线下诊疗压力,构建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模式。接下来的3月和4月当中, 国家医保局、国家发改委等也分别推出相关文件,保障互联网医疗服务的顺利开展。

信息显示,疫情期间,医院互联网诊疗量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7 倍,同时,第三方互联网医疗服务平台诊疗咨询量也比平时增长了20倍,处方量增长近10倍。疫情初期,武汉市新冠肺炎防控指挥部开通的“在线问诊”官方平台,截至2月7日19时,已有727名医生志愿者为患者提供在线问诊7200余人次。阿里健康在除夕夜紧急上线的义诊服务,截至2月9日0时,问诊页面累计访问用户数也接近1000万人,累计在线问诊用户超过93万人。“平安好医生”数据显示,疫情期间其新注册用户量增长了近10倍。

不管是已经培育成型的互联网医院,还是由疫情催生的互联网诊疗需求,不可忽视的是,互联网医疗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表现抢眼,得到了更多的关注与认可,“互联网 +医疗”服务模式迎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

从“上轨”到“快轨”

2015 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随后,国务院制定的“互联网+”行动计划将“互联网+ 医疗”作为11 项专项行动之一进行推广。“互联网+”在医疗行业的实践正式“上轨”。

此后,对于“互联网 +医疗”,国家始终强调发展与规范并重。自2016年开始,国务院陆续出台《关于促进和规范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促进移动互联网健康有序发展的意见》等“互联网+ 医疗”相关领域指导意见,文件提出要规范和推动“互联网+ 健康医疗”服务,创新互联网健康医疗服务模式,探索健康医疗服务新模式,培育发展新业态。同时,原国家卫生计生委、发改委、人社部等相关部委纷纷制定配套落地政策,规范和促进“互联网+ 医疗”的健康发展。

各地卫生部门也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结合自身情况发展具有特色的“互联网 + 医疗”实践。贵州省、银川市等地先后制定了针对“互联网+医疗”的建设规范、监督管理办法与服务定价方案,并将远程医疗纳入医保报销,为国家制定“互联网+医疗”配套政策起到了重要的借鉴作用。

2018 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引起了更大的关注,《意见》中明确了允许依托医疗机构发展互联网医院;支持医疗卫生机构及符合条件的第三方机构搭建互联网信息平台,开展远程医疗等服务。至此, 互联网医疗的发展走上“快轨”。

更好的环境和更高的要求

疫情中,互联网医疗发挥了“超常”功能,也因此获得了特殊待遇。 2月23日,武汉市医疗保障局公布了18条措施服务疫情防控和日常医疗保障,支持“互联网+”医疗服务纳入医保支付。疫情期间,共有8个省(市)开通临时性或试验性政策,包括上海、武汉、浙江、江苏、天津、四川、广东、黑龙江。

虽然疫情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互联网医疗的发展进程,但无论在疫情前还是疫情后,对于互联网医疗的规范、安全发展始终是业内关心和关注的重点问题。

5 月21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预约诊疗制度加强智慧医院建设的通知》强调,大力推动互联网诊疗与互联网医院发展,各地要加快建立互联网医疗服务监管平台,优先建设具备监管和服务功能的平台,推动远程医疗服务常态化。医院要进一步建设完善医院互联网平台,打通线上线下服务,在线开展部分常见病、慢性病复诊,积极联合社会力量开展药品配送等服务,不断丰富线上服务内涵。 无疑,新冠疫情的到来,让互联网医疗迎来突如其来的发展“春天”。

文:本刊记者 连漪

#新冠肺炎_健康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