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传统银行的战略转型之路,长沙银行迈向数据驱动提质年

2020-10-25新闻21

原标题:传统银行的战略转型之路,长沙银行迈向数据驱动提质年

长沙银行(股票代码:601577)作为长沙本地银行,始终坚持以客户为中心,在移动优先战略下推动线上线下一体化融合发展。2019年作为长沙银行的“数据驱动年”,围绕将“长沙银行装进口袋”的目标,科技引领和数据驱动,推动业务与管理的全面数字化改造,重建底层逻辑,再造发展生态,以开放、融合和共赢迎接一切可能的挑战。3 月 29 日,长沙银行发布了 2019年的年报,资产规模突破了 6000 亿元,利润也取得了较大的增长。其中特别强调了零售转型和数字化驱动。同时在支持本地绿色金融、抗击疫情等社会服务上也发挥了极为关键的作用。

沧海浮沉,方显英雄本色,面对移动支付和互联网行业的冲击,传统银行如何思索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如何走出一条适合属于自己的创新之路,如何构建自己的 IT 治理体系,如何构建持续发展的人才生态?这些问题我们今天将会得到答案。

本期我们请到长沙银行首席信息官李兴双先生,为我们讲述长沙银行在科技金融领域做出的一系列的举措和成果。

重要观点速览:高分年报背后的来自各方面的努力;本地银行如何扎根本土,放眼全局;思考“科技金融”使命,疫情面前显担当;“核心技术和管理能力是买不来的”,掌握“核心科技”、构筑核心能力必须坚持“以我为主”。同时,我们也要保持开放心态,要善用外力,借船出海。科技金融队伍建设;业务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IT自身的数字化转型往往容易被忽略;组建一个能够快速、自适应业务、技术变化的金融科技团队;专业解读新生事物数字货币,数字货币和移动支付究竟有哪些不同?深化数字化转型, “数据驱动提质年”, 让智能化红利惠及更多客户。

城市银行如何立足本土,布局科技金融

CSDN:我们看到,长沙银行此前公布的的 2019 年年报可以说是一份比较令人满意的答卷。您能简单给我们谈谈取得这份成绩的背后源自那些重要的努力和改变吗?

李兴双:2019年是本行的“ 数据驱动年”,全行上下贯彻“科技引领、移动优先” 战略,推动科技与金融、生态与场景的深度融合,加快从“应用启动” 向“数字驱动” 的动能转换, 逐步实现线上化、 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主要有以下几项重要措施:

2019年,本行科技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达2.76%,科技人员(含外包)较上年末增长36.22%;出台大数据建设三年规划,成立数据创新实验室和数据社区,构建数据平台,提升数据赋能;网点智能化改造提速,智能设备迭代升级,金融科技广泛深入应用,平均离柜率持续提升;上线开放银行平台,实现19个服务的标准化输出, 推动15个外部客户对接和8家业务应用落地;稳妥推进与华为、阿里云、腾讯云计算的战略合作,持续提升金融科技应用能力;探索组织模式和文化变革,加快部落制和敏捷转型,完成6大部落、近千人规模的金融科技组织架构调整,大幅提升系统开发、数据分析和产品创新效能,为业务转型提供强大内驱力。

其中以零售业务为例,主要改变主要包括:在移动优先战略引领下,不断提升线上化获客和APP运营能力,实现线上线下渠道一体化,着力制造高频触点,实现业务规模的快速增长。持续完善批量获客手段,初步形成以工资代发、智慧政务、智慧校园、智慧医疗、智慧园区、智慧城市、社保、医保、养保等为主的批量获客模式,实现客户群的持续壮大。围绕“衣食住行娱”持续优化产品服务,丰富零售产品池,助力消费升级。例如,新上线了快乐房抵贷、快乐秒贷联合贷,迭代升级快乐秒贷等。最后,延伸服务触角,下沉县域农村,大力推进农金站点建设,构建零售业务新增长极的同时,实现手机银行、网上银行、微信银行与县域支行、乡镇支行、农金站融合发展,打造多功能、交互式、无缝链接的全渠道服务模式。

CSDN:长沙银行的金融科技布局是怎样的?

李兴双:长沙银行金融科技布局总结起来就是 16213+。他们代表我行金融科技未来发展的能力体系。俗话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我行能力体系中的1代表的就是基础设施能力。他包括了多活数据中心、云计算、分布式、人工智能等多个方面;6代表的是中台能力,包括数据、产品、运营、财务、风控和人力6个中台。有中台的支撑才有前台的快速敏捷,轻装前进;2代表的是线上、线下2个渠道能力。目标是双网、双柜的建设,在原有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基础上,重新解构我们的渠道服务体系,持续加强我们的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服务能力。在智能网点转型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我们云柜的服务模式;另外一个1代表的是销售能力。构建长沙银行数字化、智能化的营销体系;最后3代表的是本地生活、投资、投行的3个生态能力。依托开放银行平台、产融平台建设,扎根本土,做更懂湖湘文化的生态。

CSDN:作为本地银行、湖南人主办行,长沙银行在城市业务上有哪些举措和尝试?对本地中小企业带来了哪些帮助?

李兴双:本行是湖南中小企业业务的领军银行,二十多年来与中小微企业风雨同舟、患难与共,与一批特色产业和优势企业相伴成长、互相支持,铸就了较高的市场认可度和品牌美誉度;同时凭借对本土市场的深刻了解,发挥机制优势,差异定位,积极作为,真正能够为本土产业、客户尤其是中小微客户提供定制化、特色化的产品服务,同时持续强化在多元产品、业务资质、内部协同上的综合经营能力,在产品的匹配度、服务的精细度和服务的高效率上优势突出。

本行是湖南零售业务的特色银行。虽然起步较晚,但转型成效显著,发展前景可期。本行已完成对全省先于市场的覆盖,现拥有30家分支行、 314个网点和4,500个农村金融服务站,网点布局深广度的优势凸显,同时网上银行+手机银行+微信银行+智能客服的线上服务体系日臻完善;本行是湖南医保、社保、养老保险业务的主要合作银行之一,客群基础广泛且不断拓展,存款、理财、消费信贷、信用卡等产品拥有较强的市场号召力,客户服务在市场中具有良好口碑且不断优化提升,全力构建湖南市场的最大客户基数、最强客户粘性和最高客户价值;零售业务各板块快速发展,在本行资产、负债、收入、盈利中的占比逐年快速提升,已成为本行战略转型的坚实支撑。

疫情之中,方显使命担当,数字化转型,紧扣核心科技。

CSDN:此次疫情当中,很多行业的线下业务都受到了不同的影响,开始加强开展线上业务,长沙银行是如何应对的?在抗击疫情当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李兴双:新型冠状病毒对于整体行业的影响是巨大的,当前正值疫情防控期,中国人民银行陆续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通知》、《关于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支付结算有关工作的通知》等指导意见。长沙银行积极响应政策,除了加大线上化之外,还通过增信、降息、展期、续贷等方式定向扶持企业。这一次疫情给我们带来的影响主要分为两个方面:

一是对于“移动优先”战略的坚持。2019年,网上银行转账笔数增长13.99%,手机银行增幅达到了358.60%,而柜面交易月均交易量同比下降了16%,这都得益于核心业务场景实现100%线上化以及智能导航覆盖率达到97%。正是因为坚持“移动优先”战略,手机银行成为了全行业务的主战场,才在疫情防控期间未影响用户的使用与体验。

二是 对于“金融科技”使命的思考。疫情防控为银行加快推进业务线上化、数字化提供了契机,但也对线上渠道的基础设施提出了新的要求,比如身份认证、交易意愿确认、大数据分析等等,我行以金融科技力量全方位赋能金融抗疫工作,为客户提供暖心的线上服务。为了助力当地企业复工复产,我们及时推出了对公服务大厅、企业员工信息收集等功能,值得一提的是,我们第一时间响应了“19号文”,并通过电子渠道成功地为单位办理开户、变更等账户业务,3月26日正式推出对公线上开户服务,上线当天有17人发起申请,有10人顺利完成了开户,截止目前为止,已经为接近4万企业客户办理线上开户业务。

这一切的背后一方面是银行的责任所在,另外一方面也是金融科技的使命所在。

CSDN:受到移动支付的冲击,很多商业银行开始和金融科技公司进行合作,长沙银行在合作当中更注重什么,取得了怎样的成果?

李兴双:对于我行选择的金融科技合作伙伴更看重什么,我行朱玉国董事长认为,在当前汹涌的竞争格局和金融科技浪潮下,必须要清醒认识到“核心技术和管理能力是买不来的”,掌握“核心科技”、构筑核心能力必须坚持“以我为主”。同时,我们也要保持开放心态,要善用外力,借船出海。在充分自主和风险可控前提下,积极引进新技术、新模式和合作伙伴。

当前银行业加大开放力度是大势所趋,对外开放深度、内部改革强度和跨界合作力度都前所未有。截止到目前为止,一方面我们跟华为、阿里云、腾讯云、平安壹账通、文思海辉等头部企业达成了战略合作,并且已有很多项目陆续落地,比如我们和阿里云合作打造超级App,计划形成平台式开发的创新氛围,让产品回归业务,让代理回归专业,让真正听见炮火的团队有自主的创造空间。另一方面我们也在探索与金融科技公司合作的新模式,构建金融科技生态,与金融科技企业共同成长,实现金融科技成果的先行先试和快速应用,全面提升我行在数字化应用领域的技术和业务优势。

人才队伍建设

CSDN:目前长沙银行也在不断引进人才,进行人才优化,我们看到去年新招的科技人员占比将近 2/3, 您希望组建成一支怎样的金融科技团队?

李兴双:在金融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上,我行在持续加大投入,2019年全年新招聘人员中,科技人员占比超过74%,同比增幅超过36%。2020-2022年我行计划金融科技人才队伍将在目前数量的基础上再翻一番。在数字化转型的大背景下,我希望组建一个能够快速、自适应业务、技术变化的金融科技团队,具体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 在组织架构方面,打造部落和职能中心的纵、横结合的结构。部落面向业务条线以小队的方式组建,目标是快速响应业务、市场的变化;职能中心以业务、技术专业化为出发点,不断深耕我们聚焦银行各业务领域的产品设计能力、系统设计能力、平台设计能力,为部落持续供给技术人员和技术能力。

其次, 在金融科技方面,随着金融科技技术持续不断的迭代更新,虽然我们较少直接参与到基础技术研究,但对于新技术和场景的结合,是我们必备的功课。我们通过建立金融科技实验室、开展与高校合作、在一线城市建立分部等措施,不断强化我们对新技术的前瞻性思考,以研究、试用的方式不断向行内输入,形成有效闭环。

在人才培养方面。在加大人才引进的同时,我们更加注重人才的培养和人员结构的调整。比如以人才画像和能力地图为基础,建立符合我行现状的培训体系,提升金融科技人才队伍的整体能力;其次是人才引进更加注重数据分析、生物识别、文本分析、客户运营、产品运营等方面的专才引入。

探索组织架构建设,银行走出先进化 IT 治理之路

CSDN:请给我们介绍一下长沙银行在部落制和敏捷研发方面的探索?

李兴双:2019年我行开启了敏捷研发方面的探索,一个是前面提到组织架构层面的部落制建设,其次是DevOps体系的建设。

在城商行的IT治理方面,都或多或少面临不可回避的困难,以定制化开发为主,自主研发的比例较低;庞大的技术体系,系统关系复杂度高;业务所要的快、好与供给的矛盾始终存在。在技术、人员基础难以短期改进的情况下,我们深入分析并选择通过部落制的建设,首先解决快的问题。部落制本质是一个虚拟的市场型组织架构,通过部落的端到端、部落小队的端到端设计,以部落、小队为单元直接面向业务条线、业务产品,小团队敏捷的方式实现业务需求,减少跨团队的摩擦损耗。在研发小队第一层迭代基础上,选择部分小队与业务融合,通过派驻等方式,实现技术与业务的第二层迭代,解决好的问题。目前我们全部IT资源1200人划分到6个部落当中,实现全员敏捷。

业务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IT自身的数字化转型往往容易被忽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研发组织模式方面,大家研究的比较透彻,对于研发过程的改进相对滞后,我们积极借鉴业界DevOps思想,针对我行研发工具不统一、流程不标准、数字化过程缺失等问题。从标准化、数字化方面着手,打基础到全流程贯通,进而实现工程流水线。通过这一年来工作,目前我们已建立研发运营一体化平台,针对研发过程的主要指标进行全流程度量改进,包括需求、开发、测试、上线等阶段,其次完成全行50个重要系统实现自动化测试、CICD流水线,未来将覆盖到全行所有系统。

专业解读数字货币与移动支付

CSDN:据报道,10月8日,为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结合本地促消费政策,深圳市人民政府近期联合人民银行开展了数字人民币红包试点。您能从专业的角度谈谈数字货币在未来有怎样的发展前景吗?数字货币和我们现在的移动支付有怎样的覆盖和区别?

李兴双:数字货币的发展经历了从比特币类到稳定币类再到法定数字货币三个阶段,央行数字货币是人民银行发行的法定加密货币,旨在替代流通中的现金。从当前的发展趋势来看,央行数字货币未来的发展前景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无现金时代将会到来,数字货币的出现是货币存在形态的革命性变革,体现实现了货币由“实体”向“数字”的转化。二是负利率调控成为可能,尽管目前央行数字货币被设计为不计付利息,但后续的落地和推广为实施负利率创造了条件。三是将会形成围绕央行数字货币的产业链,从数字货币的发行到使用必将有一段普及的过程,期间围绕央行数字货币,将会从发行、分发、支付、运营等环节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生态链。

数字货币与现有移动支付的区别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从资产属性看,DCEP是央行通过储备资产发行,替代现金,是基础货币。而移动支付是商业银行账户的存款货币。二是从流通属性看,DCEP将成为一种可“点对点”流通的电子支付工具,无须中心化平台。而移动支付需要依赖可信第三方保证货币以电子化的形式进行流通。三是从匿名性看,DCEP能够满足人们正常的匿名需求。而移动支付则是留痕的,不利于个人信息保护。

六、推动数字化转型,数据驱动提质未来

CSDN:长沙银行对金融科技的未来有哪些展望?

李兴双:关于对金融科技未来的展望,我行将以“线上化、数字化、智能化”路线,对内推动数字化转型工作,对外持续开放生态建设。其中,数字化转型工作主要聚焦智能化,借助金融科技,以客户为中心,价值导向,实现智能化的客户运营,持续改进客户体验,智能化的产品个性化定价,智能化的营销及风控,让智能化服务随时随地,润物细无声,服务好客户。同时通过金融科技的应用,持续提升在风险、财务、人力、运营等方面的效率及成本。

以开放的思维和心态,依托金融科技湘江生态联盟,与联盟单位共同打造生态,把长沙银行开放银行平台+产融合作平台作为生态建设的基础,以产融合作平台来承载我们对中小企业的赋能,以开放银行平台来承载我们的综合金融服务能力,更好的为客户提供量身定做的服务。

2020年是我们的“数据驱动提质年”,未来我们将持续深化数字化转型工作,“把最合适的产品,以最舒服的方式和最快的速度,提供给最需要的客户”。

#数据驱动#金融科技#提质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