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让大家用一个词来形容宋朝,相信很多人都会想到“积贫积弱”。的确,宋朝的军事力量相比较其他朝代来说是比较薄弱的。并且在当时宋朝的周围也有很多势力对宋朝虎视眈眈。对于生活在现代社会的我们来说,经常能够从教科书中或者是其他学者的研究论文中,能够看出宋朝的积贫积弱。但是我们看待宋朝的历史不能够仅仅只从片面的角度去观察,而是要从整体上来看待和评价一个朝代,其实有很多文学家都对宋朝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和认可。那么积贫积弱的两宋,为何能够存在319年,比以强盛而闻名存在了289年的唐朝还要多30年呢?
《清明上河图》部分画面
唐朝安史之乱前的发展
很多人认为唐朝是一个既强盛又血腥的国家,唐朝国力的强盛众所周知,而血腥之处就在于唐朝的皇帝几乎都不是嫡长子。但是即便是如此血腥,唐朝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出现了三个太平治世的强盛王朝,后来出现的文人墨客也经常在自己作品之中表现出自己对唐朝的怀念之情。但在中国唐代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的这一段时期,发生了一场战争,而这一场战争就由此成为了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这便是著名的安史之乱。安史之乱使得唐朝的人口大量丧失,也使得唐朝的国力骤减,在安史之乱发生之后对唐朝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并且负面的重大影响。
安史之乱场景
唐朝安史之乱后的发展
虽然由安禄山主导的安史之乱在后来成功被平定了,但是唐朝经过这一次重大的战争,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都开始日益衰弱和走下坡路,无论怎样唐朝也再也恢复不到之前的辉煌和强盛。由此,唐朝的局面就成由开元盛世变为军阀混战,并且还内忧外患,内有藩王频频造反外有吐蕃对国家屡次侵犯。所以生活在安史之乱之后的唐朝人民,可谓是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因为在安史之乱之后有着宦官专权和藩镇割据等等压力。在这样的情况下唐朝人民不仅仅在生活上没有保障,就连精神也饱受折磨,所以在后来才会有农民起义的出现。
安史之乱
五代十国时期
在唐朝由盛转衰之后,各地的藩镇就开始趁机创建属于自己的实力,尤其是在黄巢之乱后,唐朝的局面就可以用“极目千里、无复烟火”这八个字来概括,并且黄巢之乱等等也成为了压垮唐朝的最后一根稻草。于是在公元907年,梁王朱温篡唐称帝并建立了后梁,存在了289年的唐朝就此灭亡,中国历史正式进入了五代十国时期。但是五代十国仍旧成为了一个藩镇型的朝廷,简单来说就是唐朝藩镇割据的另一形象,并且五代十国时期的朝廷制度也非常的混乱,故五代十国时期的战乱也接连不断。
赵匡胤的画像
宋朝的建立和所建立的新秩序
就此,五代十国的状态就这么维持了短短的54年时间,一直到906年的时候赵匡胤结束了五代十国的战乱局面,建立了宋朝。在赵匡胤成为了开国皇帝之后,他和接下来的统治者就深深地吸取了唐朝和五代十国时期惨痛的教训,这些惨痛的教训分别是土地兼并、宦官和外戚参政和专权、农民起义等等,并决定要彻底杜绝内忧外患的产生。于是以赵匡胤为首的统治者就开始前后对宋朝的政治、文化和军水开始进行全方面的改革,目的就是为了不再走上唐朝和五代十国的灭亡的不归路。
赵匡胤的剧照
宋朝在新秩序下的影响和发展
宋朝的政治体制有着很明显的特点,即加强中央集权。宋朝的皇帝在职官的制度上选择将百官的权力分散,对于宋朝的那些宗室子弟和外戚,给予他们该有的待遇和官职但是却让这些宗室子弟和外戚手上没有实权。接着,宋朝朝廷还制订出一整套集中政权、兵权、财权、司法权等各种制度,三司分掌政、军、财三大务的目的也是为了防范大臣、武将等人的专权独裁,设置参知政事来削弱和制衡朝中宰相的权力。此外宋朝朝廷还重文轻武,在军事上也内重外轻,这就限制了武人乃至整个官僚体系的权力,简单来说可以用“冗官冗员、积贫积弱”八个字概括。
宋朝的战争场面
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宋朝的人民大部分都侧重于文,这就对宋朝的文化和科技发展产生了十分重大的影响。此外宋朝的朝廷还雇佣兵制,削弱民间武力和对土地兼并现象放任不管,在晚唐时期和五代时期以来,没有土地的百姓只能卑微的依靠地主才能够生活,而宋朝此举也成功使得宋朝的工商业发展的十分强盛。总的来说虽然宋朝吸取了唐朝和五代十国的教训,统治者也进宫改革将许多不利于国家发展的因素消除了,但是改革是一柄双刃剑,有利也有弊。宋朝的重内忧而远外患和重文轻武,已经在军事上的内重外轻,导致宋朝最终被元朝所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