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一个文化积淀相当厚重、历史传承十分悠久的文明大国。从古代开始,国人就十分注重体育运动,以便提升人口的整体素质、培育百姓们高尚的道德情操。我国古代的体育运动内容丰富到令人难以想象。想了解古人是如何做运动的吗?快来和文史君一起瞧瞧吧!
一、学者们推测的体育运动最初的来源
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体育运动的价值从来都没有失去过人们的肯定。体育运动以其能够充分发扬人类激情的能力,长期以来在人们的业余生活中占据了极为重要的地位。体育运动,不仅仅以其使人沸腾的娱乐价值延续了自己的生命;它更常以其独特优雅的特性,与一些不良的行为嗜好相区别。无论在哪个时代,体育运动都能够成为不同社会阶层中的“芝兰玉树”们所作出的相同选择。体育运动之所以受到这么多人的青睐,是与其适应人类身体精神健康发展的特性是分不开的。
原始社会时期人们的生活状态
大部分学者对古代运动的风俗传统抱有这样的理解:即运动项目是从古代氏族社会的祭祀风俗中延续下来。原始社会的各部落祭祀风俗均有所不同,靠近水源较近的部落由于接触的生物和自然环境与接触陆地农田的部落不一致,于是便产生了不一样的风俗习惯。
其次,诸如“滑冰、捕鱼、攀岩、追逐猎物、越过悬崖”之类的生活技能和技巧的长期坚持和刻意锻炼,也是形成后来运动项目的前提。人们在生活中所遇到的情景中记忆犹新的部分,大多都变成了部落内部比赛技能和彰显力量的一种方式。久而久之,体育运动也成为了人们不经意间留下的习惯。
一种原始仪式——围绕着篝火翩翩起舞
二、我国古代独特的体育运动项目——马球和捶丸
根据欧洲的体育新闻报道,在欧洲的传统中一直存在着关于高尔夫球起源地的争执。有的学者坚持认为高尔夫球是从爱尔兰庄园传播到整个世界的,也有的学者认为这种运动是从法国或者荷兰起源。但很少有人知道,我国古代其实也有过类似高尔夫球的运动——捶丸。捶丸虽然是由马球运动演变而来的一种变体,但是捶丸和马球在性质上却有着比较大的差别。
马球在唐朝和宋朝时期就成为了宫廷王侯较愿意选择的业余活动。有时为了庆贺战功、奖励勇武,军帐中还会特地举办马球比赛,以此激励将士们的战斗精神。但由于受到儒家思想“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无敢毁伤”的教导,同时也由于装备费用高昂,激烈的马球运动始终没有走出军营飞入寻常百姓家。
互争雄长的“马球手”们
原始的马球是有多人竞争者坐在马上,手拿长柄,以将球推入敌门为目的的一种对抗性竞赛。但经过了宋元时代的改造,百姓们在模仿马球赛事的同时,将运动范围缩小到了仅仅只有人参与而并不驾马。打球时的球柄减短,身体对抗也大大减少。克敌制胜的目标也由攻入敌对的球门而改成了击球入洞。
而到了元明时期,从马球改革过来的捶丸运动立即以其极佳的舒适性和便利性开始在民间得到了普及。明人李开先有一首《打球》诗,“安基齐燕尾,如射中鸿心。柄过窝难挂,球轻体却沉。得来手朴棒,妙处线穿针。胜负俱休论,忘情岁已深。”这首诗通对人们“击球入洞、相互叫好”场面的生动刻画,为我们详细描绘了古人进行捶丸比赛的过程。
一步优雅的转身——从马球转化而来的“捶丸”
同时,捶丸运动还对人们的身体健康有着极大的帮助。明人高濂著《遵生八笺》中讲到,明代中国人便已经开始追求一些对修身养性极有好处的休闲娱乐活动。宁志老人在《丸经序》中说“拽肘运杖, 击构安窝。体无低昂, 意无急燥。手持欲固, 意活欲和。”讲的就是捶丸运动如何能够帮助人平心静气,由此达到滋养血脉、补精益气的作用。
三、传统时代的射箭运动
弓箭是现代体育运动的重要器械之一。弓箭能成为一种特定的运动项目,还是从原始的狩猎活动中诞生并发展而来的。古代人民在人兽杂糅、相互竞争的环境中想要获得生存,就必须要改变人类因为体格弱小而带来的短板。
人类善于运用智慧的武器,先后制作出了棍棒、刀剑等近距离杀伤性武器来反抗不时伤害人类的野兽。弓箭的发明大约是在新石器时代成型。人类发现:利用坚硬物体的弹射,能够较好的在猛兽进攻范围之外获得有效杀伤,进而能更加有效的保证人类的生存和繁衍。
在蒙藏史诗《格萨尔王传》中,就有一段专门歌颂用弓之人的英雄和无畏的。箭在藏族传统中依旧是神圣的象征,射箭在少数民族部落中成为了一种人人喜爱的日常运动。因为射箭的神圣性,操持弓箭的藏族勇士们往往被赋予了神圣的责任感。一般情况下,在射箭比赛前族人们都要唱歌迎请战神的保佑。
藏族老者在演示射箭
成书于14世纪的藏文古籍《丹珠尔》就记叙了,藏族常以“骑马较射为乐”,17世纪中叶,五世达赖在武举定制里规定了选拔和考察的标准,射箭毫无疑问的位列其中。2002年,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德令哈市发现了吐蕃时期的墓葬,墓棺侧盖上绘制有5位骑马射箭者的狩猎图。这更加证明了射箭运动在少数民族生活中的日常性。
正在挽弓搭箭的古人
四、中国古代的跳绳运动
古代的跳绳活动不仅仅是一种体育赛事,还是一种发生在节令期间的娱乐活动。古人常常将跳绳运动当作杂耍和民间娱乐的重要项目,经常透过跳绳来表达自身的精神追求。
跳绳运动在有唐一代被称为“透索”,古代的跳绳往往是在社火活动当间举行,绳的两端站着个高力大者以控制绳索的动向。选一轻巧灵活者在游动的绳索中来回穿梭,并且在空中做出各种奇怪招式,目的是吸引观众目光,逗得人们哈哈大笑。宋代和明代,人们对跳绳运动的称呼又有变化:宋人称其为“跳索”、明代称“白索”。及至清末民国时期,人们才统一称呼其为“跳绳”。
跳绳是一种老少皆宜的运动方式
在魏晋时代,跳绳运动往往普及于黄河流域的农村中。民间有每逢六月六便举行跳绳比赛的风俗,获胜者可得到乡里的奖励。唐宋时期,在国家举行节日庆典之时,往往会雇佣大量研习“透索”技艺的人,聚集在一起各尽其能。有时还会有很多人跳很多根绳索的时候,百姓夸张的称其为“跳百索”。
明清时期,跳绳运动还被赋予了祛灾去邪的意义。民间常常把跳绳和高升连接在一起看待,认为孩子能够跳的越高就越能甩掉往季的霉运。因此,跳绳运动在传统中国的民间还是相当普及的。
女子蹴鞠图
文史君说:
我国古代的民间体育运动项目,和其彰显的娱乐精神、健康生活的价值观念、强身健体的英勇气魄都是值得我们去传承纪念的。目光游移到现在的社会。因为生活节奏的加快,传统记忆中我们常常同父母朋友们一道出游的印象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变得越来越稀有。电子科技的飞速发展,使得“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这类的玩笑也见证了梦想成真的奇迹。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的民族气质一直是继承着先辈们“辛苦勤劳、自强不息”的祖训,代代沿袭了下来的。面对现代社会生活面貌的巨大改变,我们应该继续坚持体育锻炼。不仅仅是要保证我们身体上的强壮和健康,更要从体育锻炼中得到勇气的锻炼和道德情操的强化。不做低头族,不做肥宅一族,从我们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