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要把我们的国叫做“国家”呢?即便在今天,当我们想到我们的家时已经不再会联系到国了。我们的国和家之间又有着怎样扯不断的联系呢?比如英文中的“country”与“home”便是两个完全没有联系的词汇,不得不说,这是我们国家所独有的“家国一体”的观念,这又于我们的历史文化有什么关联吗?是如何产生的呢?如果要回答这些问题,那么首先我们要知道我们的国家是怎么形成的。
其实,我们的国本身就是在“家”的基础形成的,是家在血缘基础上的延伸。作为同为不受外力影响而自主演化出国家的文明,我们与古希腊的国家的形成都经历过相似的过程。当然,也有不同的地方。也正是其中的不同造就了我们独有的“家国一体”的观念。
人类最早期的结合方式是以血缘为纽带的,很多有血缘关系的人生活在一起便形成了氏族,氏族的规模在逐渐扩大时演变成了氏族部落。最后,当相临近的各氏族部落之间因为通婚或者抵御共同的灾难联合起来的时候,便组成了氏族部落联盟。这时就已经具备国家的雏形了,我们现在也会把这个阶段称之为早期的国家。现今在我们大学历史教材书中,虽然称夏王国的君主启为氏族部落联盟的军事首长,我们依然认为它已经是早期的国家了。
正如在“家”的基础上演化出了我们早期的国家,我们现代意义上以一夫一妻为基础的核心家庭又是在国家中分裂出来的。当周天子以宗法制度为基础,把土地分封给诸侯,诸侯再把土地分封给卿大夫。这样的层层封建,便在国家的基础上分出了无数的“家”,正如我们现在的国家划分为一些省,省再划分为市,划分到最小的单位便是家了。我们之所以强调宗法制,是因为夏商时候的封建是不一样的。尽管我们目前所能看到的关于夏商封建制的史料很少,我们依然可以从点滴中窥探到,夏商时候的各诸侯国多数是由原本生活在周边的氏族部落自主演化而来。当夏王国有足够强大的军事实力,迫使他们承认夏王国的首领地位,并定期向夏王国朝贡。夏王国便会称之为夏王国的诸侯国了,商王国的封建也大致如此。至于夏商王国会不会将被征服的诸侯国的国君杀死而安排一个自己的亲信或者子侄去做他们的国君我们还不是很确定,即便是有,相信也只是极少数。有时夏商王国的国君也会将自己的子侄分封出去建立新的诸侯国,与他们统治的广大区域相比较,从数量和规模上也是无足轻重的。
钱君以为,我们今天这样的一夫一妻为的核心家庭如果在这个阶段从氏族内分裂出来的话,国与家的关系因少了一层血缘的纽带,自然是很容易被疏远的,这便是西方国家中家庭产生的过程。
进入西周的时候,我们与西方走了完全不同的另一条路。因为在西周初年,我们历史上出现了一位被孔子尊为“先贤”,被后世的儒家尊为“圣人”的周公。周公不仅辅佐太子发完成了灭商的大业,还在殷商封建的基础上,发展出一套以严密的宗法制为基础的封建制度,又制定出一套严格的礼乐制加以强化。根据此封建制度,周天子将天下的土地分封给姬姓子侄、姻亲,由他们带着各自的子侄以及周天子赐予他们的殷商遗民到新征服的土地上建立起新的诸侯国。通过这样的封建使得几乎天下的诸侯几乎皆出自姬、姜两姓。所以当诸侯国君再次将自己受封的土地分封给自己的子侄,并赐封给他们卿、大夫的爵位,由他们以同样的方式在受封的土地上建立自己的“家”时,周天子以及各诸侯国国君的“国”与卿大夫的“家”之间自然有密切的血缘关系。这便是史籍中所称的“诸侯有国,大夫有家”了,又通过礼乐制度在亲缘关系越来越淡的时候维持这条血缘纽带。几千年来,我们一直自豪的自称为礼仪之邦,这便是我们及至今日“家国一体”观念的基础。
此时的“家”还不是我们现代意义上以一夫一妻制为基础的核心家庭的家的概念,今天的家的概念是在商鞅变法后才出现的。商鞅为了扩大国家赋税和兵役的来源,以法令的方式强制推行个体小家庭制度。原本的以氏族为单位共同居住在一起的“家”被割裂成众多一夫一妻的小家庭时,原本氏族的“家”的概念并没有完全消失,而演化成了我们今天的家族观念。正如我们今天依然可以在广大的农村地区看到的那样,每一个一夫一妻的小家庭背后都有一个庞大的家族,而这个家族又都聚居在一个或者临近的几个村落之中,这也是我们今天依然可以看到的氏族时期的遗留。
至此,我们今天的家才从国家中演化出来。这也是我们与西方国家之间,“家”的观念有所不同的根源。于此钱君不妨再把这种“家国一体”的思想做一下延申。我们看到过很多关于:为什么我们中国历史发展的趋势是倾向于大一统的,而欧洲的发展方向却是倾向于小国寡民的呢?很多朋友把其中的原因完全归功于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所制定的一系列有利于大一统的政策。在我们聊今天话题的时候,你有没有想过,我们所独有的这种“家国一体”的思想是不是也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