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简析王莽的“新”朝,民众从“喜新”厌旧到喜旧“厌新”的转变

2020-10-25新闻6

在我国历代统一王朝中,王莽的“新”朝显得比较特殊,首先在中国历史朝代表中没有它的存在,而是把它划分到了两汉之间,其次在《二十四史》当中也没有它的专史。但是“新”朝拥有一个被后人忽视的非常特殊的地位,那就是王莽建立“新”朝取代汉朝,开创了我国古代和平改朝换代的先河,在王莽之前的改朝换代,都伴随着血雨腥风的战争,王莽之后的很多改朝换代,都采用了这种少流血甚至不流血的宫廷政变来达到目的。

在之前的商、周、秦、汉都是靠着真刀真枪的阳谋来实现改朝换代的目的,而之后的魏、晋、隋、唐都是靠收拾天下人心,让前朝皇帝把江山“奉送”给后来的皇帝。王莽这种“新”的模式,向天下证明了靠真刀真枪这种“阳谋”可以得到天下,靠收拾天下人心这种“阴谋”也可以得到天下。王莽在代汉之前,受到了天下人的赞赏,由此登上了皇帝的宝座,但是在短短的十五年之后,却受到了天下人的唾弃,他建立的王朝的国号“新”,向我们说明了这一切到底是怎么转变的。

西汉后期的衰落以及外戚政治造就了王莽

王莽有个很重要的身份,他是汉元帝刘奭(shì)的皇后王政君的侄子,汉元帝是西汉历史上一个重要的皇帝,正是他造成了西汉由盛转衰的局面。汉元帝宠信身边的太监,对自己的皇后则是不闻不问,这就造成了两个非常严重的后果,首先就是王政君为了发泄自己失宠的愤懑,不给儿子汉成帝权力,使得汉成帝成为了一个傀儡皇帝;另外一个后果就是王政君提拔自己的亲戚子侄来把握朝政,使得汉朝政治变成了我国历史上非常特殊的外戚政治。

王莽所处的时代背景就是这样一个外戚专权的政治局面,虽然天下仍然是姓刘,但是管天下的人却都是姓王。王莽在这种外戚政治中却是一个特殊而又另类的存在,他虽然是外戚但是因为父亲王曼的早逝,他没有享受到家族给他带来的荣光,使得他没有依靠父辈获得封爵。王莽的另类体现在他早年间,没有像他的叔伯们以及堂兄弟们那样生活奢靡、飞扬跋扈、声色犬马,而是生活俭朴,为人谦恭有礼。

王莽的大伯父王凤病重的时候,王莽表现得比王凤的亲生儿子还要孝敬,《汉书·王莽传》中记载“亲尝药,乱首垢面,不解衣带连月”,王莽的这种行为使得当时担任大将军的王凤备受感动。看着蓬首垢面不解衣带照顾自己数月的王莽,王凤自然地想起了自己早逝的兄弟,对王莽的怜爱之心也油然而生。王凤在弥留之际,郑重地将王莽托付给了他的妹妹王政君,公元前22年,年仅24岁的王莽担任了黄门郎,从此开始了他的仕途。

公元前16年,王莽被封为新都侯,标志着他正式的进入了贵族的行列,公元前1年汉哀帝驾崩,王莽和王政君合谋共立九岁的刘衎(kàn)为帝,由王莽来总揽朝政。随着王莽权位的步步上升,他仍然保持着自己良好的道德形象,成为了克己、奉公、守节的典范,甚至常常做出一些惊世骇俗的举措。和当时的王公贵族兼并土地、大肆敛财不同,王莽多次拒绝朝廷的赐田,并且多次把自己的土地分给无地或者少地的农民,这一系列的举措使得王莽获得巨大的声望。

民众的是王莽的“新”德,厌的是汉朝的“旧”德

在西汉末年,董仲舒提出的天人相应的五德理论十分盛行,当时的人们认为天是有意志的,天子就是上天拍下来替天来管理、看护地上的子民的。如果天子德行完美、治理天下得当、人民安居乐业,那么上天就会降下各种祥瑞,表示上天认可天子。如果天子德行丧失,使得天下大乱、人民流离失所,那么上天就会降下各种灾祸或者异象来警示天子,如果天子不思悔改,那么上天就会安排新的天子来取代这个旧天子。所以在我国古代关于祥瑞、灾祸以及异象都十分的重视,史书上关于这些的记载也十分详细,因为这是上天的旨意。

西汉末年政治腐败、百姓贫困,最重要的是各种自然灾害越来越频繁和严重,这显示出上天已经不喜欢现在这个天子了,百姓们已经不再留恋汉朝的“旧”德,而是都在期盼着“新”德的出现。在朝堂上皇帝是不谙世事的孩童,老迈的太皇太后王政君临朝,飞扬跋扈的王氏外戚势力把持着朝政,这一切都显示出了汉朝的江河日下。在这种背景之下,以道德完人形象示人的王莽,披着“新”德的面孔粉墨登场了,可以说董仲舒的天人相应的五德理论给王莽篡汉提供了理论基础。

以“新”德面目出现的王莽速度很快地就取代了汉朝,公元元年王莽接受了“安汉公”的美号,公元5年王莽废杀了14岁的汉平帝刘衎,公元6年王莽改立两岁的刘婴为皇太子,从公元6年到公元9年,王莽完成了从“摄皇帝”到“假皇帝”再到“真皇帝”的三级跳。王莽这么快地建立新朝,与他以完美的“新”德面孔示人有关,在天人相应的五德理论影响下,当时人们对“家天下”的概念已经比较模糊了,都认为汉朝已经太“老”了,都在期盼着一个“新”的王朝诞生。

在王莽最成功的时候,有40万的吏民上书为他请赏,这意味着当时天下一半以上的读书人都站在了他这边,8000多人歌颂他的功德,900多为王公贵族劝进,这意味着他得到了官僚势力的支持。在这种盲目的跟风劝进之下,王莽的王朝就建立了,他将国号定为“新”也是为了彰显他是以“新”立国的,而他“新都侯”封号中的“新”大概率只是个巧合罢了,即使他不做“新都侯”他还是要做“新”皇帝的,这个“新”国号表示了他革新的决心。

王莽的刻意求“新”,导致了民众喜“旧”而厌“新”

以“新”立国的王莽在新朝建立之后,真可谓是事事求新,顾颉刚的《汉代学术史略》中说“自从国家的宗庙、社稷、封国、车辐、刑罚等制度以及人民的养生、送死、嫁娶、奴婢、田宅、器械等品级,他没有不该定的。”王莽甚至为了求新而求新,像贵族封号、周边民族部落的名称,天下郡县的名称这些没有必要改的他也给改了,100多个郡国的名称他改了70多个,1500多个县的名字他改了700多个,他还不是改了一次,很多行政区的名字他是翻来覆去地改。这些没有必要改的他刻意求新而去改了,这就给民众的日常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也使得行政效率大幅缩水。

王莽还引经据典进行全面的改制,称为他的“新”政,他以儒家艳称的周朝为心目中的典范,礼必据周礼,制比循周制。王莽认为把名号、制度这些东西全部按周朝那样来改,人民就会得到教化,社会就会得到安宁。历史上有很多王朝进行过“托古改制”,所托的“古”也都是周朝,但是他们是“托古”,而王莽却是“复古”。历史已经发展到了汉朝,社会现状与周朝时期已经大不一样,刻意的复古就显得泥古不化,并且会无端地激化很多矛盾。

王莽的这一些新政导致了民众对王莽从万众敬仰到千夫所指,他最后的结局也是十分的凄惨,68岁的新朝皇帝王莽,最后尸身被剁成千段,首级被悬于闹市。王莽迅速而又风光的成功,却迅速而又凄惨的失败,是因为他那些刻意求新的激进的政策,导致了民众的强烈不满,从而民众开始感念之前的汉朝,民众从“喜新”厌旧开始变得喜旧“厌新”。

总结

现在的人们对王莽的评价分歧很大,范文澜先生说他是“失败的骗子”,翦伯赞先生说他是“最有胆识的政治家”,吕思勉先生说他是“具有改革意识的志士仁人”,郭沫若先生说他是“倒行逆施的皇帝”,西方的学者认为王莽的这些新政具有西方的自由主义色彩。

但这些都改变不了王莽在我国历史上的定位,他的新朝的出现符合了当时民众的要求,所以他可以获得迅速而又风光的成功,但他刻意求新的新政在民众看来就是倒行逆施的恶政,所以他得到了迅速而又凄惨失败的结局。

存在仅15年的新朝在我国的历史上显得十分不起眼,而它的创建者王莽却是耳熟能详,他的成功就在于“新”,在民众最需要“新”德的时候他出现了,然而他的失败也是在“新”,他的“求新”在某种意义上就是“复古”,倒行逆施的政策平白地激化了社会矛盾,引起了剧烈的反弹,也导致了他悲惨的下场。

#楚汉#王莽#君王皇帝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