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彰是曹操和武宣卞皇后第三子,曹丕之弟,曹植之兄。他是三国时期一流将领,骁勇善战、武艺高强,为曹操立下了赫赫战功,为曹魏政权的建立作出了杰出贡献。
曹彰膂力过人,曾力敌猛兽。那么,这么厉害的曹彰,为何在演义中不受重视呢?
对此,我的答案很简单:曹彰有勇无谋。下面我将根据演义的记载,分析如下。
第一,曹彰的厉害,只体现在武功上。
曹彰厉害吗?
答案毫无疑问,他非常厉害。曹彰从小就力大无比,善于骑射,他还经常用手搏击猛兽,从来不惧。
曹彰多次跟随曹操出征作战,每次都奋勇杀敌,意气慷慨。
举两个事例说明。
建安二十三年(公元218年),乌桓无臣氐造反,曹彰被任命为骁骑将军。临行前,曹操对他说:“在家里,我是父亲你是儿子,现在你即将出征了,一切都要依法行事,你要引以为戒呀!”曹彰出征后,深入敌境,却突然遭遇无数骑兵,而曹彰的兵马没有集结完毕,只有步卒一千人,骑兵一百匹。曹彰却毫不畏惧,他听从谋臣田豫的计谋,坚守要道,这才抵住了敌人的进攻。随后,曹彰追击敌军。战斗半天后,他身中数箭,却愈挫愈勇,斩首数以万计。敌人看到这一幕后,知道曹彰不可战胜,于是投降了他。
还有一次,曹操和刘备为了争夺汉中,展开了激烈的战斗。当时刘备屯兵山上,让他养子刘封前去迎战。这下曹操彻底怒了,大骂道:“这个卖草鞋的小子,却命令假的儿子来进攻我。赶快让我的黄须儿前来,去迎击他。”
尽管如此,曹彰只是一个有勇无谋的将领,比不了曹操的其他儿子。比如曹丕不仅武功了得,还会写文章,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曹植,会写诗词歌赋,深受曹操的赏识。曹冲,自幼聪明伶俐。相比之下,曹彰就显得有点逊色了。因此,曹彰在演义中不受重视,不足为奇。
第二,曹彰不喜欢读书,经常被曹操批评,他最不可能被立为王子。
曹操在晚年的时候,将王位传给谁,成了他的当务之急。而一般史学家认为,曹彰被排斥在外。
为什么这么说呢?曹操屡次试探曹彰,每次都大失所望。
有一次,曹操对曹彰说:“你不喜欢读圣贤之书,却好击剑,这是逞匹夫之勇,有什么了不起的呢?”曹彰回答道:“身为大丈夫,就应该要像卫青和霍去病那样,带领十万大军驰骋沙场,击败敌人,建功立业,怎么能成为一个博士呢?”曹操听到后,不停地摇头叹息。
还有一次,曹操问他所有儿子的志向是什么。曹彰回答说:“成为一位将军。”曹操又问:“想做一个什么样的将军呢?”曹彰说:“披坚执锐,大难不惧,身先士卒;赏必行,罚必信。”曹操大笑。由此可见,曹彰适合做一个将军,不适合做将帅。因为做将帅不能只顾拼命,更要懂得驾驭三军。
也就是从这时起,曹操不再想将王位传给曹彰。因为在他的心目中,身为将帅,要懂得保护自己,怎么能动不动就上阵杀敌呢?
事实上,罗贯中也是这样认为的。所以他将曹操所有儿子中“夺嫡之争”对象,定为曹丕和曹植,对“夺嫡之争”的描述,基本也都在他们二人中展开。因此,曹彰在演义中不被重视,是非常正常的。
第三,曹彰只是演义中很小的一个角色。
曹彰除此武艺高强,还有什么别的本领吗?会作诗吗?答案是不会。会作词吗?答案仍然是不会。可以这样说,曹彰如果不是曹操的儿子,罗贯中可能压根就不会提到他。罗贯中花了一些笔墨介绍了曹彰,已经给足了他面子。
此外,读者的目光,基本也都停留在曹丕和曹植身上。曹丕是曹操所有儿子中,最像他的那个。他心狠手辣,曹植才华横溢,博古通今,是一个世所罕见的大才子,曹操对他,是敬爱有加。曹彰武艺虽高,但具有可替代性。曹操手下能征善战的将军,真可谓是数不胜数。
那么,大家怎么认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