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实是这样的,咱们现在所看到的关羽像绝大多数都是戴着绿帽子的。
如果认真看书,我们就能发现,实际上,无论《三国志》还是《三国演义》,各处对关羽外形的描述,他其实从来就没有戴过绿帽子。
咱们翻开原著,检点一下关羽在不同时期的穿着打扮。
一、关羽出场是在《三国演义》的第一回,原著很详细描写了他的外貌,但却并未谈到他的衣帽。
回目: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
张飞和刘备相识后,到酒店中饮酒谈心,这时候,关羽从外面进来,嚷着要去投军。
原著中描述关羽的外貌:
“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
身高、须髯、肤色、嘴唇,甚至连眼睛和眉毛都有详尽的描写。但却没有提到穿戴。
二、首次说到关羽的衣着,是在《三国演义》第五回中,虎牢关之战。
回目:发矫诏诸镇应曹公,破关兵三英战吕布。
汜水关前,董卓部将华雄连胜诸侯数阵,诸侯们正在发愁,关羽请命出战。
原著再次形容关羽的外貌:
“身长九尺,髯长二尺,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声如巨钟。”
这次提到了关羽的声音特点“声如巨钟”,嗡嗡响。但没有说穿着打扮。
而虎牢关三英战吕布时,关羽的衣着有了描写,但不是在正文中,而是后面的赞诗:
“…… 酣战未能分胜败,阵前恼起关云长。 青龙宝刀灿霜雪,鹦鹉战袍飞蛱蝶…… ”
这就很清楚地写出关羽穿着一件“鹦鹉战袍”。
即然说“鹦鹉战袍”,那肯定是绿色的,战袍上还有花纹:“飞蛱蝶”。但没说关羽戴的帽子是啥样子。
三、熟悉三国的朋友马上就能想起来,关羽降汉不降曹,到了许都以后,曹操曾经以战袍相赠,是在《三国演义》的第二十五回中。
回目:屯土山关公约三事,救白马曹操解重围。
关羽投附到曹操帐下以后,曹操对关羽非常欣赏和关心。有次曹操发现关公的战袍很旧了,就赠给他一袭新袍。关羽把新袍穿在里面,外面仍然罩着以前刘备给他的“绿锦战袍”。
四、那《三国演义》中有没有提到关羽的帽子呢?有,就是在原著的第六十六回中。
回目:关云长单刀赴会,伏皇后为国捐生。
鲁肃继任东吴大都督,约请关羽赴夏口来谈判归还荆州的事宜,关羽单刀赴会,乘舟而来,“青巾绿袍,坐于船上”。
这是整部书中唯一一次提到关羽的帽巾,“青巾绿袍”,青色的头巾,很明确,并不是绿帽子。
五、关羽北征襄樊,仍然穿着绿袍,看《三国演义》的第七十四回中的描述。
回目:庞令明抬榇决死战,关云长放水淹七军。
关羽水淹七军,擒于禁,斩庞德,威震华夏,兵围樊城。樊城守将曹仁在城头上看见关羽“身上止披掩心甲,斜袒着绿袍”,下令弓箭手放箭,射中了关羽的右臂。
六、关羽死后,有两次显灵,都是穿着“绿袍金铠”。一次是在《三国演义》的第八十三回中,吓唬仇人潘璋。另一次是在第九十四回中,挽救被越吉元帅打散的关兴。
有一幅比较著名的古画:《关羽擒将图》,这是明朝画家商喜所绘的,大家注意看画中关羽的衣帽打扮:
咱们放大一个局部,看关羽的帽子:
这非常符合《三国演义》中的描绘,“绿袍青巾”。
日本画家歌川国芳,他也画过关羽,看一下他所绘画的《三国豪杰传》中关羽的形象:
也是“绿袍青巾”,和《三国演义》中对关羽的描述是一致。
那么,为什么后来关羽的形象变成头戴绿帽子了呢?
关羽的这顶绿帽子其实是咱们广大贫苦老百姓们给奉送的。
咱们中国古代社会等级森严,穿什么衣服,戴什么帽子都是严格规定的。不是你想怎么穿就怎么穿。
有个成语,叫“一介草民”,形容古代时候的老百姓生活艰苦,地位卑贱,通常浑身上下都是穿着草编的衣帽,哪有现在某些“汉服党”吹嘘得那么衣冠楚楚,华丽舒适。
咱们来举几个例子。
汉朝时期,囚犯要穿褐色衣服,“赭衣”就是囚服。
“奸邪并生,赭衣塞路”——《汉书·刑法志》。意思是说犯人很多。
唐朝时候,政府勒令一些够不上杖责和坐牢的违法人员戴上青绿色的头巾。
“不加杖罚,但令裹碧头巾以辱之”——《闻见录》。
宋朝时候也是这样的,戴青巾意味着身份低贱。
苏州有不逞子弟,纱帽下著青巾,孙伯纯知州判云:“巾帽用青,屠沽何异?”――《梦溪笔谈》
元朝时候,规定娼伎和乐人等“贱民”出身的人要头戴青巾。
“娼妓家长并亲属男子,裹青头巾。”
明朝时候,朱元璋制定法规,要求贱籍人员必须戴绿头巾。
“教坊司伶人常服绿色巾,以别士庶人服。”
我们都知道,关羽出身非常的寒微,他还是个逃犯,受尽人间凉薄。关羽能造就一番伟大的业绩,靠的是耿耿忠心和不懈的拼搏。关羽从来都没有忘记他的出身,“善待卒伍而骄于士大夫”,对那些凭着名门族望而身居高位的膏粱之徒嗤之以鼻,而更关心和鼓励与他一样出身贫贱的普通士卒。
来自于社会上最底层受压迫、受剥削的老百姓,以最低贱的出身,创造出了最宏伟的事业,成就了最壮丽的传奇。
穿绿袍,为的是常怀旧主;戴青巾,为的是不忘本身。
老百姓们给关羽一顶绿头巾,就是告诉大家,关羽首先是我们老百姓的英雄,他从来都没有忘记自己是从哪里来的。
我想,关羽的在天之灵也一定非常喜欢父老乡亲们送给他的这顶绿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