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延是蜀汉中期最主要的将领之一,也是诸葛亮屡次北伐所依靠的将军。然而,魏延虽然一生战功赫赫,但似乎从未得到过诸葛亮的信任,而且诸葛亮料定他死后其必反,便定下一计,最后在诸葛亮病死五丈原后,魏延起兵造反,被马岱斩于阵前。
魏延雕像
魏延之死,对于后世留下了太多的悬念,只是史书中记载并无太多事实,大约只是《三国演义》一面之词,似不可信。但根据魏延的生平所为,似乎没有理由造反。那么,魏延究竟有无心?
荆州叛逃
魏延本是刘表手下的大将,但从历史典籍及《三国演义》中所载,他在刘表手下似乎也是很不得志。在曹操大举南下时,刘表之子刘琮在其舅舅蔡瑁的劝说下,不占而降,但却对远在新野的刘备隐瞒了消息。后刘备欲将百姓送入荆州城中,但蔡瑁害怕其趁机攻取荆州,不让进入城中。此时魏延杀出城来,想强行迎接刘备入城,但刘备却不进城,魏延无奈,又遭荆州兵马截杀,于是逃走投了长沙太守韩玄。
这是魏延在荆州的一幕,也是第一次亮相,也是诸葛亮亲眼所见。当然,这是小说《三国演义》中所述,并非历史事实,但要分析魏延的前期行为,似乎也只能从《三国演义》中寻找线索。“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事。”这个道理诸葛亮当然也是清楚的,他本人也不是“非主不依”吗?但当时似乎有个微小的表情,觉得这是一种不忠的行为,因为背叛了自己的主公。
但是,如果我们换个角度来看,在那个乱世,任何有作为的人,都不可能容忍刘表这样昏庸主公,何况魏延长期坐冷板凳呢。所以,这种行为也属正常。但有一点让人迷惑不解,那就是他既然认定了刘备为明主,为何不你赵云一样,就势跟了刘备呢?
长沙弑主
韩玄是否明主暂且不论,只是此人生性残暴,而且多疑。尽管魏延这样的大将来投,但人家帐下猛将如云,兼有黄忠这样的当世明将,根本就没有拿正眼瞧魏延,所以,魏延继续坐冷板凳。
关羽进攻长沙时,魏延请战,但被韩玄羞辱了一通,也未让出战。但在黄忠失利后韩玄认为黄忠通敌,要斩了黄忠,魏延等求情不下,魏延一怒之下杀了韩玄,将长沙献给了关羽。而关羽则认为魏延是功臣,领着魏延来讨赏,始料不及,诸葛亮却下令将魏延绑出去斩首。
在刘备的求情下才得以赦免,并在好言抚慰的同时给予了警告。后来,诸葛亮给刘备给出的理由是,魏延后脑勺长有反骨,久后必反。真是天大的笑话,刘备想来也是不相信他的鬼话,总归是爱才心切,还得表现出对诸葛亮的信任才对,毕竟一将难求吗。
其实,诸葛亮有无其他目的,但在此还是做给做给另外一个人看的,这个人就是黄忠。黄忠一心事主,甘愿挨韩玄一刀,而魏延却弑主投敌,这个对照太过于显明。如果不处置了魏延,大约黄忠还是不会投降的,至少当时诸葛亮应该是这样想的。
魏延果真有反心?
诸葛亮何以断定魏延久后必反?诸葛亮大概还是在一个“忠”字上较真,他应该是按照这样的逻辑来推理的。魏延先反刘表而投韩玄,后又杀韩玄而投刘备,为人不忠,是个反复无常的小人。既然有一有二,将来刘备倒霉的时候,他肯定还会背叛刘备。所以,久后必反,但条件是刘备必须倒霉。
诸葛亮临死时说,他死后魏延必反,似乎是他压住了魏延,所以定计诛杀了魏延。其实不然,魏延若要反,随时都有机会,他也可以选择在作战的时候投降魏国。诸葛亮活着的时候,一是其才盖过魏延,二是蜀还处于强盛时期,所以心里始终存在着建功立业的念头,所以还是很卖力气的,在北伐中也是屡立战功。
诸葛亮也正是抓住了魏延的这种心理,明知其有反心,还敢大胆使用。但魏延却不得重用,每献奇计都被回绝,在不得志的情况下,肯定会发牢骚的。而诸葛亮正是觉察到了他的情绪变化,最终才断定他死后魏延必反。但根据当时的情况,魏延并没有公开起兵,他只是不甘心,认为他比诸葛亮要强,所以要的是军权,而且坚持要北伐。因此,也许是一片忠心,但最后被杀,确实也是有点冤枉。
魏延真的是被冤枉的?
魏延之死,其中疑点甚多,在封建王朝的为政都来看,他是反叛,但在民间,尤其是陕西的五丈原和祁山的当地人,都认为他是冤枉的。有一事似乎可以证明。
地五丈原有座诸葛亮庙,据说是当年蜀军在诸葛亮死后撤退时所建,至今香火甚旺。诸葛亮的祠、庙其实在全国各地是非常多的,但唯独这座庙却有不同。不同在哪儿呢?
它的山门外有魏延的塑像,其它的庙均没有。据说,当年蜀汉百姓始终认为魏延是冤枉的,所以就把魏延的像塑在了其庙的山门,让他来守护。而且,在祁山还有一座城叫做“魏延城”,也是为了纪念魏而修建的。
可见,魏延在历史上确实是一个颇有影响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