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我区出现了持续暴雨洪涝等灾情,群众因灾返贫、因灾致贫的风险加大。对此,我区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努力做好受灾和转移群众安置救助工作,提升农村群众抗灾能力,防止因灾致贫返贫。
7月6日傍晚,梅街镇和平村山洪暴发,贫困户章胜明家的木耳种植棚进水。当晚和平村“两委”干部和扶贫专干及时赶到,帮助他紧急转移木耳35000余棒,并当场联系木耳种植专家寻求补救办法,力争降低损失。在专家的电话指导下,大家根据进水程度和时间,帮助章胜明分类进行生产自救,整理出泡水木耳棒后剖开重新加工,并对木耳棚内进行清淤、消毒。经过一昼夜奋战,章胜明家的直接损失量降至10%以下。
“多亏了大家的帮忙,不然我这一年可就白忙活了。”谈起当时的场景,50岁的章胜明满是感激。因妻子和弟弟均患残疾,2014年,章胜明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原先家中主要靠低保、残补等维持生活,成为贫困户后在扶贫政策的支持和镇村干部的帮助下,开始发展木耳种植。2018年种植木耳纯收入达35000元,章胜明顺利实现脱贫。
为防止群众因灾致贫返贫,帮助他们恢复生产生活秩序,梅街镇及时成立灾后重建工作专班开展查灾、核灾、救灾工作。结合扶贫“百日行动”,加大入户走访频率,及时掌握并解决贫困户生产生活困难,恢复他们重建信心。还第一时间联系农业保险公司,帮助55户贫困群众启动理赔程序,解决灾后重建资金问题。
棠溪镇是著名的焦枣之乡,连日的阴雨对西山村的枣树造成了严重伤害。眼下,村民们正在农技专家指导下开展生产自救。贫困户徐党生家种植了10余亩枣树,因树根遭雨水长时间浸泡,枣树普遍患上细菌性缩果病,脱果严重。棠溪镇农技站站长檀甫学特意来到他家支招,建议及时清除病果,再追施肥。当天徐党生夫妇俩就按着专家的意见,着手摘除了病枣。
西山村共1万亩枣亩,在前段时间强降雨中,有4000亩受了灾,病果失果现象较多。檀甫学告诉笔者,通过清除杂草,中耕施肥后可以提高受灾枣树的坐果率,保住产量,提高品质。
面对当前严峻的洪水灾害,我区积极加强部门协调联动,及时掌握灾情,充分发挥驻村工作专班、帮扶联系人和村两委干部的作用,开展逐村逐户排查,摸排贫困群众“两不愁三保障一安全”、因灾损失的情况,建立台账,多途径救助帮扶,确保无因灾致贫返贫情况发生。
在防汛伊始,我区就充分发挥脱贫攻坚驻村工作专班优势,将16个有防汛任务的镇街道的14个贫困村扶贫工作队及49支非贫困村决战决胜脱贫攻坚驻村工作专班,就地转化为防汛抢险工作组,近300名驻村扶贫干部和镇村干部共同开展灾情摸底、生产自救和灾后重建等防汛救灾工作。同时,建立对口调配支援机制,调配防汛工作压力较小的山区镇街和园区防汛应急队伍增援长江和秋浦河沿线镇街道防汛抗灾工作。动态监测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中已录入的边缘户、脱贫监测户有无返贫致贫现象,组织各级帮扶干部迅速行动,通过入户走访等方式,了解贫困对象受灾情况,科学评估受灾情况。
在此基础上,我区进一步细化帮扶救助措施,建立健全扶贫开发与防灾减灾救灾信息共享与会商机制,加强自然灾害监测预报预警能力建设,确保受影响群众预警信息全覆盖。利用学校等场所设置临时集中安置点,对因内河水位上升造成威胁的马衙、清溪两个街道贫困人口27户61人予以集中安置,其他人员采取搭建临时帐篷和投亲靠友方式安置,切实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及医疗。还明确了受灾群众灾后“回迁”措施,对所有“回迁”户开展环境清理消毒、房屋安全鉴定、饮水安全检查。对受灾贫困人口,特别是对“三户一体”人员实施救助,全面降低因灾情影响导致返贫致贫风险。此外,及时编制了《灾后农作物生产恢复指导意见》,对因灾绝收田块,实行农作物补种、改种;对水淹和受涝渍农作物尚能恢复生长的,引导村民清理汛情造成的垃圾、泥沙、水草等杂物,强化田间管理,并全面消毒受淹畜禽圈舍、用具,无害化处理死亡动物等,积极引导群众开展灾后生产自救。截至目前,全区共发布、发放灾后指导技术信息和资料2万余条(份),实地指导1800人次,技术咨询2600人次,调运补种、改种农作物种子10余吨。